分享

武则天的牛势家族军事集团,足以让她称帝,名扬青史

 美丽和合世界 2016-08-11

唐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是应国公(从一品) ,母亲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这样的家世能说成是“寒门、寒微”吗?《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里就是这样说的。骆宾王在《讨武檄文》里说武则天“地实寒微”。后人也跟着附和说武则天出身“寒门”,原因是唐朝门阀、士族观念严重,武则天不是“门阀、士族”。不如世家关陇王氏(王皇后家族)、兰陵萧氏(萧淑妃)高贵。

“门阀”指的是百年历史,有文化底蕴,有势力、实力,有影响的世家。

[ post_12036055_1.html/ ]

一个人的出身怎样要依据他的父辈,武士彠是应国公,“公侯家子”武则天出身当然不寒微。

那么武士彠出身怎样呢?他的父亲武华是隋朝洛阳郡丞,也是高官,武士彠出身也不低。

那么武华出身又怎样呢?(我们是不是对武皇太严苛,要查她的三代呀)。告诉你吧,武则天祖上好几代人都是做官的,官位都不低。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父祖

七世祖:武念,官拜北魏洛阳刺史、归义候。(刺史: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相当现在的省长)

六世祖:武洽,官至北魏平北将军、五兵尚书、晋阳公,别封大陵县。(五部尚书:相当今日的国防部长)

五世祖:武神龟,为祭酒。(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国子监:是当时国立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高祖父:武克已,为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司徒: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掌民事,正一品。长史:相当现在的秘书长、幕僚长)

曾祖父:武居常,为北齐镇远将军。(军职名,正四品)

祖父:武俭,为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参将:仅次于总兵。总兵相当现在的军区司令。参将相当现在的旅长)

父亲:武华,为隋朝东都丞。(丞:正一品,相当现在总理。东都丞是东都官员)

兄弟

[ ]

大哥:武士倰,唐朝时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司农少卿:相当现在的农业副部长)

二哥:武士逸,武德初齐王府户曹、封安陆县公,后授益州行台左丞。(左丞:正二品官员)

三哥:武士让,武则天称帝时,被追封为楚王。

武士彠: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为应国公,武则天册封皇后时追封其为魏王。(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主管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相当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应国公:公爵,是除了皇氏以外最高的封位,从一品)

[ post_12036055_1.html/ ]

七世祖武念是北魏人(386——557),距离武则天时期有二百年多年历史。啊!!!二百年的军武世家,位高权重,令人震撼!!!!各领域都有高官,可以看出武家文化底蕴之浓厚,实力、势力之强大。这只是武士彠的直系亲属,那么三百多年来,旁枝扇叶又有多少人杰呢?所以武家是门阀世家毋庸置疑。古代战乱不断,三百年以来,几易朝代,而武家在每个朝代里都有重要官职,可见武家之威望,政治能力之高远。古代门阀世家有曹操、袁绍,民国有四大家族,谁能比之?

这样的家族不能称为门阀世家吗?却说成“寒门,寒微”?开国际玩笑。不仅封建史家掩耳盗铃的编排,现代人更是渲染,说武则天比不上“五姓七望”。“五姓七望”上网查一查吧,这里就不介绍了。说武则天出身农民,曾卖过豆腐,卖木头致富,花钱买官,运气好遇到了李渊。武华是隋朝东都丞,武士彠怎会出身农民?武士彠的三个哥哥都是高官,武士彠何来农民?我认为也不能卖过豆腐,卖过木头。人家可是几代为官,家里一定殷实。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武士彠的续弦,说武则天是庶出,这也是贬低武则天的理由。武士彠是妻子死后娶杨氏的,并且也没有娶其他女人,只有杨氏一人。

武则天的史料有贬低的成份,史料被很多人质疑,那么也不能罔顾事实,把世家说成“寒微”吧,悬殊太大了。关于武则天的身世《旧唐书》、《唐会要》《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并没有过多记载,只简单介绍武士彠官职,武则天母亲杨氏出身也没有记载,只说“又娶杨氏”。但凡后妃出身史料都有记载,比如李渊的皇后窦氏、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李治的皇后王氏的身世都有详细记载,并且她们的父亲都没有杨氏父亲官职高。武则天母亲杨氏是隋朝宰相杨达女儿。因为不提武则天母亲是谁,有人说武则天母亲身世是自己按的。武则天的身世大唐人都知道吧,何以按?4史没有记载,那么杨氏的出身是怎么知道的呢?是李峤的《攀龙台碑》里有详细记载。《册府元龟》里也有记载,武士彠的质料《册府元龟》有更多记载。上网查《册府元龟》,可了解更多史料。《册府元龟》比较严谨,只收正史,野史不收。

《旧唐书》伍捌武士彟传论所云: “武士彟首参起义,例封功臣,无戡难之劳,有因人之迹,载窥他传,过为褒词,虑当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笔,凡涉虚美,削而不书。”说武士彠没有什么功劳武后当朝对她父亲过于褒奖,凡李敬宗虚美之词,削而不书。

所以很多关于武士彠的事迹都被消去。《旧唐书》黑心史家说许敬宗曲笔,我看是他们曲笔。李渊的八代祖宗都有记载。长孙无忌的身世记载也很详细,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长孙无忌从小父母早亡,由舅舅抚养等等,记载很详细。而女皇的父亲武士彠的身世记载简略,只说隋朝鹰扬府队正。武则天母亲的身世干脆 “避而不谈”。

幸好武则天进宫前,武士彠就被李渊封了官,进了爵,要不然,还说武则天加封的。网上资料也说是武则天拔高武家。看看武士彠祖上人员,武士彠登上高位在情理之中,现在学遗传基因的人会认同这点。查祖上基因图谱可以治病。苹果树是长不出梨的。李渊祖上是皇族相当显赫,隋朝大学士孔颖达的祖上是孔子。

无论怎样”削而不书“,总有痕迹。武士彠的墓碑可有6700多文字,是消不掉的,是重要文献,母亲杨氏的墓碑也记载很多史料,我们可以百度。武则天自己著的很多书籍已经失传,武三思、魏元忠编写的20集《则天实录》也失传,我认为是被失传,故意为之。该记载的不记载,宫闱私密,大书特书。

我们说一说武士彠的丰功伟绩:

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可见武士彠远大政治抱负。

[ ]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派遣世袭贵族唐公李渊为并州、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今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李渊初到并州,“行写于汾、晋”,就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了联系,并经常“休止其家”,受到很好的款待。第二年,李渊做了太原留守(太原地区最高长官),就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当时,人民到处起义,声势浩大,武士彟阴劝李渊起兵,并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表示:理解他的好意,如果将来取得成功,“当同富贵耳”。

大业十三年初,李渊、李世民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遂命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召募士兵,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怀疑,并表示要按查此事。由于武士彟的劝说,王威、高君雅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为李渊消除了起兵的障碍。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后不久,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

《册府元龟》《退让》载:“武士彟,武德中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赐实封八百户。士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殊恩虽被,固辞不受。前后三让,方遂所陈”。他愿意“捡校右厢宿卫”即做唐宫近卫军军官。

武士彟在近卫军中供职期间,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个儿子相继死去。武土彟勤于职守,没有回家。后来李渊知道此情况后,特下敕表扬。相里氏死后还留下武元庆和武元爽两个男孩。

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渊就主动为他这位“廉俭”“忠勤”的功臣老友考虑起续娶的问题了。李渊选中隋朝贵族杨达的女儿,令桂阳公主主办婚事,结婚费用全部由国库支给。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由此也足见李武两家关系之密切。

[ post_12036055_1.html/ ]

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德末,……畅州有人告赵郡王孝恭有变,……高祖令士彟驰驿检校扬州”。扬州是地方重镇,掌握江淮、岭南大权的畅州都督李孝恭谋图发动兵变,这是关系到唐朝在江淮地区统治的大事。难怪唐高祖李渊一听到他孝恭有变,大为吃惊,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扬州任职。派遣的地区和时间都说明李渊对武十彟的信任和器重。

“武土彟,武德末为扬州都督府长史(即副都督),开辟田畴,示以刑礼,数月之间,歌谣载路”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竟和近卫军事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阴谋败露,被唐太宗以“谋反”罪杀死。唐太宗遂调升武士彟去利州担任都督。武士彟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贞观二年初了。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正式把帝位传给新太子李世民,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被杀,而新上台的李世民,竟提升武士彟去李孝常的根据地去接任,这说明李世民对武士彟是绝对信任的,也说明在“玄武门之变”中,武士彟是支持和拥护李世民的。

鉴于李孝常的残余势力仍然猖狂活动,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后,“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扬和奖励。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改任武士彟为荆州都督。他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使荆州生产发展,“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唐太宗手敕称誉他的“善政”。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唐太祖李渊病死。武士彟听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死去,终年59岁。太宗命并州大都督李绩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政府支给。遵死者遗嘱,把武士彟的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武则天掌权后,屡次追封她的祖先。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坟墓为昊陵。(注:武士彠丰功伟绩这段转自沈妲沫的文章)

《旧唐书》载,武士彠梦见李渊骑着龙上天,以此劝李渊起兵。 是真的做梦,还是武士彠杜撰,不得而知。目的就是说服李渊起兵,可见武士彠非凡的政治远见。武士彠为大唐立下奇功,不无夸张的说,没有武士彠的帮助,就没有大唐的建立。李渊表示:“如有成功,当同富贵耳”。这一句话是许诺的话。李渊、武士彠关系那么密切,可能早有意“结为儿女亲家”,早就许诺让他的女儿做皇后。以武士彠的功绩,和李渊的关系武则天当皇后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不是“杀女”所得。“杀女说”是史官杜撰的,要不然,怎会漏洞百出,很多质疑声呢?

再说说武则天的伯父,武士彠的哥哥武士棱:彟长兄士棱,性恭顺,勤于稼穑。从起义,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常居苑中,委以农囿之事。贞观中卒,赠潭州都督。

次兄士逸,亦有战功,武德初,为齐王府户曹,赐爵安陆县公。从齐王镇并州,为刘武周所获,于贼中密令人诣京师,陈武周可图之计。及武周平,甚见慰勉,累授益州行台左丞。数陈时政得失,高祖每嘉纳之。贞观初,为韶州刺史

这里,着重说说武士彠的二哥武士逸。“数陈时政得失,高祖每嘉纳之” 武士逸经常讲以往时政得失,高宗每次都夸奖赞赏并且采纳。能够进言皇帝,并得到皇帝嘉奖的并不多,堪比魏征、狄仁杰,武士逸也是人杰,然而,武士逸极少人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武则天的历史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事情?

武则天外祖父杨达:

杨达(551年-612年),中国隋朝皇族。观德王杨雄之弟,字士达。杨绍之子,仕北周,为仪同、内史 下大夫,封遂宁县男。581年,隋朝建国,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位子爵。吐谷浑侵隋西部,上柱国 元谐为元帅征讨,杨达为属下司马。还军后,杨达兼吏部侍郎、位受开府仪同三司。1年后,转任内史侍郎、历任鄯州刺史、郑州刺史、赵州刺史。595年,被提拔为工部尚书、加上开府位。杨素评价:“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602年9月,黄河沿岸诸州发生洪水,杨达奉命救援。10月,转任纳言。605年,与杨素、宇文恺负责东都洛阳的建设、为营东都副监。612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杨达为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5月,在军中去世,享年62岁。追赠吏部尚书、始安侯,谥号恭。其女为武则天之母。

[ ]

杨达602——612年任宰相,任文帝、炀帝两朝宰相,在任13年,是隋唐在任最长的宰相,一般仅为1、2年,有的只有5、6年。可见杨达的才智与地位。

作为武则天的外公,又是隋朝最长的宰相史料比其他人物记载很少。

杨达的哥哥观德王杨雄,以”德“著称,连隋文帝都惧怕他的威望。杨雄也是高级将领,死在军中。具体百度一下。

杨氏家族是实实在在的弘农杨氏是皇族,军武世家。难怪史家不敢提武则天的母家。武则天母家、父家都是军武世家,中国历史上可能无人能及。武则天称帝不足为怪。

王皇后祖上

祖父:尚书左仆射王思政

[ post_12036055_1.html/ ]

父亲:魏国公王仁祐(在太宗年间做县令)

母亲:魏国夫人柳氏

舅舅:中书令柳奭

叔祖母: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公主(其夫君是王思政的兄弟王裕)。

[主皇后出身显赫,既是北周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又都是唐皇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是王皇后生平一段记载。我认为这一段记载很适合武则天。

1、武则天父亲祖上是北周重臣后裔。王皇后祖上王思政是西魏大将。

2、唐高祖之妹同安大长公主为王皇后的从祖母,搬出叔祖母来为王家撑腰,武则天母亲杨氏与高祖李渊是表兄妹,而这一点,很少人提及。

3、武则天的父亲是开国元勋,武士彠的哥哥都立有战功。武则天外祖父杨达、及其弟杨雄战死疆场。王皇后父亲王仁祐是县令、刺史。武则天的家族才是军事集团。王皇后家族不属于军事家族。

《旧唐书》对武士彠的身世”削而不书,对杨氏的身世“避而不谈“,夸大王皇后的身世,其目的何在?无非就是黑她,说武则天没有根基、没有背景,只有狠毒,靠杀人取得皇位。

虽然武士彠、杨达在武则天进宫时就离世,可他们的影响在、精神在、势力在。武士彠的妻子相里氏、儿子离世都没有回家。武士彠“廉俭”,李渊封官前后三让。武士彠忠勤于国家,他的精神是伟大的,他的声誉“歌谣载路”。杨达,“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武士彠、杨达都是正人君子,是武则天的榜样,尤其武士彠,封官三让,没有把名誉地位看得很重,而是一心为国励精图治。武则天娘家人在乎的是功德。在这样家庭环境熏陶下,武则天也错不了,她不会把名誉地位放在心上,她在乎的也是功德。势利小人,专营跋扈的人急功近利,在乎虚无的权利。

皇帝也需要功德高尚的人维护,保驾护航,他的位子才会坐稳,坐长。皇帝与大臣是相互利益的共同体。皇帝依靠军事家族,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以武则天强大的家族势力,武则天当皇后不是难事,不会靠“杀女”所得。

隋唐时期大学士孔颖达曾写到”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不把封建时期的凡臣俗子吓死,女人从政,那还了得,那不家破国亡吗?所以颠倒黑白地编排她。虽然武则天时期国力强盛,也感化不了迂腐的封建思想。编排武则天杀女的司马光,因为王安石变法,竟15年不上朝,多么顽固不化。封建时期的历朝历代也不需要女人参政,更不要说女皇帝。武则天是靠强大的军事家族登基,靠杀人耍手腕只能背道而驰。

[ ]

因为武则天武家人名誉地位急转直下,而不是武则天拔高武家,武家、杨家、李家以”德“著称,你看看武则天子孙及其本人荒淫无度,提着脑袋抢皇位。武家子孙更坏,更残暴。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皇亲国戚品质素质极差,恰恰那一时期是大唐盛世,都说唐朝是法制社会,哪里,他们为了皇位男女乱争,嫡庶乱争。韦氏为了当皇帝杀死了她的丈夫李显,杀皇帝还不灭九族哇,韦氏却是以礼安葬。这说明韦氏没有杀李显。李世民、朱棣是怎样发动政变的,他们握有兵权,并且有大批支持者。韦氏有兵权吗?谁会支持一个女人,哪位大臣会让她当皇帝?以为宝座是板凳呢,说坐就坐,李家人让坐吗?说韦氏想当皇帝无非说她向她婆婆,野心勃勃。她能和武则天比吗?武则天有后盾,不仅是娘家的,李治时期参政多年,掌握实权,握有兵权,702年,武则天79岁设立军事重地北庭都护府,管理范围到过哈萨克斯坦、阿富汗一带。武则天老当益壮,巾帼不让须。我没有看出武则天有多恶毒,倒是看出史家的别有用心,肆无忌惮的编排。我们看看史家是怎样描写武则天杀害她的子孙的。

你知道你能活多大岁数吗?你知道你什么时候出人头地吗?不知道,世界上任何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我们都是活在当下,走一步,看一步。武则天好像知道她能活多大岁数,并且知道她能当皇帝,而有条不紊地实施她的杀人计划。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是一个极品那,世界年龄最大当皇帝,世界上最会预测未来的人。

675年,李弘、高宗夫妇一同出游,李弘暴卒。有说是武则天杀李弘,有说暴卒。我认为是暴卒。

首先挡在武则天通向帝王之路的是李治,而不是李弘。李治不死,她永远做不了皇帝,她首先杀的人是李治。难道她未卜先知?知道李治先她而死,早早地先李弘。675年李弘死,683年李治驾崩。皇子岂是一个嫔妃能杀的。虎毒不食子,武则天做这么大牺牲,她要确保李治先死,否则,杀了再多儿子,李治不死也是徒劳。儿子死了,她再比李治先死,那不是鸡飞蛋打吗?肠子都悔青了。李弘之死不是千年之谜,就是愚人节笑话。

[ post_12036055_1.html/ ]

说武则天杀李弘的理由是:1、李弘聪明能干,李治让他监国,妨碍武则天临朝参政。2、李弘同情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致使母子有间隙。因为妒忌萧淑妃,武则天把她的两个女儿关起来,不让出嫁。3、因为选太子妃,另武则天不满意。

第1个理由,算做理由,但站不住脚。李治都不能妨碍武则天临朝参政,更何况李弘?第2、3个理由就是笑话。这样做对武则天有什么好处,只能置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会离心相背,李治也不答应。李治还会宠爱自己吗?一般的女人也不会这样做,聪明的武则天更不会。武则天不屑于宫斗,因为李治专宠她,她的心思在日月江山。

680年,明崇俨在京中被杀,武则天怀疑是李贤所为,便借事把他贬为庶人,684年,酷吏丘神绩承武后旨意,逼令李贤自杀,时年32岁,李贤的儿子也多被杀。

684年杀李贤说的通,因为李治死了,她要做皇帝。女人做皇帝前无古人,武则天一定预料到困难重重。武则天就那么自信她能当上皇帝吗?皇位就给她留着吗?可还有李显、李旦呢。此时,她最应该对付的是李显、李旦,因为李贤已经贬为庶人,对她不构成威胁。史书没有记载对李显、李旦下手哇。“杀李贤说”不合逻辑,是疯子干的事。

李素节是李治的庶子,萧淑妃所生。李上金是宫人刘氏所生,也是李治的庶子。690年,武承嗣要求周兴诬告李素节、李上金谋反,武则天就把李素节杀了,李上金知道李素节被杀就上吊了。有人说武则天之所以诬告李素节、李上金谋反,是怕他们争皇位。我认为李素节不可能争皇位,不敢谋反。

1、庶子不准当皇帝。皇位继承是重大国事。从西周开始,皇位只传给嫡长子。嫡子未成年抱着登基的大有人在,也不许成年庶子继位。李弘、李贤死了,还有李显、李旦呢,也轮不到李素节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盛唐怎么连最起码的制度都没有,嫡庶乱争。皇帝儿子多,尤其庶子多,乱争皇位岂不乱套,更加血腥。

2、不敢争皇位。史书把武则天描写成穷凶极恶之人。怎敢和她争皇位,难道李素节不知道李弘、李贤怎么死的吗?还往枪口上撞,连亲儿子都杀,更何况庶子。

3、实力不够。九五之尊的位子是那么好坐的吗?要有实力。李世民、朱棣篡位手里握有兵权,并且有大批支持者,怎样篡位描写得很详细。而武则天的儿子、庶子们手里没有兵权,没有实力,没有大臣支持,怀疑谋反短短几句话,就给杀了。李上金更好笑,听说李素节被杀,就上吊了。

史家把武则天描写成穷凶极恶之人,说李家男人懦弱。懦弱之人岂敢谋反,谋反之人岂会懦弱?连庶子都敢造反,武则天是多么窝囊。武则天的历史自相矛盾。更为有意思的是被武则天杀的人,无一例外都被追封,谋反之人岂会追封,这是原则问题,说明武则天滥杀无辜,武则天真的手眼通天,逆天而行吗?真能逆天而行,是社会问题。那个社会也濒临灭亡,而那时的唐朝是盛世。李弘向父亲请求,追封李忠,武则天不会同意追封的,那样就证明李忠冤死。而李忠确实以礼安葬,那么李忠不是武则天杀死。

武则天杀人就像杀猪,并且“多头”一起杀。长孙无忌和他儿子;王皇后和萧淑妃;上官仪和李忠;李素节和李上金及其子女;李重照和李仙慧。为什么多人一起被杀,这么多人不好编故事。

683年李治驾崩,684年骆宾王就写檄文讨伐她,对她参政颇有微词,岂敢杀皇子,并且骆宾王没有提到杀皇子只说杀姊屠兄。大唐乃李家开创,怎容一个嫔妃胡作非为?杀一个也不行,首先不干的是李治,哪天再把自己给杀了,必定最该杀的是自己呀,他死了武则天才能做皇位。对如此恶毒的人李治不会专宠于她。

古人平均寿命35岁,皇帝平均寿命39·2岁,古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不像现在有西药,打点滴,所手术。上网查一下皇子们的生辰,你会大吃一惊。康熙有35个儿子,11个未取名就死了,有几个早亡。20个女儿,只有7个活到成年。明熹宗的三个儿子都早亡。宋仁宗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早亡。解放前中国人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问问80左右岁的老人,他们的兄弟姐妹大多都有早亡夭折的。风流才子康有为,多房妻妾,儿女很多,其中有几个早亡的。

[ ]

古人早亡夭折不足为奇,奇怪的是李治子孙早亡夭折都是武则天杀的。李弘、李素节等如果不早亡就奇怪了,纵观几千年皇室,独有李治的子孙长寿吗?独有武则天时期皇室宗亲都健康吗?早亡、夭折就说武则天杀的。

武则天的历史是照史写史,拿死人做文章,可见史家的卑鄙,不道德。

古人生命这么短暂,武则天对权力又这么狂热,她应该害怕生男孩,男孩是她称帝的障碍,她应该生下就掐死,神不知,鬼不觉,何必长大了毒害他们?她更盼着李治死,对他做手脚,可是没有,对李治非常好。李弘死时,武则天52岁;李贤死时,武则天61岁,李素节死时,她67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已是入土的年龄,这个岁数还杀人争皇位,简直是笑话,难道到阴间继续做吗?杀玩李贤之后,她应该马上做皇帝呀,岁数不饶人,费了这么大代价,为何等了6年才当皇帝。她这么有条不紊的实施她的杀人,难道她知道她67岁称帝,并且活到80多岁。否则,绝不会冒险杀儿子。唐朝虽然开放,女人当官还没有吧,更别说皇帝了,还是前无古人的皇帝。千古女帝的位子就给她留着吗?

武则天的历史很荒唐,怕后人看出破绽,史官安排一个袁天罡,这个人会看相,武则天还在婴儿时,就说这个女孩有帝王之相。所以,武则天知道她将来能当皇帝,而有步骤的杀人。你相信世上真有预测未来的人吗?如果相信,武则天就杀人了。我是不相信的,纯属愚弄人的鬼把戏。我们要相信古人的编排能力。不过,历史终归是历史,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怎样登上大宝,一千多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定有记载,可历史已经被人篡改,真正原因无从知晓,但绝非杀人取得,首先不饶她的是李治,因为自己才是她的最大障碍,哪天再把自己给杀了。武则天的权力真的在李治之上吗?没有看出她的势力有多大,有人说她有情报网,这个情报网的详细情况又不得而知。武则天的朋友、武则天的敌人没有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就武则天自己在耍大刀。

不管怎样说,武则天坐了皇帝,我认为她是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功成名就,做一做皇帝,她想创造历史,想留下青史,留下美名。这就是伟大女皇敢为天下先的壮举。没有她想不到的,殿试、武举不是她首创的吗?武则天知道她称帝的伟大意义,前无古人,万代瞩目,万古流芳。李治时期她在参政,李治死后她更是独揽大权,就是没有坐在金銮殿上而已,就是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她要在向前迈一步,直接坐在金銮殿上,直接驾文臣于朝堂,驭勇士以开疆。反正是儿子的位,儿子不会说什么,再说一个暮年老太能做几年,可武则天高寿哇,活了82岁,一坐就是15年。

[ post_12036055_1.html/ ]

你说是青史重要,还是皇权重要?当然是青史重要。一个人的名誉要比权力大很多,很多。智慧的武则天当然知道这些。武则天要美名扬,这也是人的虚荣心作怪。如果她真的杀人,养男宠,她不会称帝。千古一帝,万代瞩目,自然论短长。杀人得来的皇帝硬气吗?武则天更会认识到这一点。她一身清洁、正气登大宝,底气十足登大宝。她敢封父亲为皇帝,母亲为皇后。

则天释义: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汉桓谭《新论》:“尧能则天者,贵其能臣舜禹二圣。”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元凯分职,而则天之勋就。”《周书·柳虯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

唐中宗为其母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岂不出自这里。把武则天比作尧。高宗夫妇比作“二圣”也出自这里。

武则天名号之高,之响亮世界仅此一位帝王。

武则天称帝顺应了开放的大唐,顺应不了保守的封建社会。所以整个封建社会都在诋毁她,看看她的史料,没有官样、史样,就像文学作品。

武则天的名号就说明了一切,后人有多少人解析她的名号?

[ ]

历史本身是真实的,是前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基石!所以我们要尊重历史,崇尚历史,弘扬历史!然而,历史也是复杂的、无奈的、可怕的,被人类严重“人为化”。有的历史水分大着呢,弯弯绕多去了,有的历史颠倒黑白、张冠李戴、滥竽充数。。。。。。,所以我们看历史时不能盲从、盲信,我们要逻辑推理,常理分析这一历史的真实性,不要被所谓“官方、正史”带跑了。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被胜利者所掌控。历史名人是政治家利用的武器,是戳伤敌人的矛箭,是保护自己的盾牌。宋江曾被说成“打家劫舍的草寇”遭批判,又被说成“杀富济贫的英雄”而歌颂,同一个人被同一个时代说成两个截然相反的人,他的历史就有正反两个版本,批判文章就要夸大事实,甚至歪曲事实,罗织罪名,让他的“流毒”警醒世人;歌颂他就夸大他的形象,以他为榜样教育后人。他的真正历史被掩盖,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宋江已不局限于宋朝,他已被政治化、历史化,被政治家形象化。这是“宋江现象”,这一现象不是普遍现象哦!我们还是要相信历史,史家多是有道德滴!

千古一帝武则天是历史上最耀眼的名人,更是被利用的对象。皇帝怕他的嫔妃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撼动他的皇位;男人怕出现第二个武则天挑动他们的尊严;俗人怕出现第二个武则天而本末倒置大难临头。在男人统治的时代,岂容女人大放异彩?所以他们大肆诋毁武则天。宋朝一皇帝早亡,由太后辅佐年幼的皇帝,作为宰相的司马光怕太后学武则天权力过大,而抨击武则天。从宋朝中期开始逐渐抹黑她,明清更厉害,就是批判。解放后,得到了毛爷爷的肯定,郭沫若写文章为其正名,武则天才得到了“平反”。

《旧唐书》虽然是后晋刘昫所著,但也是依照唐史记载所写。你知道写史的人都是何许人也?他们都是宰相之类的官员,他们负责前朝历史的修编,以及本朝历史的记载。太宗时期的史官是魏征、房玄龄等,李治时期是李敬宗。史载李敬宗是武则天同僚、死党,她怎么记载莫名其妙的”杀女说“。宰相是皇帝任命,他们是皇帝的人。皇帝、宰相是政治团队,是利益共同体。武则天任命的宰相岂会诋毁武则天?只能美化她,就像一个打工的岂会诋毁老板?在封建皇权一手遮天的情况下,就算“杀女、杀子”真实存在,史官也未必敢记载。他们的小命还要不要?皇室宫闱埋藏多少秘密?杀人是秘密的,是鲜为人知的,而史官描写武则天杀女很详细,就像实况转播,亲临现场,就像小说,这样的历史可信吗?史官要有良好的品德,文化素养,不能掺杂个人感情,而武则天的史官居然个人感情表露无疑,什么心狠手辣,恶毒,等贬低、嘲讽、戏弄言语贯穿始终,且漏洞百出,无逻辑,全世界也没有这样的史官吧。武则天就是一个杀人恶魔!而史官却在恶魔面前表现得很无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史官记载大事、要事,不会对个人私生活着墨过多。毛爷爷有三个老婆,史官不会过多记载她们的私生活。武则天的生活史是不是写得太多了?浩瀚如烟的历史独有武则天的历史这样,不觉得奇怪吗?我认为武则天的生活史被后人添加了,后世史官怎会了解前朝女帝的私生活?武则天的生活史就是歪史。

国际研讨会、历史学家无法解释武则天的历史。一件事情多种解释,一个人多种评价。比如,李治,有说他大智强势,有说他懦弱,有说他变态。武则天的历史被后人篡改了,被后人复杂话、恶毒化。我们太相信史料了。新旧唐书出自官方,称为正史,我们被“官方”、“正史”迷惑,蒙骗

[ post_12036055_1.html/ ]

机缘巧合、时势造英雄!,造就了一代女皇。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036055_1.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