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背后的深层次思考
杭州嫦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程云峰
猪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有以不同病原为主导的疾病,其中原发性病原是疾病的启动器,继发性病原是疾病的推动器,管理不妥往往是疾病的催化器。猪只发生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讲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比如尘埃或气温、湿度波动、饲养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养殖过程中猪群饱受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始终长期困扰着广大的农场主。在问题出现的漫长时间里,无数畜牧人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也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亚健康!母猪亚健康是危害我国繁殖母猪的主要元凶之一。母猪亚健康从中兽医角度来说,就是母猪气血出现了问题,出现了气血两亏,气血虚滞,气血失调。对于气血不足的母猪可引起母猪便秘,产程延长,难产,产后无乳等。 母猪体质欠佳是仔猪发生腹泻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仔猪腹泻和母猪的体质有如此大的关系呢?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母猪气血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差,贫血等为主要特征。由于母猪气血不足,母猪自身贫血严重,再其动用自身储备的铁元素透支,在乳汁中也会表现为缺乏铁元素,仔猪吮吸缺乏铁元素的乳汁会出现缺铁性腹泻。同时母猪气血不足的特征也会在采食量以及饮水量上有所反映。第一,母猪采食量低,摄入的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母猪生长需要,则会动用自身脂肪造乳,造成奶水中脂肪含量过高,从而引起仔猪营养性腹泻。第二,当母猪饮水量降低,同时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时,则会引起母猪肠道消化紊乱出现便秘现象,肠道内容物在肠道里长时间发酵,一旦产生的毒素水平超过自身代谢毒素能力的时候,肠道毒素则会透过肠道进入血液。在肠道附近的附属系统(如生殖系统)就会遭受肠道毒素的侵害,非常容易引起母猪的MMA(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存在MMA症状母猪分泌的奶水中含有较多的炎性因子,仔猪吮吸乳汁后导致炎性产物中毒,造成哺乳仔猪炎性腹泻。倘若MMA症状再加重的话,母猪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少乳或无乳综合症,仔猪吮吸的奶水不足以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时,仔猪则会活活饿死。 由于母猪体质差,在免疫反应方面也表现出免疫应答能力差,产生的抗体水平低下。与此同时,我们要关注到母猪是多胎哺乳动物,存在六层胎盘结构能阻碍母源抗体透过胎盘传递给小猪,正是由于乳汁提供100%母源抗体,所以仔猪没有获得足够母源免疫力保护的条件下,仔猪病原性腹泻的发生概率会显著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在母猪分娩前疫苗接种不齐全的农场来说,第一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第二仔猪出生时弱崽多,仔猪出现腹泻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母猪初乳中提供100%抗体,抗体是蛋白质组成,为了保证抗体的活性。由于蛋白质遇到强酸性环境是非常容易造成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也就意味着抗体失去活性,所以仔猪在出生时就会对自身生理做出调整,仔猪在吮吸乳汁阶段,生理性地减少胃酸的分泌,胃肠道内PH值提高至5-7,以保护初乳中的母源抗体。与此同时在这里我们还要关注下胃酸的功能,胃酸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杀菌功能,第二降低食物的PH值,第三中和蛋白质。那么胃酸分泌减少,PH值提高,到底有哪些危害呢?第一,PH值提高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引起仔猪断奶前腹泻。第二,PH值提高不利于酶反应,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弱,饲料中的豆粕成分最需要胃蛋白酶的分解,豆粕分解不彻底容易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饲料的PH值约为5.8-6.5左右,断奶仔猪胃内正常PH值约为3,仔猪采食饲料后,胃酸被饲料中和,导致饲料无法消化,造成腹泻,一般建议保育料中适量添加酸化剂。甚至有些农场主在饲料中添加太多钙成分的添加剂,由于钙离子会与胃酸中和,也容易出现仔猪腹泻。 仔猪在农场里生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致病菌的侵害,消化道致病菌随着仔猪肠道的发育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感染压力,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仔猪存在哪些感染压力大的阶段? 0-7天:大肠杆菌感染后可引起黄白痢。其致病机理是大肠杆菌以其菌毛黏附素黏附于肠黏膜上,从而达到定居目的同时产生并释放肠毒素。肠毒素使肠细胞分泌机能亢进产生大量液体,造成肠道内水和电解质大量蓄积,引起分泌性腹泻。 0-7天:梭菌感染后可引起早期排酸臭味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后期出现排血便,出现红痢后48小时内死亡。致病机理是魏氏梭菌在小肠绒毛上皮组织上大量繁殖,沿基膜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绒毛上皮脱落,绒毛固有层完全坏死。大量毒素引起小肠黏膜发生出血性和坏死性肠炎;同时通过肠壁吸收入的毒素引起肠毒血症,引起仔猪腹泻。 7-14天:球虫感染后可引起早期以糊状开始,带有气泡,2-3天后转为水样下痢,常呈黄色或灰白色。其致病机理是球虫进入肠道后,当裂殖生殖阶段的裂殖体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并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崩解和肠道发炎,造成肠道内离子和渗透压失去平衡,营养物质不能吸收且伴随出血症状。 0-14天: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属于冠状科病毒科,感染后可引起水样腹泻以及呕吐。其致病机理是小肠的绒毛上皮细胞被TGEV/PEDV侵染后,病毒破坏上皮细胞,导致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小肠内的酶的活性降低,造成不能正常的分解乳糖等营养物质,并阻碍机体对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导致液体滞留增多,引起感染猪只发生腹泻。 7-21天: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感染后可引起精神萎靡,呕吐,粪便呈黄白色或黑色的水样或糊状腹泻。致病机理是轮状病毒直接破坏小肠上皮细胞或者引起绒毛缺血导致吸收不良,引起渗透压性腹泻,同时可产生病毒肠毒素,引起分泌性腹泻。 21-35天:大肠杆菌感染后可引起黄白痢。其致病机理是大肠杆菌以其菌毛黏附素黏附于肠黏膜上,从而达到定居目的同时产生并释放肠毒素。肠毒素使肠细胞分泌机能亢进产生大量液体,造成肠道内水和电解质大量蓄积,引起分泌性腹泻。 35-91天:猪赤痢感染后可引起早期为灰到黄色黏液样下痢,当下痢持续时,出现黏液样血痢,厌食,直肠温度40至40.5摄氏度。其致病机理是病原菌破坏结肠黏膜引起发炎,肠道黏膜不能再吸收钠离子与氯离子,因此大肠内容物无法浓缩,从而造成下痢。 35-91天:沙门氏菌感染后急性时,表现为黄色水样下痢,慢性时,灰色黏液样粪便,常与猪瘟感染共同发生,在使用鱼粉的农场尤其要关注此病。其致病机理是猪只受到不良因素刺激后,肠道菌群失调,沙门氏菌迁居于小肠下端和结肠刷状缘上皮细胞处,并开始大量繁殖并刺激前列腺素分泌,使肠细胞分泌机能亢进产生大量液体,造成肠道内水和电解质大量蓄积,引起分泌性腹泻。 45-出售(天):回肠炎感染能引起水泥样粪便,严重时出血性下痢。其致病机理是胞内劳森氏菌主要感染回肠道隐窝内未成熟的上皮细胞,并使其发生持续性的有丝分裂,但无法成熟,因肠粘膜未成熟的上皮细胞的营养吸收功能降低,肠道粘膜增厚并发生褶皱,引起水泥样下痢。 寄语:作为一名优秀的猪场生产管理者,应该为长期改善仔猪生长性能而做准备,不仅仅要对突发的情况作出处理措施,还要善于分析出最为根本的原因,最好的控制效果也是来源于细节的发现,尤其是遇到仔猪腹泻的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处理上,更应该去发掘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来探究仔猪腹泻的真真原因,最终达到暴露出农场内可能存在的疾病,从而找出保育期和育肥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