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创”的“深圳现象”

 圆角望 2016-08-12

    陈宪

    深圳成为“双创”的热土,深圳的南山甚至被称为“东方的硅谷”,确实有国内其他城市并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创业者和创业后备军云集;巨大的增长空间和产业空间;完善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宽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这些就是我要说的“双创”的“深圳现象”。创业者和创业后备军云集;巨大的增长空间和产业空间;完善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宽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这些就是我要说的“双创”的“深圳现象”。这些现象的综合作用,将使深圳成为中国的“创都”。

    近一个时期以来,深圳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集中报道,深圳的相关经济数据又支撑了“双创”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利用暑假的时间,专程到深圳做了一些访谈和调研,粗浅地概括了若干“双创”的“深圳现象”,供各界人士参考。

    进入门槛和创业门槛低

    坦率地说,深圳成为“双创”的热土,深圳的南山甚至被称为“东方的硅谷”,确实有国内其他城市并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其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3.6岁(2013年),可见,深圳现在是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套用那句“移民的国家是创业的国家”,移民的城市当然就是创业的城市。这使得深圳占了先机。曾经有人研究发现,气候和自然环境是创业者愿意云集的一个理由,尽管它可能并不是决定性的。深圳在国内几个一线城市中,又是气候宜人、环境友好的地方。

    除了这些现在已是客观条件的因素外,深圳今天的“双创”优势,基本是靠深圳人打造出来的。深圳的年轻人对深圳几乎众口一词的评价是:它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他们认为,在深圳不需要依凭关系、出身等前置性条件,而只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人生的愿望和梦想。

    包容,首先体现在进入门槛和创业门槛低。这是在与中国其他一线城市的比较中看出的。在北上广深,所谓进入门槛,主要是指落户条件。一位访谈者提到,深圳的落户条件比北京、上海低。(笔者未及证实)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在这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城镇户籍的含金量是相对最低的,(不是相对于北上广,而是相对于深圳的非户籍人口)所以,是否是深圳城镇户籍,在深圳不像在其他一线城市那么重要。2013年初,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新的商事主体登记制度。注册企业不需要验资,取消了注册资本限定,取消了经营场所审查,免交注册登记费……改革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如今,深圳已有100多万家企业,意味着不到20个人就有1家企业;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达116.2户,商户密集度居全国首位,可以说9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在创业。2015年,新登记商事主体45.5万家,其中企业23.7万家。

    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升级

    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听到一位发言者说,现在上海的创客要做样品,90%到深圳,其次是到宁波。我当时就纳闷了。这次到深圳,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深圳有全国最强的小批量单件制造能力。譬如,做一个模具,价格最低、交货时间最短。这就是产业链服务体系的问题。由此,大量的需求涌向深圳,相应的供给能力也就得到提升。这看似一个具体的环节,但它说明,深圳的产业链有很强的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一位深圳的记者说:“华强北让创客完全可以做到‘不出一公里’实现所有的配件采购,足够的制造企业可以让创客的点子变成现实产品,各类开放性科研机构也提供了足够的开放平台,更为诱人的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创投资本愿意成为创业的助力。” 在访谈中,业内人士都谈到了深圳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及其服务体系对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可见,“双创”生态系统的集成、再造与优化,对于提高“双创”的成功率极其重要。对此,看了“深圳湾创业广场”会有更加深切的认知。深圳湾创业广场位于我国创业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深圳科技园南区,被腾讯全球总部、百度国际总部、A8音乐大厦、三诺大厦、阿里全球总部所环绕,是一条400米长、矗立着18栋甲级写字楼的创业街区。这只是一个形态的简要介绍,最为重要的是它的使命和功能。深圳湾创业广场的使命是,打造中国首席的创业创新生态,孕育引领全球创新思潮的未来企业。它集聚了所有与创业创新有关的主体——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等,成为集专业孵化、创业投融资、种子交易市场三大核心功能,创业交流、创业展示、创业媒体、创业培训、创业公寓、公共加速六个重点功能的全球知名“Inno Park”(创意园)。我认为,深圳湾创业广场是一个升级版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尽管有人说,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但后者的起点远高于前者这是不争的事实。

    政府宏观积极微观不干预

    还要简要述及的一个“深圳现象”,就是宏观积极、微观不干预的政府。所谓宏观积极,就是将管制减到最少,尽可能给予公平有效的支持;微观不干预就是不过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一些在深圳干了多年企业的人士告诉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工商、税务部门到企业来过。 

    我给几位访谈者出了一道题:在深圳的“双创”环境中,请按重要性对下列因素排序,1.风险投资发达;2.商务成本较低;3.政府支持较多;4.政府管制较少。多数访谈者将“政府管制较少”放在第一。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个结果符合我的预期。为了做出更好的“双创”业绩,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并实施了大量支持政策。其实,结果告诉我们,管制少优于支持多。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双创”本来就是民间的、市场的活动,不给予管制就是最好的支持;在市场活动中,政府的支持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利益的困扰造成不公平。所以,政府用于直接支持“双创”的资源,不如投入营造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并有效提供公共服务。

    动力转化现“黄金拐点”   

    最后,还要回到经济数据上面。数据显示,深圳已先于其他城市,到了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黄金拐点”;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深圳的发展不可限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直观地体现在经济增长上。近三年来,深圳的经济增长领先于全国的平均增长,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居于榜首。深圳创业创新的机会和贡献体现在这个更高的增长率中。如果说在前些年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增长时,某地的增长率高,不一定能够这么说,那么,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尤其是深圳这样的经济体,恰恰表明,结构优势、创业创新已经成为增长的新动力。转型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是压力和挑战大于机遇,那么,在深圳则是机遇大于挑战。

    高新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既说明产业结构在迈向中高端,也反映创业创新活动的活跃。“十二五”期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由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8.2%提高到40%,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2015年,深圳规划的四大未来产业——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制造的规模超过40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增长12.1%。更为重要的是,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若干行业领袖:华为、腾讯、华大、大疆、光启、比亚迪等,这些企业正引领着所在行业的发展。这是深圳对中国经济的伟大贡献之一。

    我们再来看一个能够直接说明创业创新效果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民间固定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而且,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在全国民间投资疲弱的背景下,深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77.7%(这可能有短期的特殊因素影响),占比达到74.8%(2016年一季度数据)。

    创业者和创业后备军云集;巨大的增长空间和产业空间;完善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宽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这些就是我要说的“双创”的“深圳现象”。这些现象的综合作用,将使深圳成为中国的“创都”。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