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水准私人医生服务

 天涯军博 2016-08-12

迈入12月的上海,风力逐渐变得不温柔,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上海人都特别忙—一来忙着吃螃蟹,二来忙着开膏方。

  “冬至开始吃膏方”在上海一向有传统,可说起开膏方还是大有讲究。一般人去一些中药房的坐台医生那里开,稍微讲究点的,去上海的4大中医医院开,更考究的,就是到处去觅一些你在外头找不到的老中医去开。

  至于那些找不到的老中医怎么能让你找到呢?这就是艺术。

  专找权威人士

  在上海市中心的某条小路,记者循着上海私人医生网总经理黄四清的邀约,来到林水淼医生的办公点。

  要找林医生看病可不容易,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对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目前担任中华中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几年前他已经停诊,不再出现在龙华医院的出诊单上。据说他现在是领导人的“御医”,轻易不给人问诊。而当天,黄总是带两位会员专程来找林医生开膏方的。

  像这种例子很多。但凡你成为私人医生网的会员,你几乎可以预约到任何一位你想预约的医学权威。黄总曾夸下海口说上海滩没有他们约不到的名医,只要医生在上海,一周左右基本就能让你跟医生见上面。

  这可不是普通人轻易能做到的。上海有个官方的医联预约平台(http://yuyue. shdc.org.cn),你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约上海35家医院的医生看病,但凡好一些科室的副主任或主任医生,一般得提前至少4周预约,并且需要“秒杀”—放出的号太少了,通常一个半天只放30个左右,远远供不应求。上海私人医生网的存在在这种名医资源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

  “在中国,‘私人医生’并非国外的那种私人医生。中国更确切地说是‘名医’,他们基本上还都是隶属于医院的,并且都会评级,例如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等,不评级的医生,目前还没办法考核其医疗水平。”黄总在采访时侃侃而谈,“国外的医疗制度是一个非常成形的系统,看病找医生,开药去药房,检查去中心,手术去医院,环环相扣又互相牵制,所以私人医生有其存在的可能。当然国外的医疗系统也有缺陷。”

  但是,就像其他行业一样,医疗行业也亟待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传统的有病上医院,只要看准科室,随便找其中哪个医生看病的方式正被逐渐打破,更多的人有特定的需求,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找林水淼医生开膏方的一幕。

  准私人医生形式

  “我们是会员制的服务形式,基本上每个会员手里至少有6个电话号码,分别是6个比较主要的医疗科系,集合会员日常生活需要。这6个科系也包括心理医生及营养医生。一旦有问题你可以先电话沟通或者先与我们联系,再由我们代为联络医生,免去你马上跑医院之苦。”黄总很“实惠”地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跑医院,特别是小孩子临时的急诊,很多时候其实是虚惊一场,有时候有经验的人只要一通电话,基本问题都能解决。”

  “我们提供医生或护士上门服务,那些不需要用大型设备检查的病例,都可以上门服务,例如抽血、打针等等。如果需要去医院看医生,我们会帮会员事先预约好看诊时间和特别通道,由我们专人陪同去看病。陪同的意义在于,如果你自己去看病,你不了解自己的病情病况,医生也许说的很严重,要给你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或者开很贵的药你都不知道,而我们的陪同人员都是有基本病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负责与问诊医生沟通,这样既能帮你问清楚病情病况,同时也能约束医生的处方,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或药品花费。”

  黄四清的上海私人医生网始建于2004年,在2006年变得更系统和规范,他们几乎是中国最早试水“准私人医生”的机构,“当时人们的接受度很低,我记得最早那年,只有几个会员而已。”回想起这一路,黄总坦承走过来并不容易。

  他把角色定位于“医疗第三方”,也就是介乎名医与普通人之间,他们只是一年一次性收取会员服务费,而任何问诊时的费用都不涉及。每个会员能获得6个最早确定的科系的定向医疗服务—简便且系统的问诊、医疗辅导等,而这些科系,几乎可以覆盖个人或者家庭会员一年所需。

  家庭式整体服务

  家庭服务是私人医生网一大重头服务项目,很多会员都是以家庭形式出现,价格也只比个人会员高一点点—个人会员的年费是4800元,家庭会员(除了主会员之外,还涵盖4个家庭成员)一年年费5800元。

  “很多家庭成年人很少看病,比较多的是老人和孩子有看病需求”,黄四清说这是家庭会员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当天去林水淼医生处开膏方的私人医生网老会员易倩如女士点头同意。她是上海卡帝乐鳄鱼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2007年由朋友,金蝶软件的老总介绍开始成为私人医生网的会员。她说这5年来真亏得有黄总的帮助,家里大事小事都会找他,两个孩子现在一旦有什么小毛小病,她都直接联系儿童医院的医生,有时候只是打个电话问问就可以解决问题。她的女儿2007年出生,5年来从没打过吊瓶,身体一直很好,相比另一个朋友的孩子经常发烧感冒上医院挂水,她一直很庆幸自己有黄总帮忙。

  “其实我真的很少看病,几乎都是我家老人和我两个小孩,”易倩如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好看的月牙儿,“我们平常吃什么都会问黄总,老人的营养健康甚至我们全家的,全靠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