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古代屌丝学霸成功逆袭的那些事儿……

 憨痴呆 2016-08-13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在物质匮乏,设备简陋的古代,古人们如何读书?如何通过刻苦学习最终功成名就?如何由屌丝学霸成功逆袭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屌丝学霸成功逆袭的那些事儿……



古代科举考试图


孔子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研究《易》,花了很大精力,反反复复把竹简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他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陈平忍辱苦读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相依为命,为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茶圣”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更喜欢吟读诗书。他执意下山求学,遭到禅师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在画画方面极具才华。唐伯虎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称赞。不料,却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囊萤映雪

讲的是晋代时期的车胤(yìn)和孙康两人读书故事。囊萤:车胤小时家贫,没钱买灯油,却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同期的孙康家境也很贫穷,但他很爱读书,冬天经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悬梁刺股

西汉时期的孙敬,到洛阳求学,从早到晚读书,为了防止打瞌睡,想出了一个特别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头发上,另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苏秦连横失败,穷困落魄,于是他下定决心苦读学习,读书犯困时便拿锥子刺入大腿,强迫自己专心读书。


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名将祖逖(tì)年轻时很有抱负,每次与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文才武略。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可家里穷买不起灯油,无法学习。有一天晚上,匡衡突然发现隔壁邻居家灯火通明,就灵机一动在自家墙上偷偷凿了个洞。这样每天晚上,匡衡就凑着那一片从隔壁人家借来的光,孜孜不倦地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和经学大师。


李密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边走边看。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磨杵成针

据说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很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为此,他的母亲没少训斥他。有一天,李白又出去玩,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在磨一根铁棒,于是上前询问。老妇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问道:“铁杵这么粗,何时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妇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何就不能磨成针呢?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妇一番话,令李白惭愧万分,回去之后,每天用功学习,终成“诗仙”。


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杨时,为了追求更多知识,拜大学者程颐为师。一日,为请教问题前往程府拜访,恰遇老师午休,他既不愿惊醒老师,也不甘心离去,于是便恭恭敬敬站于一侧等候。待程颐醒来,门外纷飞的雪花已积到一尺多深,杨时早已成为一个雪人。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事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担当重任。”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