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智的故事(70)——“坏蛋”

 随寓而安2010 2016-08-12

最近一段时间,阿智家住的生活区附近的一家超市搞了为期十天的店庆活动,此期间不少商品都打折出售。那天阿智去超市,看见鸡蛋的价格挺便宜——2.88/斤,不过不让顾客自己挑拣,而是由售货员给装袋,然后缠一条胶带封住口,再过秤。这种不让顾客挨到商品的销售方式被超市称为“抓售”,这是超市发明的一个新词儿,阿智在网上搜过,目前尚未被收录。

既然价格挺合适,于是阿智就买了二斤多存放在冰箱里。买了鸡蛋总是要吃的,这一天他想吃捞面,配西红柿鸡蛋卤。谁知打鸡蛋时却发现连着两个都是“坏蛋”,幸亏后面又打的几个不是“坏蛋”了。事后阿智一核算:这二斤多鸡蛋还没有吃过一半儿,就出现了两个“坏蛋”,早把价格挑到了三元以上,已经不算便宜了。

阿智以日常的生活经验晓得,鸡蛋里出了“坏蛋”,主要原因是贮存时间长造成的。鸡蛋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间超过了三个月,就不新鲜了,便会有出现“坏蛋”的可能。

显然,超市采购的这批鸡蛋是“陈货”,进价自然会很低,正好既搞了减价促销,还照样能赚到钱,多么聪明的商家呀!

“是啊!他商家开超市又不是为了搞慈善,本来就是为了赚钱的嘛!至于买去了“坏蛋”的顾客呢?终究是小泥鳅翻不起大浪来,就干脆'哑巴吃黄连’吧!谁叫你不记着'便宜没好货’的古训,而贪图这点儿小便宜呢?!”阿智又如是自我解嘲地想。

不过,这个哑巴亏却引起了阿智对一件往事的回忆。

他记得当年上小学时(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营菜店也卖鸡蛋,为了方便顾客鉴别鸡蛋好坏,采取了一个既简单、又科学的办法——在柜台外面放了一个验蛋箱。这个装置很简单,就是一个五合板做的小木箱,顶部开着一个略小于鸡蛋的圆孔,箱子里面安着一支40W60W的白炽灯。顾客可以把售货员称好的鸡蛋逐个放在圆孔上照一照,里面的蛋清、蛋黄形状整齐且颜色正常的是好蛋,否则就是“坏蛋”。若是看见了“坏蛋”,经售货员验证后会给予调换。

那时,人们的思想比较单纯,既然党和政府都提倡为人民服务,各级也就想方设法地为群众着想。比如国营菜店的这个验蛋箱,便是实心实意地为顾客着想的,当然就很受顾客的欢迎。

要说起来,当年国营菜店为方便顾客而设的验蛋箱、现在超市不让顾客挨到鸡蛋的抓售方式,这都是两件小小不言的事情。不过,透过这两件小事儿,却也能使阿智们悟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家对待顾客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这恐怕就并非小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