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农行 | 沈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珠峰

 北书房2014 2016-08-13

编者按



阅读让我不断攀登理想的巅峰

读《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有感

南通崇川支行  沈媛


电影《绝命海拔》中的画面和情节让我为之震撼,走出电影院就买下了原著——美国记者乔恩·科莱考尔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是美国记者乔恩·科莱考尔亲身经历,是一次精彩绝伦的雪峰之旅,也是一次悲壮凄怆的灾难记实,多次被万科的王石和著名探险家金飞豹的倾情推荐。

书中充满了勇毅顽强的阳刚之气,也充溢着生离死别的无奈和痛惜,每一次翻开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阅读过程,它让我心潮起伏,寝食难安。从中,我读出了登山者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痴情和眷恋,也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浇铸自己理想之塔的执着和无畏。那一幕幕险象环生的攀登,那一次次步履维艰的历险,那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殒损,无不引起我对生命的扼腕叹息和对人生深深的思考。 

启示之一:登顶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只有安全归来才是彻底的成功。霍尔面对离峰顶只有60分钟路程而毅然返回的瑞典人戈兰·克罗普感叹说:“这表示戈兰具有非凡的判断力。这真令我难忘,实际上比他继续攀登并最终到顶更令人难忘。”布里歇尔斯在5月23日的登顶返回时,也曾提醒南非队员:“记住,到达山顶是件容易的事;活着回来才是最难的”。可惜的是置身珠峰的人往往将这一概念抛在了脑后。正像我们平常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然而现实中,绝大数人采取了“以成败论英雄”的尺度,太看重结果,将登顶的意义无限夸大,这就导致了登山者不顾客观条件,不惜以生命作代价的举动。

启示之二:生命诚然是最可宝贵的,失去了生命,一切的辉煌都将黯然失色。作者登顶并安全返回,按说他应该是引以为豪的,但书中丝毫没有流露出这种思想。相反,全书从始至终都充满着无限的悲哀、伤痛和惋惜。返回大本营后,作者“嚎啕大哭起来”,为自己的幸免于难和其他队友的魂断珠峰而哭。即使在事件结束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攀登留下来的影象以及它所造成的恶果仍然渗透在我的生活中,甚至在睡梦中也没有暂停过。”就连在冲顶途中返回营地的洛·卡西希克也说:“珠穆朗玛峰是我一生中最惨痛的经历”。登山如此生活亦如此,凡事讲究量力而行,逞强好胜不仅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也会给别人带来烦恼。

启示之三:前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曾曙生将其四十年登山经验总结为“七分靠天,三分靠人”,这绝不是谦虚,而是历尽四十年登山沧桑后的金玉之言。登山者具备足够的自信是必要的,但切莫把自信变为自大和自傲。在自信的同时,存一份敬天畏地之心,存一份顺应自然的念头,这才是登山者应备的正常心态。历史上最著名的登山者梅斯纳尔在登顶了地球上的全部十四座八千米以上的雪峰后,认为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事情是:“我还活着”。

巅峰绝不属于所有人,那是智慧勇士的立脚石。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珠峰,如何去攀登?能否登顶成功?成功后如何保持一份平常心?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编辑:三马 企业文化处 周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