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罡笑嘻嘻的,拎着一袋零食进来,很会聊天的模样。 他的下一次旅行是8月底,他已经规划好了,要去内华达的一个沙漠,参加火人节,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网络,八天不能洗澡。“八万人聚集在临时搭建的一个小城里面,这个小城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给自足的。这里面都是一帮IT极客,一帮狂热的艺术家,对自由追求比较极致的一票人。”陈罡补充一句,“这个好像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旅行对吧?”不过,想想都刺激。陈罡给自己的标签也像这群追求极致自由的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情。追求新奇、刺激,这是陈罡过去三十多年人生里始终贯穿其中的。现在,陈罡和好朋友吕刚一起创办的蚂蜂窝旅行网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正式公司化运营至今,蚂蜂窝如今进入一个更刺激的发展阶段——把之前几年积累的哗啦啦的流量变成实实在在白花花的收入。蚂蚁、蜜蜂,是两个被互联网族们很喜欢的动物名。他们代表了团队、勤奋、分享,是所谓互联网精神的代名词。蚂蚁后来被马云抢去做了金融。蜜蜂,被一个后起的视频网站抢注了。2006年,当这两个动物都还不火热的时候,陈罡和吕刚就在一起捉摸这俩小东西了。他们俩都爱旅行。陈罡看上去长得传统,小个,脸白。但是他骨子里可以接受一切新鲜刺激和挑战。吕刚留着长发,刚刚可以扎起小辫的长度,喜欢骑哈雷摩托。两个人在2006年时都是苦逼的互联网从业者,陈罡做技术,吕刚做销售,俩人供职在搜狐。
几乎每到周五,两个人,有时候还会有其他朋友就跑去火车站,随便跳上一列火车,开始一段没有预设的周末行。陈罡回忆,“每个月工资四五千,那时候高铁还没那么发达,都是绿皮火车,我们会走到西站、北京站,周五的下午随机跳上一辆列车,不管往南开也好,还是往北开也好。都是以北京为原点,周六早上你就能到达一个陌生城市。”有一次火车到了西北一个小城市,他们住在农家,粗茶淡饭,爬山摘苹果,过了一个周末。现在想起来,那是陈罡吃过最好吃的苹果。2006年,两个人捉摸的事是:能不能做一个网站,可以把自己的旅游经历写进去,也发动身边朋友写进去,这样就不用每次被问到都要重新讲一遍了。他说,“在创立蚂蜂窝之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我全做。从最早的BBS,再到搜狐页面,2002年就做电子商务,然后还有像邮件系统,微博的早期我都参与过,PC时代的产品几乎我全做过。”几天的功夫,这个想法就做出来了。取名:蚂蜂窝。蚂蚁和蜜蜂们的窝。现在看来,蚂蚁和蜜蜂在互联网的概念里都很火,两个人的想法很简单:这两种动物最懂得分享。窝,看得出,他们最开始的想法很私密,并没有一定要高大上的宏伟理想。直到2009年底,蚂蜂窝的在线注册人数有了一定规模:在线注册超过10万人。那个时候,陈罡和吕刚瞄准了两个机会。“一个机会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全新的机会。甚至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像阿里的移动还是找外包的团队,工作坊式的外包团队为他们打造他们的App。那个时候是一个何等初期的阶段,我觉得那个时候对移动互联网来讲,尤其是对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旅游随时随地在户外,你不在电脑旁边,但是你对信息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另一个机会,就是他们看好了旅游这个行业。”然后,有人告诉他们:愿意给蚂蜂窝天使投资200万。于是,位于北京大望路SOHO现代城的一处80平米的1807公寓成了蚂蜂窝的第一个窝。“我们买不起桌子,我们先去宜家看了桌子的样子,然后去家具城买板材,自己钉了两个桌子变成了工作台。”穷得叮当响,几个员工干了一年,每天就运营攻略,去论坛贴推广蚂蜂窝。2011年,蚂蜂窝获今日资本独投的500万美元并200万美元无息贷款。陈罡兴奋极了,钱还没到账,他对同事说,“我们等于成功抢了一次银行!”那会儿,现代城楼上有个北京银行,银行的金库里面,他觉得可能有个两千万人民币的现金储备。在陈罡的逻辑里,如果暂且不论抢银行的合法性,他觉得这是件需要极大勇气、毅力以及智商的事情。“抢银行这事听起来都很刺激,这事要经过周密的筹划,必须要有非常出色的胆识才能干这个事情,必须是一群悍匪才能干得了这个事情,不是说绝对的大的冲动,一时兴起就去搞这个事情。”“创业这个事情,某种层面上我们今天已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抢劫,因为我们融来的第一笔资金远远比在现在那个金库里面躺着的真金白银要多得多,但是为此我们其实要付出的艰辛,也是大家不可想像的,尤其是在接下来两三年,甚至五年,一直到我们走到IPO之前,这个路径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过去加班的日日夜夜,我们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的创业的劲头,可能是我们要为我们心中的这个目标一直进行超额付出的。因为我们干的事情就是比抢银行更刺激、更来劲的一个事情。”银行都抢成功了,还有什么不豁出去干一场的理由呢?陈罡这样动员仅有的十几个同事。自己也热血沸腾。

蚂蜂窝位于北京酒仙桥的办公楼是目前我参观过国内最舒服的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办公室。他们员工骄傲地说,“和Airbnb有的一拼。”的确,整座楼三层挑高,布局视野宽敞,放满了绿油油的植被和随处可见的舒适靠枕。一颗十几米高的柚子树立在办公楼中央,四季池按季节变换着雏菊、小麦、玉米、荷花。看上去,随处都可以那么一歪,抱着软绵绵的抱枕,在花花草草间开个浪漫的工作会议。蚂蜂窝有生而骄傲的气质。它很文艺,从一开始就具有媒体属性,依靠强大的攻略占据口碑。和蚂蜂窝的员工聊,他们觉得蚂蜂窝比较牛的是:不缺流量。2006年开始做网站,攻略起家,蚂蜂窝做成了一个超级庞大的旅游攻略分享社区。这个社区里的用户足够有粘性。到目前为止,蚂蜂窝的固定注册用户达1亿人。据蚂蜂窝员工介绍,蚂蜂窝强大的攻略优势,可以带来海量流量,这些流量大到可以直接实现商业价值转换。“我们和Airbnb合作得很好,他们国内的很多订单都通过我们的流量疏导。另外,我们也和一些看上去是竞争对手的伙伴有合作。我们有流量,他们有产品,把他们的产品通过的我们的流量导入到用户端。”“比如说靠谱,因为蚂蜂窝一直是以攻略见长的,攻略的信息,用蚂蜂窝的信息遵循用户的体验,所以说它的真实性、完整性是他靠谱的一面。有爱是什么呢?蚂蜂窝是一个大的社区,包括这种攻略、游记、点评都是来自于真实的用户,而且大家其实在互帮互助。”但是,如今,陈罡要做的不是延续这种文艺青年气质的蚂蜂窝,他要把蚂蜂窝做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生意。去年初,蚂蜂窝宣布完成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等共同参与,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此次融资之后,已累计融资近1亿美元。之前的2011年,蚂蜂窝获今日资本独投500万美元并200万美元无息贷款,2013年获得启明创投和今日资本1500万美元B轮融资。

在艾瑞的榜单里,蚂蜂窝的估值为5.2亿美元。
一个亿的融资,陈罡要用这些储备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蚂蜂窝的商业化。他作了梳理,“蚂蜂窝前几年就是在做攻略,搭社区,如何用攻略吸引更多的流量。之后是做大数据,要把用户在蚂蜂窝的浏览全部大数据统计,以此来找到用户需求和商业的结合点。这两年,蚂蜂窝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交易。在流量和大数据搭建好的基础上,如何把它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陈罡说,蚂蜂窝起家之初依靠攻略搭建起来的社区,仅仅是“蚂蜂窝的外表”,他认为蚂蜂窝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数据。这种概念他要不断的对外说,“我们新办公室房顶上挂着像蜂窝一样的装置艺术,一个中式的建筑手法,不用钉子,不用螺丝,但是每一颗木头里面我们都串了一个光导纤维。他亮起来的时候像电路一样,就像数据一样,我们构建了一个中式的云。这代表蚂蜂窝最核心的竞争力和特点,就是我们是一家技术创新和数据创新的公司,数据是我们的核心,是蚂蜂窝区别于其他所有公司、平台最根本的东西。社区只是一个表象,数据才是蚂蜂窝与其他任何一个公司和平台最本质的区别。”2014年蚂蜂窝自由行开始盈利试水,全年整体交易额达到9亿元人民币,这些份额里面机票、酒店、自由行和当地游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还有租车、保险和旅游周边的一些东西。目前可以观察到的蚂蜂窝将流量变现的方式有:在攻略游记等页面为用户推荐目的地机票、酒店、门票、当地游等产品(蚂蜂窝也直接接入了Airbnb,Booking,Agoda等网站的酒店产品);同时,蚂蜂窝商店则包含了数码产品、居家生活、旅游度假等单品,大多数为代销其他品牌,比如探路者的帐篷、小米移动电源、美亚的旅行箱。不过,这还不能满足蚂蜂窝想做大做强的远景。今年开始,他们推行攻略2.0概念,在攻略中植入交易产品。蚂蜂窝越来越像一个旅游行业的天猫。依靠大的流量,在这个平台上对接其他商家的产品,自己扮演平台的角色。“蚂蜂窝应该是叫B2B2C,是一个天猫的模式。携程做的是B2C,它开了一家最大的专卖店,卖了所有的携程产品。自由行这个事情,因为从中国旅行者的角度踏遍全球的话,你需要的供应链就不只是国内了,蚂蜂窝要对应全球供应链。对应全球供应链的唯一模式就是平台的模式。平台的模式有点类似做一个旅游的天猫。就是把当地最好品质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对接到这个平台里面,然后打掉中间层层加价的传统消费渠道,让他的服务和产品、品牌直面消费者。你能看到携程在这站口上肯定不如蚂蜂窝的DNA先进。”经常有人对比蚂蜂窝和途牛的区别和优劣。蚂蜂窝的PR也被这类问题问过许多遍了。他们会对外说,“因为自有流量,所以不用烧钱去做广告。我们是要做平台,对接全球的旅行产品,服务于更多旅行者,其他和我们都不一样。”

陈罡个不高,有一张笑嘻嘻的脸,白白的。宽额头,亮亮的。见到陈罡那天,他穿了一件红色的运动短裤,拖鞋,手里拎着一袋零食走进来。就在去年,下属给他安排了摄影师拍照。整个办公楼走了一圈,最后路过洗手间,摄影师说,要不在这里拍一张?陈罡没有拒绝,坐上马桶,劈开两腿,扯过来一张报纸,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哈哈大笑,照片怪异又欢乐。“他都能接受。”陈罡的一位下属觉得,这个老板很好协助的。有一次喝了酒,陈罡说,“不用当我是老板。”在蚂蜂窝几千平的办公楼里,陈罡和产品同事坐在一堆。他是产品经理出身。自己创办蚂蜂窝之前,他做过社区,做过论坛,做过微博等等当时最时髦的互联网产品的技术研发。他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工牌上名字后面写的是产品经理。后来才改成“陈罡 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EO”。但是他还是喜欢坐在产品经理的那堆人里,转个身就能讨论产品。陈罡是摩羯座,一个工作狂的星座。恰好,他又很好玩,中和了摩羯的无聊。他对自己有清晰的评价,“我觉得摩羯座的人还是比较坚持、固执,主见比较强,达成性也是比较强的,这几个也应该算我的特质。从星座上来讲我是摩羯座,而且好像太阳星座和月亮星座都是摩羯。我觉得我还是很有激情的吧。我对这个世界还是很有好奇心的,我对事情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有很严谨的要求的,很乐观,也喜欢分享。”采访陈罡的那天,我状态很不好,头重脚轻晕乎乎,第二天就彻底病倒了。在那场脑子不够用的采访里,我遗憾着:他确定是个有意思的人,不过,我当时并没有脑细胞去开发这方面的话题,挖掘他玩里的乾坤。但是,我能感知到的一点是:他是个在线旅游互联网创业公司的CEO,更是个超级玩家。一个人为了一个强烈的爱好而创业。这就注定,他的工作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全部生活里也时刻逃不开“玩”这个话题。一个执着于玩好这件事的人,想必也会执着于做好一件他认准的事,蚂蜂窝是一件他想豁出去做的事。“我肯定不后悔,至少到现在还是挺精彩的。我做了很多人都想做却没有去做的事情。我觉得创业这个事情就很精彩。而且我也见过很多大山大水,我也去很多人间罕见的地方。”创业中的陈罡,幸福感很强。

“2006年开始业余做蚂蜂窝,到2010年正式创业,你用了很久才说服自己创业。创业后有什么不一样?”“之前你是游泳的人,大家都在大海里面游泳,突然风头浪尖来了,你被推到了浪头上,你从水里站到了水面上,并且你可以架着这个浪前行,这个视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体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我的视觉是参与一个很核心的项目,打造一个很核心的产品,或者是为一个很重要的产品线去工作。创业开始之后,即便是一个很小的一块板。如何把一块小板,打造成一艘超级的战舰,这个过程是很不一样的。”“这个世界其实很多样性,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看呢?每次都是走同样的路径,同样的试点,按照同样的套路出牌,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惊喜。就像做金融、做股票一样,每个人其实都是希望自己做到威信的反转,那就要和大部分人的思维、想法不一样的,然后你才能走到那个反转的点,你也才能赚到真金白银。”“有的玩,有的干。你看上去也总是笑嘻嘻的,你有危机感么?”“我还是会有一些危机感的,我觉得危机感来自于创业本身是超额的付出,尤其是一些核心的人,核心的团队,大家其实都是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我们认为可能是对的一个事情里面。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老罗说,过去的四年左右对不起弟兄们,负责这么长时间,好像也没挣到什么大钱。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Leader,或者是一个带头大哥的担当。大家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堵在了你认为对的事情和战略上,如果这个事情做错,其实真的是有负众望的。”“好的社区发展出好的商业模式,并不都是优势。你对蚂蜂窝的商业模式有多大信心?”“我觉得好的商业模式其实是顺势而为的。顺势而为而不是你要强行的扭转什么东西。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更愿意顺势承接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去教育市场,去开启一个市场。我觉得蚂蜂窝在这个时间里面,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攻略,我们对接了全球最好的供应链,并且平台的模式让用户有一站式的服务。这个就是顺势而为,能把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要去全球旅行,并且在国内深度旅行的需求承接好,这就是OK的。”“我希望我和吕刚,我们有一帮弟兄能够‘功成名就’。”“就是把这个事干成了,我们自己感觉这个事情就非常牛。我希望中国人去旅游的时候,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其实有些东西是有反馈的。它如果说是这种单向的感受的话,我觉得它其实不是最强烈的,它有互动。这个互动往往不是来自于别人对你的敬仰和崇拜,而是来自于你对别人有价值,这个是很重要的。当你真的能懂一个人,你懂得他的期望,甚至他小小的梦想,并且是你有能力能够帮助他实现,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挺棒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