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地产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与城市化发展思路反思

 博奥99 2016-08-11

作者:樊纲


现在房地产的问题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是要调整战略的问题了,调整我们的指导思想。


现在在房地产流行着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


第一,大家都说现在房地产价格飙升是因为货币流动性多了。一切价格上涨跟货币当然都有关系,但是,仅仅批判一般等价物,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在某一个时点上,某些阶段上,价格变化不一定就是因为货币增长。


这两年的货币比前两年增加的更少了,为什么房地产飙升了,前两年为什么不飙升?说货币多了,货币怎么不到三四线城市,怎么都到一二线城市了?它现在不到猪肉那里了,怎么就到房地产来了?怎么去年炒股,现在不炒股了?把这个责任推到一般的货币上,货币政策现在基本是中性的,不能紧缩,也不能增加,但为什么就变成它的原因了?大家说现在老百姓手里钱多,老百姓手里钱多是因为货币增多了,还是他的收入增长了?


如果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加,是因为贷款特别宽松,这里面有货币政策的问题。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反而最近这一年多来也没有特别宽松,对二三线城市宽松一点,好像有一段时间对一二线城市有一点宽松,但是马上又收了。


第二个就是认为房价到高是因为地价高,现在的地价高于过去的房价。


诸位做企业的,这地价不是你拍出来的吗?你要不预计未来的房子卖得比现在好,你为什么拿这个地?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地再不拿,我们没活干了。那我就要问一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房地产公司?你们为什么不兼并、重组一些?为什么不淘汰一些?为什么还要去拿地?


拿地的成本高了,劳动成本高了,建筑成本高了,你要亏损了,为什么还要拿地?


大家都去怪政府,意思就是地价太高是政府要价太高。但是政府在这个地价问题上的职责,就是把极差地都收走,就是把房企的超额利润都榨干,让房企只拿平均利润,这是政府的公共职责。


大家都抱怨地价太高了,你嫌高可以不要拍。对市场的分析,对市场的预期,很多不是老百姓市场,很多是因为我们内部在引导,引导房价涨上去。


个人很赞同关于房地产要有春夏秋冬这个概念,房地产有些波动,在一定意义上是正常的,这也是洗牌的时候,这也是优胜劣汰的时候。市场经济的某些职能正是在这个低谷正在发挥作用。


我们的房地产现在还不算低谷,一二线是房地产的主体,现在这个主体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当然现在逐步在平稳,其中有政策的作用。但是我们要从更深的一些层次上去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


城镇化和城市化是两个不同的战略


城镇化和城市化两个战略在指导思想上、政策落地上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多年的城镇化的基本思路是限制大城市发展,鼓励小城镇发展。结果就是大家都很拥挤,房价飙升。


人是有理性选择的,是趋利避害的,他要找比较好的收入和就业,小城市提供不了,结果小城市楼盘建成之日就是人口走光之时。


没有必要跟城市化规律对着干,应该要顺应中国14亿人口的大国会出现若干个几千万、上亿的城市群、城市带的思路发展,而不是搞优惠政策去鼓励那些小城市发展,现在到了反思的时候。


西方国家在两三百年的漫长的时间里面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劳动力也是到大城市去,但是二三十年之后,开始有退休的人了,特别是在有社保以后,退休的人慢慢回到了老宅,去买个别墅,他不必去到城市拥挤,他回去追求乡村生活,这时候他把社保,把高收入带回了农村,带回了小城镇,这样就把小城镇和一些村落都发展起来。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一直是80%左右,小城镇的村落的发展很稳定。


而从日本、韩国、中国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来看,我们是后发国家,我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进程,因此这个阶段一定是大城市首先发展,小城市人口流失,要经过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退休的时候,人口开始回流的时候,小城市的人口才会稳定下来。


因此,现在不是把小城镇做大规模的时候,现在小城镇的任务是保护好生态,保护好历史,保护好那些老宅,保护好那个文化,为将来的人口回流打好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