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述评:重视Tau蛋白病理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

 醉猫大哥 2016-08-12

随着分子病理的飞速发展,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异常积聚,因此被统一到Tau蛋白病理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类别中


1PSP


PSP是最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类型,早期多误诊为帕金森病(PD),其临床特点表现为颈部及躯干上部的肌强直,还有认知障碍和(或)痴呆表现。PSP的流行病学资料甚少,少量报道提示,人群患病率约为PD的6%。PSP发病年龄45-73岁,平均63岁,男性患者较多。平均病程2-12年,一般5-8年向下凝视麻痹是PSP最有提示意义体征PSP凝视麻痹最初可能为垂直性,逐渐水平性凝视运动亦受累,完全性核上性眼肌麻痹最终在半数PSP患者出现,即双眼运动完全性麻痹,眼球固定正中位。但多数PSP患者起病后4年才出现典型症状,而且部分PSP患者始终不出现,导致临床诊断的困难和延误。此外,复视也是PSP常见首发症状,多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典型的是,命令性的眼球运动较跟踪性运动受损明显,即开始命令其眼球向下看时,出现踌躇;最初在垂直平面出现扫视运动减慢、幅度不足。但头眼反射在大部分病程中保持完整,而病程后期反射性眼球运动与其他外眼肌运动一起丧失。患者可以有“脏领带”综合征(因为不能向下看,进食时看不到桌上的饭菜,极易弄脏领带);走路时常摔倒或腿部碰伤


轴性肌张力障碍也是PSP主要体征之一,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特别是颈项肌及躯干上部中轴伸肌强直更为显著,以致身体笔直,颈后伸,身体前屈及弯腰均很困难,甚至肘、膝部均呈伸直状。PSP颈部过伸的特殊姿势与PD呈鲜明对比。同样,颈部的轴性肌张力障碍很少在疾病早期出现,如果出现也有提示意义。


PSP患者的步态异常多早期出现,表现为姿态平衡障碍、反复跌倒,继之步态基底加宽、慌张步态、起步困难及步态失用上肢伴随动作尚存在,但协调差,转向困难,可有后退、探索步态,易跌倒球麻痹包括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常早于凝视麻痹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言语缓慢、吐字不清,逐渐加重,晚期缄默。吞咽困难常早期发生,进行性加重,晚期需鼻饲进食。PSP早期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强直综合征,如未出现眼肌麻痹和(或)颈肌强直时,很难与PD鉴别。


PSP患者常有认知障碍,程度一般较轻,多表现为行为或认知障碍,健忘伴有淡漠、抑郁人格改变,运用已获得知识的能力减退。额叶损害导致的注意力下降、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损害,常与典型额叶释放征合并出现,如强握与摸索、口周反射亢进,运用行为存在,并有运动的持续现象。严重的信息处理减慢和显著的执行障碍是PSP认知损害的特征


在1996年的NINDS-SPSP诊断标准中,分别是:(1)“可能”PSP:起病≥40岁,进行性加重;垂直核上性麻痹或垂直扫视减慢;或姿态不稳、跌倒(起病1年内);(2)“很可能”PSP:起病≥40岁,进行性加重;垂直核上性麻痹或垂直扫视减慢,同时姿态不稳、跌倒(起病1年内);(3)确诊PSP:符合可能或很可能PSP临床表现,有典型PSP病理学。排除条件:近期脑炎病史;异己手综合征;皮质感觉障碍;局限性额颞叶萎缩;与多巴相关的幻觉或谵妄;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的脑萎缩;早期出现小脑征、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严重非对称帕金森样征;有影像学支持的结构异常;PCR检测证实Whipple病。支持条件:对称性运动障碍、强直,近端>远端;颈强直,特殊颈后倾位;对多巴几无反应;早期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病理学研究证实,“可能”PSP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一般,而“很可能”PSP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下降,因此临床实践中采用“可能”PSP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临床试验则应以“很可能”PSP(Richardson综合征型,PSP-S)为入组标准,保证诊断准确率。PSP-S是典型PSP亚型,其他不典型PSP亚型还包括帕金森样PSP、纯运动不能伴冻结步态型、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型、行为异常型、小脑型和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型


在神经影像学中,既往研究指出“牵牛花征”、“鸟嘴征”是PSP的典型MRI特点,但多为晚期改变。MRI平扫可见第三脑室和脚间池变宽,中脑和四叠体萎缩,导水管周围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高信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出现前脑皮质萎缩。中脑萎缩是PSP的典型神经病理改变,在MRI上也有较高的助诊价值。Oba等首先提出测定正中矢状位T1相中脑/脑桥面积比(m/p),认为比值<0.15对于PSP和PD及MSA的鉴别诊断高达100%。Morelli提出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对于PSP的鉴别诊断准确率高达92%,优于垂直性眼球运动减慢(62%)和发病首年的跌倒发作(73%)。MRPI通过计算脑桥面积/中脑面积(正中矢状位)与小脑中脚宽度(矢状位)/小脑上脚宽度(冠状位)的乘积在界值>13.55则提示PSP。朱银伟等对国内PSP患者的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MRPI的效果。Massey等对12例病理证实PSP患者进行MRI对比验证,提出T1相正中矢状位的中脑前后径<>mm及m/p比值<>。最近Fatterpekar等又提出更简单有效的MRPI:即大脑脚角>56°(敏感性86.7%,特异性64%)提示PSP可能。β-淀粉样蛋白(AB)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像(PET)斑块成像有助于排除AD。目前,PSP的Tau-PET的病理对照研究还缺乏足够的文献资料。。 


2CBD


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CBD属于生前诊断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临床表型多样,而且均无诊断特异性,其他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可以有类似临床病程。2013年Armstrong等提出了CBD的诊断标准专家共识。其作为不对称皮质变性和(或)萎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有偏侧起病的帕金森综合征,意念运动性失用,强直、肌阵挛及张力障碍,可以有“异己手”本病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差,肌阵挛发作很常见,CBD患者常有核上性凝视麻痹及球部支配肌肉的功能障碍,受累肢体可有失用及感觉缺失PET的特征是皮质各区域不对称的代谢减低,包括顶叶下部、额叶上部、颞叶、丘脑及纹状体区域,这种代谢减低的不对称性与PSP呈鲜明的对照,另外,有肌阵挛发作也有助于区分。临床对比研究CBD与PSP的常见临床症状,如强直、运动减少、核上性凝视异常,半侧忽视、肢体失用、姿势不稳、颈项强直及肢体肌张力障碍,半侧忽视及肢体失用最常出现于CBD,而PSP患者则没有。另外,核上性眼肌麻痹、颈强直及姿势不稳更常见于PSP。MRI检查可见,PSP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脑萎缩,而CBD患者中的50%表现为不对称的中央旁皮质萎缩。对已有临床-病理对照文献的分析表明,CBD的诊断正确率为25%-56%。因此,CBD的发病率及患病率迄今没有准确数字不足为奇。根据梅奥诊所病理确诊的76例46-89岁CBD资料,患者平均病程(6.0±2.3)年,平均死亡年龄(70.04-8.7)岁。目前,已知年龄是CBD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均无定论。影像学上CBD的MRI萎缩较PSP更广泛,包括颞顶叶萎缩,尤其是后颞叶、下顶叶及楔前叶受累。运动前区皮质和辅助运动区灶状萎缩,或额顶叶和苍白球的萎缩且脑干萎缩不明显时提示CBD。与PSP类似,Aβ-PET斑块成像有助于排除AD。Tau-PET对于CBD的病理对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Armstrong等提出的CBD临床诊断标准包括:(1)临床用-可能CBD:隐袭起病,逐渐进展;病程>1年;起病没有最低年龄限制;可以有家族史;临床表型为可能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FBS或nvPPA,或PSPS加上至少CBS1条(2-6);可以有MAPT突变基因。(2)临床研究用-很可能散发型CBD:隐袭起病,逐渐进展;病程>1年;起病年龄≥50岁;排除家族史;临床表型为很可能CBS、FBS或nvPPA加上至少CBS1条(1-6);排除MAPT突变基因。排除标准:(1)有路易体病证据:典型4Hz,PD样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反应好,或者幻觉;(2)多系统萎缩证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持续存在的小脑体征;(3)ALS证据: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4)语义性或logepenic(少词性)型失语症;(5)影像提示局灶损害导致;(6)GRN/TDP-43/FUS突变,或血浆中PGRN水平低;(7)AD病理学证据(少数CBD可以合并存在AD病理学):CSF中Aβ/Tau下降,或PIB-PET阳性,或存在PS-1/PS-2/APP突变。在CBD临床表现中,可能CBD应包括≥1条非对称性症状:肢体强直或运动减少;肢体肌张力障碍;肢体肌阵挛;加上以下任意≥1条:口颊或肢体失用;皮质感觉障碍;异己手现象(不仅是简单的“漂浮”)很可能CBD则为≥2条非对称性症状加上任意≥2条支持额叶行为-空间综合征症状包括≥2条:执行功能障碍;行为或人格改变;视空间障碍非流利型原发性失语症状包括言语费力,语法错误,加以下≥1条:语法错误,句子理解错误,单词理解相对保留;摸索、言语失真(言语失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型症状包括≥3条:轴性/对称性肢体僵硬或运动减少;姿态不稳或跌倒;尿失禁;行为改变;核上性垂直凝视麻痹,或眼球垂直运动减慢


3PSP和CBD的分子病理学


遗传学资料进一步证实了PSP、CBD与AD及额颞叶痴呆之间的临床表现、影像以及病理学结果的重叠。PSP和CBD同属于4R Tau的病理学类型,是由于MAPT外显子10的不同剪切导致。与AD脑标本在蛋白电泳上的74,69,64,55一共4个条带相比较,CBD和PSP均以69,64这2个条带为主,CBD在74位置上有轻度表达,而PSP基本缺如。


PSP的病理特点:(1)大多数受累神经元为球形神经纤维缠结;(2)皮质下受累区域包括基底节、丘脑下核团、中脑以及脑桥核;(3)神经胶质损伤累及新皮质以及皮质下区域(基底节、丘脑下核团、中脑以及脑桥核),可见Tau阳性“簇状”星形细胞;小脑齿状核以及齿状-红核-丘脑通路严重受累,小脑上脚萎缩。鉴别要点(1)前旁扣带回皮质及新纹状体丰富的成簇状的星形细胞,是PSP的特征;(2)丘脑下核团萎缩:PSP>CBD


CBD的病理特点:(1)肿胀的、“无色的”、“气球状”神经元散在分布在皮质第3、5、6层;(2)新皮质,皮质下白质和基底节可见Tau(+)星形细胞斑块;(3)少突胶质细胞“卷曲小体”可见Tau阳性嗜银包涵体;(4)新皮质、基底节以及脑干核Tau(+)毡丝。鉴别要点(1)皮质凸面区域的气球状神经元是CBD特征;(2)“卷曲神经细胞胞体”为Tau阳性且α-突触蛋白阴性;(3)“卷曲小体”可见于PSP以及CBD,但是通常较星形胶质细胞的包涵体少见;(4)胼胝体萎缩:CBD>PSP


4结语


除了PSP和CBD作为Tau病理相关的PDS之外,国外近年来对于以Tau病理为主的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研究,已经提出了病理诊断标准和分级。面对Tau蛋白病的病理-临床表型复杂多变、机制并未阐明的研究现状,积极应用影像学和血液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技术,有助于对临床上诸多的“帕金森样”患者做到早期鉴别和分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月第18卷第2期

作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俊)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贾建军



神经病学俱乐部 微信号:NeurologyClub
神经病学俱乐部,立足一线临床,服务神经科同行,助力神经病学天天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