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吴孟超院士给年轻外科医生的启示

 解螺旋 2020-08-27

图文提供:吴孟超院士 博士研究生·倪庆强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2016年1月8日,上午8:40,94岁的吴孟超院士像往常一样,亲自主刀,与助手耿利教授一起成功为一名45岁女性患者切除13×15cm右肝巨大肿瘤。这是吴老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的第一台手术,正式开启安亭新院全面运行模式。


图1 :94岁吴孟超院士亲自主刀安亭新院第一台手术


图2 :消息一经刊载,立刻在微信朋友圈引起轰动

94岁,一辈子和肝癌这个“顽敌”战斗在手术台上,吴孟超院士至今仍乐此不疲。他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的故事和精神给年青外科医生以鼓励。

给青年外科医生的勉励与建议


作为中国肝胆外科前辈、博士生导师,吴老对后辈医学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他经常告诫青年医生,外科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定结合临床实践,重视手术基本功。熟练掌握“切开、止血、打结、缝合、分离、暴露”基本操作。将手术步骤烂熟于心,提前预知各种术中突发情况,这样才能孰能生巧,才能在术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以吴孟超院士经常主刀的肝癌切除手术为例,外科医生需要术前仔细了解患者病史,认真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了解清楚肿瘤大小、位置、周围毗邻、有无癌栓或转移、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并事先拟定可能的切除范围,设想有可能会出现的术中并发症和处理对策。

另外,外科医生还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吴老一直把日常查房、门诊、手术,作为自己锻炼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吴老身体依然硬朗,仍保持定时查房、门诊,每周至少主刀三台手术的习惯,并希望年轻人保留和发展一些比如书法、绘画、下棋等个人兴趣爱好。

图3:吴孟超院士展示书法爱好

吴老衷心希望年轻一代的外科医生们能够志存高远,在掌握专业最新前沿和技术进展的同时,更加不忘脚踏实地、苦练外科基本功,锻炼好身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以大医精诚,彰显人性光辉

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吴老早已和病人融为一体。曾经为了及时给一位农民手术,把评比专家组“晾”在一边等待,因为不想让那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再多负担一天住院开销。同时告诫同行,医院职责是治病救人,莫把医院开成药店,莫把病人当摇钱树,我们是军队医院,必须带个好头。

图4:吴孟超院士查房十分关切病人

吴老常在查房时,亲自撩起病人裤腿查看腿是否肿胀;伸手触摸病人的额头感受体温是否正常;还会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弯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天气寒冷,吴老总是先把手捂热,再接触病人。他觉得,举手之劳,能给病人带来温暖。在术前一天哪怕再忙,都要亲自带病人去做超声检查,了解肿瘤和肝脏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积极开拓创新,铸就医学巅峰

吴孟超院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通过丙酮溶解乒乓球注入肝脏血管,灌注出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随后又提出创新性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新理论,几十年来沿用至今,为肝脏手术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剖标识,成为探索肝脏新手术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吴老通过实践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并用此法曾切除过18公斤巨瘤,这个肿瘤的重量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医院至今用此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无一例失败,成功率达到100%。

吴孟超院士简介

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肝胆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创建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院士曾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学生时代的他,身处马来西亚却情系祖国,号召全班同学进行抗日捐款,后从马来西亚归国参加抗战,参与过“一二九”运动监狱大营救,还曾差点被日军空袭轰炸。抗战结束后,拒绝回马来西亚,坚决留在国内,师从裘法祖,最终踏上了中国肝胆外科的行医之路。


图5:年轻时期的吴孟超院士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图6: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