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操作规程 分娩过程中特殊情况处理 3.3.1、间隔较长时间(20min以上)不分娩 原因: a、母猪分娩时间过长,耗尽体力; b、胎位改变或胎儿过大,被卡在产道中; c、难产; 处理: a、催产素2—3支/头,大腿内侧注入,用12*38针头; b、将母猪赶起,使其改变躺卧的方向或助产纠正胎位; c、助产; 3.3.2、假死 原因: 多因助产不及时或母猪产程较长,体力耗尽,无力将仔猪娩出,而致仔猪在产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发生窒息。 判断: 仔猪出生后全身发软,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但脐带血管仍有波动,触摸胸部心脏仍在跳动。 处理: 先用毛巾擦干净小猪口鼻中的粘液,再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发出叫声或呼吸均匀为止。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A、倒提小猪的两后肢,促使粘液从鼻腔中排出,左右两手分握其两肋骨处,一合一张有节奏地挤压,或用手连续拍打仔猪胸部; B、小猪四肢向上,用一只手托其肩部,另一只手托其臀部,然后一屈一伸反复进行,或者使仔猪仰卧,用手拉住前肢令其前后伸屈,一紧一松地压迫胸部,实行人工呼吸; C、用手抓住仔猪双耳,把仔猪浸在40—45℃的温水中,让口鼻露出水面,约2—3min也能救活,个别仔猪产出后仍然包在胎衣中,应立即将胎衣撕破,以免小猪被闷死。 D、对准仔猪鼻部猛力吹气或向鼻端涂些酒精,都能激发仔猪呼吸。 注意: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有耐心,待小猪张口呼吸或叫出声音后,放到保温灯下将仔猪烤干,再让其到母猪处吃乳。 3.3.3、难产与助产 A:难产分类: 收缩无力型: 多见于年老、体衰、产前体质差的母猪,分娩时体力下降,子宫收缩无力,胎儿难以排出。 胎儿阻塞型: 多见于初产母猪,骨盆口过小,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畸型、胎位不正。 B、难产判断: 母猪长时间弓腰努责,阴门紧张,呼吸困难,羊水流出或上一头仔猪产出60分钟后仍未见有仔猪产出。 C、难产处理: 注射催产素:一般用于收缩无力型。必须经过产道检查,确认骨盆口无胎儿,子宫收缩无力,然后才能注射催产素。用量2—3支/头,注射30~60分钟后仍无效,可采用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 一般用于胎儿阻塞型。 人工助产的方法: a:用一个盆配制碘三氧溶液,再用另一个盆配制润滑剂溶液。配制润滑剂溶液时,首先在盆中加入温水,然后放入大约3克润滑粉,搅拌均匀即可; b:用消毒液清洗母猪的外阴部,再用润滑剂涂抹; c:取一支长臂手套,并翻面,浸入消毒液内,然后取出戴在手臂上,把润滑剂涂抹上面。注意戴手套的手和母猪侧卧的方向一致; d:助产时把手缩成锥形,让手随着努责轻轻插入,当小猪的头在前方时,用手勾住小猪的牙齿或用两指捏住小猪的下巴,屁股在前方时,用手抓住后腿随着母猪的努责慢慢拖出,不可强行用力; e:如果确认还有小猪的话,按照上述进行,直到产道内没有小猪为止; f:将小猪檫干净,放入保温箱; g:在分娩登记表和档案卡上作上助产标记。 3.3.4、母猪咬小猪 原因: 多为没经验的一产猪或受到强烈应激的母猪。 处理: a、把刚出生的小猪用毛巾檫干净放入保温箱; b、给母猪戴上嘴套; c、每间隔半小时左右把小猪放出来哺乳,不要让小猪靠近母猪的嘴,哺乳大约10分钟把小猪放回保温箱; d、用热毛巾反复檫洗母猪乳房,每间隔1小时重复以上操作; e、间隔一段时间将小猪抓到母猪嘴附近,确认是否咬小猪; f、向下一接产员或饲养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写到交接本上; 3.3.5、母猪分娩后无乳或泌乳量减少 原因: 多应母猪发生某种疾病或环境高热而引起 处理: a、给母猪用热毛巾擦洗乳房,刺激母猪放奶; b、使用缩宫素(静脉注射或每间隔3h肌肉注射); c、仔细观察母猪,测量其体温,若发烧应及时治疗。
4、仔猪护理 A、确定吃初乳:仔猪出生后要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吃足初乳; B、固定奶头:仔猪在吃初乳时,要将弱小的仔猪固定第二三对乳头上吃奶,较大的放在后面吃; C、分批喂养:若一窝分娩较多的仔猪,母猪不能全部带养且还没寄养时,要分批饲喂,每批喂养的仔猪做好标记,并记下分批饲喂的时间; D、人工喂养:对弱小仔猪,若母乳不足,要采取人工喂养,人工乳配制用温水:奶粉:初乳=1:2:1; E、对不会吃的仔猪,要做好标记,并交代下一接产员。确认吃饱初乳后在仔猪档案卡背面签写自己的名字做好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