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近郊老地名趣谈

 老刘tdrhg 2016-08-12

扬州近郊老地名趣谈

 

作者:柳广泉  来源: 《扬州晚报》

 

 

 

扬州这座古城,由于历史悠久,老地名很多。这些老地名都有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不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有些老地名的名字也很有趣,现仅就近郊几个有趣的老地名略述于后。

 

在蜀冈中峰的堡城地域内,有一个村庄叫象鼻庄,因其紧靠象鼻桥而得名。这桥大有来头,具体的始建时间已无可考,但最迟在西汉时就有了这座桥。不过,原来叫“相别桥”。为什么叫“相别桥”?这里有一个历史传说,虽说是传说,但我认为可信度是比较高的。因为象鼻庄所在地的堡城村,在西汉前期是诸侯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的国都所在地。据说,在桥的东北角,今尹家庄、李庄一带系当时外国驻诸侯国的外交人员的住地。每当外交人员离任回国时,诸侯国的有关官员必相送到此桥告别,故名“相别桥”。据说这种送客至此分别的外交礼仪,最早就始于西汉时的江都国相、大儒董仲舒。此桥后因桥下水沟及乡道形似象鼻,故改名象鼻桥。该桥屡毁屡建,解放前,最后一次修桥时间是1911年。至今仍可看到,桥拱瓮顶上嵌砌一块白矾石石额,右边竖刻“宣统三年吉日”,中间横刻“象鼻桥”三字,左边落款为“四知堂杨重修”,字字皆楷书。

 

在扬城的东郊,今施井路的北侧,原有一个村庄叫老鸦庄。顾名思义,说庄原来一定有不少老鸦。确实如此,据说古代该庄的一条河中间,有一个大的土墩。土墩上风景很美,有花草有树木,有流水有小亭,河南岸还有大片的竹林,是极佳的自然生态区,为鸟类提供了很好的栖息条件,其中老鸦特别多,所以就叫老鸦庄。

 

此外在原缺口的河东小街,即今月明轩饭店的身底,有一个大土墩子,因其地形相似一伏地昂首的大蛤蟆,故得名蛤蟆地。此蛤蟆地还有一历史传说,据说明朝开国初期,朱元璋时常担心有人会像他一样起来造反夺取皇位,就传旨刘伯温,要他注意观察天象,如发现异象,立即采取措施。刘伯温接旨后,夜夜注意观察天象。有一天,刘伯温夜观天象,发现扬州方向的上空,有一股“龙气”直冲九霄。刘伯温大吃一惊,立即赶赴扬州,在南门发现了“龙头”,并向北延伸发现了“龙背”和“龙尾”。刘伯温立即与扬州官府造了“龙头关”,挖了“龙背井”,开了“龙尾田”,将“龙脉”破坏得干干净净,这才安心地在扬州城内外闲逛起来。有一天,他登上城楼向东望,发现了运河东岸的大土墩子—蛤蟆地。他大叫了一声“不好”!原来,他看见这只大蛤蟆昂首伸向大运河。他想:如果这只大蛤蟆伸头喝足大运河的水,再一跃而起,那大明朝的江山不就要给它闹个地覆天翻了么!于是他立即命令扬州府用最短时间在蛤蟆地的中心最高处造了一座都天庙,以镇压住这只大蛤蟆。直到解放后,这座都天庙仍在蛤蟆地。后来,庙房拆除,改作他用。(百家讲坛网www.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