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以于都县为例的研究

 亚林伯 2016-08-13
道教研究道教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 ——以于都县为例的研究 要:道教与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然而,关于道教与赣南客家人丧葬礼仪关系的论述,目前尚少见。于都是赣南中部一个典型的客家县份,由于受周边客家县市的影响,这里保存和流 传着许多传统习俗,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县为例,就道 教与客家人丧葬礼仪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 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散居正一道士在其中 的作用;并就于都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粗浅 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罗勇,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东荣,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主题词:赣南客家人 散居正一道 丧葬礼仪 治《于都县志》记载了一位真人梁守朴的事迹: “梁真人,名守朴,唐时于县北斗山紫霄观学 一、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道既成,闻于朝,遣殿使持节来召”。但他不愿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后期,沛 奉召,于是略使小技,“遂登木杪,接浮云而去。 国丰人张陵于顺帝时修道于蜀中鹤鸣山,自称是 使惧无以复命,自刎山下。相传今祠祀北斗山神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 即使也。”在于都的道观学道而成的梁守朴能名 法师正一真人~,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 闻于朝廷,并施道法而致殿使自刎,由此可见道 为基本经典,传播五斗米教,标志着道教的创 教在于都的发展程度。到了明代,更是名道辈 立。随后,道教广泛传播,遍及大江南北,成为 与儒、佛并列的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那者学道,初授清微诸法,闻张天全得长春邱真人 么,道教是何时传人于都的呢?1992 年新编 之道,因又事焉,并熟金蓬头,金液内外丹诀, 《于都县志》说道教传入时间未祥。我们可以看 又师李全究白玉蟾之学。”可谓是道教各派之集 看道教在赣南的足迹,也许能得到一些答案。东 大成者。他在洪武年间定居于都紫阳观,修炼还 晋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曾来到赣 丹,以道法为百姓服务,并广收门徒。他的弟子 南,并在平固(今兴国县)结庐修道。清同治 刘渊然、邵以正及其再传弟子喻道纯等都是名震 《赣州府志》有载:“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 京师,荷九重眷。刘渊然在洪武癸酉年(1393 人,究览典籍,好神仙导引之法,尝过平固,见 山水灵秀,结庐其地,凿池洗药,留诗日‘阴洞熙问(1425年),封为“冲虚至道无妙不为光范 泠泠,风琨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领天下道教事,赐为道教的一代大家,葛洪在晋代就在于都邻县兴 二品银章。邵以正于宣德二年(1427 国从事道教活动,这无疑会促进道教在于都的传京,七年(1432年)授道录司右正一,正统十 播和发展。唐代,道教受到李氏王朝的推崇,其 二年(1447年)升左正一。景泰二年(1451 势力发展迅猛,地处偏远的于都县也不例外。同赐号“守元冲靖高士”。后因奉旨祈雪有功,封 万方数据 道教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以于都县为例的研究 “妙悟静虚宏济真人”。著有《忠孝录》、《名医纂上是这种依附名门的心理使然。其次,正一道适 集》等书。喻道纯于成化二年(1466年)召见 合予都客家人的民情风俗习惯,正如明 太祖说正 便殿,授“体元守道悟法高士”。成化十一年, 一道是“特为孝慈子亲之设, 益人伦,厚风俗, 复封“安恬养素冲虚湛然演法靖化普济真人”, 之教明,国家之法严,旌有领道教事,赐二品银章。受统治者恩宠至极。 德而责不善, 则尚有不听者,纵有天听,行不合 名道士的迭出屡现,促进了道教在于都的发展。 多少。其释道两家,绝无绳衍纠缪之为,世道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派别,它们人从而不异者 甚广,官民之间,若有丧事,非僧 相互消长又相互融合。于都道教属于何派系?它 以殡送。’’正一道以斋醮祈禳为职事,擅长又是何时从何地传过来的呢?就这些问题,笔者 于符录法术,形式简单易懂,内容迎合现实,这 走访了于都道教协会筹办小组的几位负责人及刘 很适合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因而于都客家人容易 石城、刘志文、张秀龙、曾金宝等几位道士,并 接受并信奉正一道。最后,正一道的“三山”中 翻阅了 1999 年于都道教协会筹办小组编写的 龙虎山离于都最近。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在 《话说道士》一书。书中说:“道士分为五阶:天山”中是唯一与于都地域相同、距离最近的一 真道士、神仙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 山,这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古 道士。 在我于都县范围内的主要是散居正一 代更是如此。’关于于都道教上述来源的说法,也 派道士,即在家道士。”既然道士主要是散居正 可以从同治《于都县志》得到一些印证。如“刘 一派道士,那么于都道教也属散居正一派了,这 与赣南客家人宗教信仰的特点不谋而合的。客家天正一雷法。’’名道刘渊然所受的“正一雷法”, 人素有勤劳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尽管他们在 正是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吸收了内丹、 不同程度上信仰宗教,寻求精神慰藉,但是又不 禅宗与理学,把道教传统的道与其相融合,并顺 完全甘于消极颓废,逃离尘世。这种可以散居 应内丹术兴起之趋势,学修内丹,改进符录道法 乡、镇、村的正一派道教既满足了他们精神有所 而形成的新道法。这说明,至少在明初,于都道 寄托的心理需求,又符合客家人的传统精神,因 教中就有正一派了。 而散居正一派道教能在于都 得到广泛传播。 据刘石城、曾金宝等道士说,于都散居正一 道教正一派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 道主要有灵宝教和普安教两派,区别它们的标志 山”符录派系的总称。于都的正一派究竟是从哪 主要是看做香火时打鼓手的坐向,灵宝教的打鼓 一山传过来的呢?笔者所走访的道士,包括于都 手面外(天),而普安教的打鼓手面向里(地), 道教协会主要负责人张秀龙先生都说是从龙虎山 但他们做香火时的功课、科仪都相同。《经》主 传过来的张天师正一派。(据称以前有关这方面 要有《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尊经》(10卷)、 的记载,但在“文革”时期被烧毁,因此其传人 《太上三元三品三官真经》(30 卷)、《太乙寻 年代、师承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考证。)这些道士救苦宝经》(90 卷)、《南无大慈太悲观音救苦 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和道理的。首先,张天师龙经》(120 卷)、《冥府硖石血湖经》等等。《忏》 虎山正一派自唐至明都受到朝廷的恩宠,领全国 主要有《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大法皇忏》、《太上慈 道教事。唐玄宗在天宝年问册封了正一派的张陵 悲道场三元生天减罪水忏》、《太乙慈父东宫救苦 太师,谓:“后汉张天师,教达元和,德宗太上, 宝忏》、《太乙冥府十殿朝王忏》、《冥府硖石血湖 正一之道,幽赞生灵。”@促使了正一派在日后的 圣忏》、《东狱圣忏》等。《科》主要有《颁赦 兴盛。经过两宋期间十几代张天师后嗣的努力, 龙虎山正一派终成为官方所指定的道教诸派首科》、《蒙山科》等等。正一道在于都的主要活动 领,被视为道教正宗。元明时期,从第三十六代 是做香火,其目的是超度亡灵、祈求福祗。我们 至五十一代天师,代代皆受到当朝皇帝的隆渥, 可以从他们的《经》、《忏》、《科》等看出于都正 皆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太真人,主领三山符录, 一派的一些教义: 掌管江南乃至全国的道教。于 都道教自称是从龙 第一、以“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 虎山传过来的,等于说自己出身于名门正宗,故 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首的多神崇拜。 道士们自称是张天师龙虎山正一派,在很大程度 “三清”乃三洞之尊神,统御诸天神灵,为 万方数据 宗教学研究2005 神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所创。除狱的苦楚,令人望而生畏。如在《十王忏》.中 “三清”之外,天神、地祗、人鬼、诸仙真、历 有:“拷番前项,连枷带锁;铜椎铁棒,刀山剑 代有名的帝王将相及思想家等都被视为神灵。如 元六上帝;高上各霄七天尊;大罗法界的诸天大伤;灰河畜生,寒水风霜;孤生独死,枉死跌 帝、丞相、宰辅帝君及一些上帝天尊;法主九天 伤;绞车血湖,奈河桥上;邦都禁洞,阿鼻狱 雷祖、太阳神、月亮神及满天星君;天、地、水 堂@。以上诸狱,苦痛难当。之所以要经历这些 三宫及上清诸阶法主,上圣高真;诸位开先始祖 磨难,是生前做过种种恶、造过种种孽的恶果。 大教主;各方雷神、冥府各王、各官;城隍社 如搬弄口角是非,撒谎骗人得割舌;’女性因血污 官;地方各案尊神等等近千尊神。还分了等级, 秽阳间,死后得经硖石血湖之狱。人生前难免会 拜奏时一般位尊者居前,位卑者居后。 有过失,那么每人的亡魂都要经历种种阴森恐 第二、对其信徒尤其是道士有一定的戒律。 怖、残酷无情的炼狱,更有甚者不得投生。亡魂 一般的善男信女提出三皈五戒。在《冥路要避免如此遭遇,生人只有请道士做香火,通过 科》中提及,“三皈”指:一皈依道,二皈依经, 念经拜忏做科来消除其罪愆,减免冥府要遭受之 三皈依师。“五戒”指:一戒不可杀生害命,暗 抢杀;二戒不可偷盗,谋财害命;三戒不可冤天第四,其宗旨是安魂度亡,赐福于人,劝善 恨地,忤逆君亲师;四戒不可大称小斗,掺砂和 戒恶,驱邪祛淫。 有;五戒不可奸淫改椿限。对 道士的要求更高, 于都道教协会筹办小组宣传的《道行修养》 如张宇初的《道门十规》中规定道士“凡系本宗 中说“道教素以敬天祀祖,修道行教,济世利人 科典经书,斋醮道法,词意榜语,义当贯熟该 为宗旨。道教斋醮科仪的目的是道士通过诵经拜 通,潜心究竟,出处默语,修习为常。行有余 忏,祈祷神明,达到内以解脱生身以来诸多罪 力,若有儒之性理,释之禅宗,更能融通一贯, 过,外以阐扬祖师无上大道。朗诵仙经,可以使 犹为上士。”他认为一名合格的道士最起码要熟 心兴神明相交通,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 悉本教经典道法,要成为“上士”则得能融会贯 他们宣扬的这些宗旨可以从一些经文中得以体 通道、儒、释。于都道教协会筹办小组在1999 现。如《度人经》中说“凡诵是经十遍,诸天齐 年针对道士编写了《道教三皈依戒与九真妙戒》。 书中“三皈依戒”是: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力贵人;而好学至 道,永脱轮回,故日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 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邀宴玉琼 尊经,得闻正法,故日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 法师,不落邪见,故日师宝。“九真妙戒”是指:宫;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作尺解之道, 一者克勤,爱国守法;二者敬让,孝养父母;三 魂神暂灭,不经地狱。’’@诵念道经,既可度亡、 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 延年,又可升仙。拜忏是忏悔生前过错,以消除 者,稽首志心,哀告上帝,俯伏颁恩,超赦亡二,奉戒专一。对于道士除了要求皈依道经师三 者,离苦上升,一念皈依,万类咸享,孝等祥 宝外,在个人修养、救度众生上提出了更多更高 第三、于都道教吸收了佛教的一些教义,宣神眼洞明,无灾也无障,永保道心宁。”@道士念 灵魂说和因果报应说。经拜忏除度亡赐福外,他们的《经》、 从道教的一些经文来看,他们认为人死后灵《科》等都宣扬一种“倾土皈仰,咸行善心,不 魂不死,且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如果生前积 行凶作恶,那亡魂就要历经磨难且不得投生或投亲,国安民丰,欣乐大平”@的思想。道教通过 入牛猪等畜生类。道教在其经文中描绘了十八炼 深入民间的种种斋醮科仪,在很大程度上对劝善 万方数据 道教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以于都县为倒的研究 戒恶、安定社会起着积极作用。是在出殡前结束香火,因此起香火在入殓前或入 二、于都客家人的丧葬礼仪及于都县梓山镇固院村的这位死者是男性, 道士在其中的作用 2002 年2月16 日去世,享年66岁,有资格进 “雩俗,佳者昏礼,而不佳者莫过于丧 祠堂起香火。于都客家人有个习俗,不满花甲 礼。’’。丧礼在雩俗中与婚礼相提并论,有着非常 (60岁)或死在外面的人都不能进祖祠的。他家 重要的地位,因而于都客家人遇亲人亡故,都要 做的是一个大燃灯(相当于做了一个通霄),2 举行程序复杂、庄严肃穆的丧葬礼仪。由于散居 月18日起香火,也是在那天晚上7:15分入 正一道的斋醮科仪及教义与民俗相近,请道士做的。笔者亲临现场观察了做一个大燃灯的全过 法事是不可少的。笔者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同时, 于2000年2月全程考察了发生于于都县 梓山镇 2月18日午时,只听得祠堂里鼓乐齐 固院村的一场丧葬礼仪及其道场,现将所见所闻嘹亮的锁呐声、激越的鼓声、锣声,组成一 所感描述如下:得的民间音乐,不知事的人根本就想不到会是死 人死了,第一步是进间庙、送终。同治《于 了人做香火。这谓之“打闹子”,既为了安定亡 魂、惊醒祖宗、通知神仙,也意味着开始起香亲寿数叩之,谓之送终。’’。据本地人所述,这个 火,这就给村里的人通风报信,吸引了一些人来 习俗古今是大同小异的。亲人将死,其孝子孝孙 观看。 们趁其未断气之前帮其穿上寿衣,及时送 到祠堂 笔者闻乐前往。但见道场设在祠堂中厅,厅 的间庙(如没祠堂,则停在室内),这是为了使 中设一香案,香案最前面有一排神像,中间为救 亲人能进入列祖列宗行列,没有做到这点是大不 苦天尊,左一为三姓真人(张、葛、许三姓), 孝的。进了“间庙”后孝子就置钟于亲人旁敲 左二为祖师公公(地方神),右一为三官人(天、 108下,谓之“送终”。如没有孝子送终,这会 地、水三官人),右二为观音菩萨。听道士说, 令死者难以瞑目,生者遗憾终生的。入殓之前, 这些神像是最基本的(即做一个大燃灯时用的), 除了在死者头顶放一盏长明灯为其亡灵照明外, 做多些时日的香火,神像也更多。神像前面有些 还得由孝子或族上男子守在间庙的尸旁。由于死 斋祭品,有米酒、豆腐、腐竹、米饭等,再有一 者是在未完全断气前送人间庙的,偶尔会有过一 香炉。道士有四人(有一个文书)道具有木鱼一 天半夜苏醒过来的,当地称之“还阳”,守尸人 只,校一副,大锣一面,中锣一面,架子鼓一 也就转悲为喜,但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的。“冬 面,锁呐两把,小闹子两对。 二日,夏一日率就 殓。”@人死后必须在短时内人 道士们打完闹子后,就由一个领头道士穿上 殓,以免尸体腐烂发臭。但人殓的时日必须请道 红道袍进表一次。所谓“进表”就是在锣、鼓、 士选择,千万不能选在犯煞之日之时之刻入殓, 这对死者生人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在一两天之的内容,念完后把事先写好的“文书”(包括死 内都犯煞的话,只得采取“偷殓”的形式。所谓 者姓名、性别、死的日期时刻,还有只有道士们 “偷殓”就是不准奏乐、哭奠,得悄声无息地将 才看得懂的符录),在有锁呐加入的大乐和一阵 死者“偷人”棺中。自人殓开始得请两位“礼 爆竹声中烧掉。据道士们说,这是发文书给天上 生”。礼生一般是由当地有文化有名望的人担任。 神仙和堂上祖宗,让他们都能来道场超度亡魂,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写告文、祭文和在人殓、盖 使得亡魂能顺利升入天堂,并加人列祖列宗行 列。进完表,道士们就固去吃午饭,好为下午更救苦、告后土、落葬请柩、谢坟圆地时主持“小 重要的功课打下基础。 三献礼”及堂奠时主持“大 三献礼”。 午饭后又是一阵“打闹子”,拉开下午功课 某人死后,第一件事除了报母舅外就是请道 序幕。下午主要是做“三经四忏”的功课。“三 士,由道士择入殓、出殡的时日。做几天香火, 由死者亲属的经济状况和孝心来定;从哪天开始《东宫经》(如死者是女性则念《血湖经》)。念 起香火,则由道士的忙闲及出殡日期来定,一般 经,就是通过道士们的口,把某天尊、上帝说的 万方数据 40 宗教学研究 2005 经文说与主管死者灾福的神仙,要其高抬贵手,上两句,另一组则接念下两句。在小乐的伴奏 放亡魂一马,使其得以超度升天,并赐福其后 下,用当地方音唱腔唱出一问一答式的经文,非 代。如《三官经》全名是《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 常悦耳动听,如果不是在那种阴森森的氛围中听 厄消灾延命(度亡)妙经》,其内容主要是说救 来,几乎认为是在听民间对歌。等念到赞词时, 苦大仙召集天、地、水三官人,听善男信女斋戒 所有乐器齐奏,大乐声中“童子”手执白旗去接 念经,他们已皈依三元,所以要灭掉死者罪愆, 孝子捧着的灵牌,从左边去,绕右边回到道场, 超度亡魂,免受地狱之苦,而染疾将丧的人通念 念一段后又带孝子到灵桌前跪下。每过一殿都要 此经,则是“恶疾不缠,吉星相护,凶妖退散, 烧冥钱,放鞭炮,“童子”还要把上有死者姓名、 万祸永消,千祥云集,通天界福。’’@并且念了此 死期和道士画有符的“文书”烧在灵前。过殿的 经后,“宅舍光明灾难无侵,万神拥护鬼祟永灭, 过程皆一样,只有所念的内容不同而已。开通冥 神力扶持随心应口。”念经的度亡、赐福的功效, 路,其实就是由道士扮成的“青衣童子”作为引 在道士的经书中认为是毋庸置疑的。“四忏”指 路人,带领亡魂参拜阴府十殿王,即“一殿秦广 拜《太上慈悲道场三元生天减罪水忏》(上、中、 下三本)和《太乙慈父东宫救苦宝忏》(如死者殿阎殿王,六殿变成王,七殿泰山王,八殿平等 王,九殿都市王,十殿转轮王”o,使得众王都由一道士穿上红道袍,领着孝子跪拜在香案前, 认识亡者,原谅其生前罪过,免其苦难,超度生 众道士就念《忏》文。拜忏的意义可以从道士口 方。过完十殿后就烧笼,至此,一个大燃灯就宣 中的《忏》中看出。他们认为人生在世,犯一些 告结束。 过失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搬弄口舌, 踩死一只 做一个大燃灯是于都客家丧葬礼仪中最常见 小虫也是种罪过。人死后就要忏悔生前的罪过, 的一种。做一天半香火,除经忏多些外,科仪上 否则亡灵在冥府会受地狱之苦及其后人也会因此 多了“蒙山施舍”即超度孤魂;做两天三夜的, 遭灾,这就得由孝子代替死者跪拜,并通过道士 又多了“禁坛洁界”即驱邪祛淫,“放河灯”即 这一中介,把自己的忏悔和诚心表达给天上众 神,使死者众多罪孽都能灭除,亡魂得到超度,做四天五夜的,又增“九曲黄河”,“水火炼度”; 且后代也能免遭灾难并受神灵保佑。做完这些功 课之后,在晚饭前还得进表一次。也就是说,做香火的天数越多,道士做的功课越 晚上又是一种锣鼓锁呐齐奏的“打闹子”做 多,难度也越大,其安灵赐福的功效也就越大。 开场自,稍后就由一道士穿红袍进表一次。稍息 散了香火,即可出殡(日期由道士择好)。 期间,在灵桌下摆三盏油灯,意为灵魂还生(方 出殡是于都丧葬礼仪中场面最大、繁文缛节最多 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道士除了在祠指肉体已死(方言“七”与“绝”即死同音); 堂大门上用斧头锤上符录外,几乎就可以收拾行 灵桌前空地上摆九盏油灯,此为穿灯之用,共十 李回家了,而由礼生来唱主角。出殡前把属于死 九盏油灯。油灯摆好之后,一道士身穿青袍,手 者的东西,如挽联、花圈、祭文等等都放到下 执长白旗,扮成“青衣童子”,领着孝子到灵桌 厅。死者的配偶(死者是女性则不同)、儿女、 前请到灵牌至道场,“青衣童子”把长白旗交给 儿媳妇、子孙等都要披麻带孝,孝衣孝帽都是纯 孝子后,换上“宝刀”,口中念念有词,并在刀 白色的,如没有孝衣的,则可把白衬衣翻过来 上画符,后就带亡灵在灵桌前九灯四周游走。先 穿,且不可有袋子(口袋),避“带子”之讳。 拜四角,每拜一角要先走圈,每到一角,“青衣 手拿“孝山竹”,腰别“管绳”(稻草做的腰带), 童子”都是用刀比划,口中念念有词,后一鞠 脚穿黑鞋(上别一小白布),孝子还得在孝帽上 躬,最后走至灵桌正对面时让孝子下跪,而“青 扎一个用稻草扎的“钓鱼具”。一些送殡的亲戚 衣童子”只身回到道场,“开通冥路”的科仪就 朋友只须在肩上搭块白布就行了。 正式开始。 “开通冥路”即过阴府十殿,每过一 出殡时,要行堂奠礼。死者的女眷们就哭在 殿,“童子”都让孝子跪在灵前,而道士们则在 棺前,如果有儿媳妇、女儿不哭的,族长或母舅 道场上念《冥路科》。念时道士分两组,一组念 可以用“孝山竹”将其敲哭,谁哭得越响,表明 万方数据 道教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以于都县为例的研究 谁越有孝心。而孝子孝孙及死者较亲的亲戚则在其中的作用作了探讨。以下就于都客家人的丧葬 礼生的主持下依次行“大三献礼”(略)。堂奠的 礼仪的特色以及丧葬礼仪习俗长期存在的原因、 告文与人殓、盖棺大同小异,只是因事略有不 功能和消极面谈几点认识。 同;而祭文更具文 采,不仅简括了死者生平,又 于都地处赣南东部,与赣南河东片诸县交往 表达生者悲痛之情,可谓一首小散文诗。如梓山 密切,因而其风俗习惯除反应了河东片的一些特 镇固院村有一男性去世,他生前为教师,其三个 色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仔细考察于都丧葬礼 儿子一直很和睦,其幺子在外闯业,礼生为其写 仪,发现它有以下的特点。 的祭文为“呜呼!严 亲遽忽赴泉京,可怜儿女泪 淋淋;吾父教儿诲不倦,才有和睦大家庭;小三的老人们讲,本村至开基以来就盛行举办丧葬 展凌云志,报父一片春晖心;奈何苍天召父礼,且繁文缛节更多。死了人的人家几乎都会办 去,跪哭灵前希尝歆。’’。 丧葬礼,并都请道士起香火做法事。没有钱的人 堂奠之后,则是行“小三献礼”,辞堂请柩。 家即使是借钱也得做个通霄或“大燃灯”;有钱 由“四大金刚”用手抬到祠堂外的空坪上架于的人家,做几天几夜的香火是常见的。据了解, 两长凳之上。女眷们继续跪哭在柩前,而孝男们 别村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像刘石城、张秀文都是 则又行“小三献礼”,告举神,其意思是祷告举 出身于道士、锁呐世家,据他们说,他们的前辈 神大力士尊神要托起死者之棺,平平稳稳上山。 们及他们自己的主要宗教活动就是度亡做香火, 之后,“四大金刚”大吼一声,一脚将长凳踢翻, 包括做暖谱香火和死了人起香火做法事,而后者 起用扛山棍,一股作气抬起棺材。人们说如果长 是最主要和平常的。同治《于都县志》载“雩 凳没有一脚踢翻,对死者及生人都是不利的,并 俗,佳者昏礼,而不佳者莫过于丧礼。 且抬扛人心里绝对不能疑心棺材的重量,一疑真习行之,久成为俗,无有能不染者。’’。其历史之 会加重,让其无法上路。由吹鼓手、鞭炮手开 悠久和举办之普遍由此可见一斑。 路,棺材居中,其后跟着由死者长孙或女婿或外 第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相互渗透。丧葬 孙双手捧着灵牌且用黑伞遮荫,接着孝男、亲 礼的操办,已经成为于都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而 眷、亲戚朋友,浩浩荡荡一队人马按既定路线送 请散居正一道士们起香火做法事,也成为不可缺 死者上山了。路上还有路祭、救苦、女眷跪哭, 少的一部分,并且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由 孝男行“小三献礼”。救完最后一个苦时,除 “四大金刚”及一些人送棺材到坟地上之外,其 于于都客家人勤劳、善良、正直、孝顺同时又相 信人有来世和因果报应,因此他们容易接受且信 他的人就 可以回家吃出殡斋饭。灵牌则由黑伞遮 住原路返回,置于祠堂上厅的灵桌上,以便朝夕 奉散居正一道的教义,使得散居正一道能在于都 祭奠。棺材抬到坟地上,何时落葬,得由地理先 广为传播,以至道士在丧葬礼中起举足轻重的作 用。宗教与风俗相得益彰,使得散居正一道在于“小三献礼”。在圆地时,地理先生站在坟头高举 都有广阔的市场,也使得丧葬礼仪经久不衰,家 一只雄鸡,高声唱喏着赞词,谓之“呼赞”。之 后是发粮米。死者的子孙,儿媳,女儿等都跪在 第三,道儒融合表现明显。笔者在考察丧葬 坟前,前面放一手帕或围裙,地理先生在每个人 礼仪过程及礼生、道士的文字资料中,比较强烈 面前放上一把之后,高声问道: “子孙米要不 地感觉到了道儒紧密相联且相互融合。在丧礼的 要?”众人急忙应答:“添子添孙,还要!”一个 过程中,儒教的“礼生”和道教的“道士”相处 人分到粮米越多,其子孙、福气也越多。圆地之 得非常融洽,他们一起在祠堂里各忙其事,道士 后,历时多日的丧葬礼仪就基本结束,死者亲属 们时不时叫礼生们抄抄写写,而礼生们需要更多 也可以轻舒一口气。至于“三七”“月半”“冬 的空间做事时,道士则自觉停止做功课,让其一 至”“烧新年香”等作为丧葬礼仪的一种延续, 个清静、开阔的空间;礼生们也绝不会干扰和影 仅是一些简单的祭奠罢了。 响道士们做功课。从礼生的祭文、告文和道士们 念的《经》、《忏》、《科》等文字资料中,可以发 三、对于都客家人丧葬礼仪的几点认识 现他们的观点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礼生相 以上我们对于都客家人的丧葬礼仪及道士在 信有神鬼、灵魂,提倡人们积德行善,孝敬父 万方数据 宗教学研究2005 母,与人为善,品行端正,这可从祭文和告文中现居固村下曾屋的刘金凤提供)。正是人们相信 得到反映;道士更是宣扬神灵鬼怪、灵魂不死、 鬼魂说,以致人们也相信第二世说,因此死者的 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之说,从而劝戒人们要修善 亲属希望通过丧葬礼仪这种形式,让死者知道自 行好、敬祖祀宗、敬老爱幼,在《水忏》、《十王 己的孝心,也让死者带上一些随葬品,能在阴间 忏》、《血湖忏》等《忏》书中这些思想最为明 过上好日子;尤其是希望通过道士具有神秘宗教 显。道儒之所以能在丧葬礼仪中达到如此完美的 色彩的做香火,使亡魂得到超度,以便顺利过上 结合,这与客家人信仰的多元性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世的幸福生活。 同时也与道儒皆为中国“土 特产”,容易相互融 最后,攀比心理作祟。婚礼和丧礼在于都称 合不无关系。 为“红白好事”,这是人生最重大的两件事。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丧葬礼仪在于都 礼如果操办得过于简单寒酸的话,不仅显示自己 客家人中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呢?笔者认为主要 孝心不够,而且最主要的是,这是非常有失面子 的。正是这种“争面子”的攀比心理,使得人们首先,对亲人尤其是对父母的怀念之情的驱 死了亲人都会操办一场丧葬礼,甚至不惜借钱竞 使。客家人大都是勤俭持家的,忙碌一生,忽因 相多做几天香火,多请几桌斋饭,多置一些随葬 年老或染疾撒手人寰,其亲人特别是子女定会深 品,把场面搞大。 感悲痛;客家人又是最重人情 和孝敬父母的,死 于都客家人普遍操办由礼生和道士主持的丧 者儿女和亲戚心中的悲凄无以言表,用一定的仪 葬礼仪,除了上述原因外,与丧葬礼仪本身具有 式来表达是合情合理的。从礼生的告文和祭文中 一定的功能也是分不开的。其功能表现在:第 几乎可闻悲歌声声,可见泪水淋淋。而正一派道 一、满足死者亲友的心理需要。一个活生生的人 士宣称,通过起香火,做法事可以使死者的罪愆 忽然永辞人世,他(她)的种种好处便涌上其亲 一笔勾销,其亡魂可得到超度升天,且还可以赐 友的心头,而以前的恩恩怨怨也就一了百了。采 福后代,这种慰藉和希望正好符合死者家属的心 取某种仪式来弥补这种失落、悲痛的情绪是非常 态。正是这种怀念死者、祈求福祗的心态驱使于 必要的;而作为架起阴阳两界桥梁的丧葬礼仪正 都客家人死了亲人都会操办一场由礼生和道士主 好满足了这种需要。正如固院村人(包括一些年 持的丧葬礼仪。 青人)所说,操办丧葬礼只是为了心里好过一 其次,对鬼魂说和第二世说的相信。于都大 些。第二,具有教育世人的作用。在丧葬礼中, 部分客家人相信有鬼魂,“生人魂”之说广为流 孝子的跪拜、女眷的跪哭(不哭的得用“孝山 传。如在2003 月的一天深夜,笔者的家人竹”将其敲哭)都宣扬了一种孝敬父母长辈的 及左邻右舍都听到窗外有狗狂吠不止,这已是很气;而道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做香火的民间 久没有的事,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次日便听说式,以悦耳动听的方言唱腔唱出通俗易 村上有一老妇人去世,大家说那是那位老妇人的《经》、《忏》、《科》等,宣扬了积德行 “生人魂”去收脚步,被能察鬼魂的狗看见而狂祀祖的思想。他们还通过一些骇人听闻 的阴间地 吠。村里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七十年代的 狱的演说,从反面教育人们要行善。 如于都俗语 一天凌晨四、五点钟,两个十三、四岁的名叫刘 “打花使刁(说谎搬弄口角是非之 金凤和刘美风的女孩提着马灯赶早拾粪,在屋背喉;做恶造孽,千刀万剐”就是从 道经中转伸过 的一口小池塘边看见一老太婆在洗衣服,她们暗 来的。第三、发扬孝顺和睦的社 会道德。在丧葬 想她定是半夜尿了床,于是尾随其后想看个究 礼中,礼生主持的行礼和道士 竟,但跟到一个屋角,老太婆忽而消失,吓得他其孝子三跪四拜,把孝敬父 母的美德发挥得淋漓 们毛骨悚然,夺路而逃,向家人哭诉,其家人安 尽致。在操办过程中,许 多繁杂的事情要大伙商 慰说这是老人的“生人魂”,如果被人撞见并且 量帮忙,使得平时有矛 盾的兄弟、叔侄都忘却前 说破了就会没事的。次日果然听到那位老人当晚 嫌,携手共事。在于 都办“红白好事”尤其是 病得奄奄一息,但天亮后又慢慢转危为安,几天 “白好事”是由本姓 本房的人相互帮忙,事情办 后竞奇迹般地好起来,又多活了几年。那两个女 砸了是丢一姓一房 的脸,令旁人瞧不起的。这无 孩也因此得到了老人家两碗荷包蛋吃(此故事由 疑就促进人们的和 睦团结。 万方数据 道教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以于都县为例的研究 43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丧葬礼仪消极的一 会历史原因和自身功能。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消 面。首先,它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丧葬礼 极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 仪中择日、做风水、忌讳等等把一些毫无联系的 变,丧葬礼中许多不切实际甚至是封建糟粕的东 东西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一种对活人的束缚,这完 西将会逐渐被人们抛弃。 全是出于一种迷信心 理。而通过道士做香火念经 (责任编辑:又小易) 做功 课,就可以解除死者的罪愆,亡魂受度、生 人受福,更是无稽之谈。甚至有的道士装神弄 转引自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中国社会科 鬼、故弄玄虚,甚是荒唐可笑。如“水火炼度” 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40 林晓平《赣南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赣南师范学时道士“过火焰山”。他们自称是神灵附体,事 院学报赣南客家研究专辑》,1992 年增刊。 实上任何人都能过的,因为青砖上是木炭而非煤 同治版《于都县志》卷12《仙释志》 炭,尽管旁人看来火焰熊熊,其实温度并不高, 第533——535 且脚在上面停留的时间不长,根本不会被烫伤《唐大诏令集天宝七栽册尊号赦》转引自卿希 泰、唐大潮《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的。其次,它是一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浪费。办 1994 年版,第106 一场丧葬礼,动以千数计。固院村有位80多岁《御制斋醮仪文序》,转引自卿希泰、唐大潮 的老人亡故,做了一天半香火,从丧礼开始到圆 《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 303 好坟地,共用去了7200多元。其中给道士596于都道士刘石城手抄本《太圣冥府十殿朝王 元,礼生150.4元,丧礼中祭品约1520元(包 括工钱),做风水约1742.8元,其余的置办酒于都道士刘石城手抄本《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 席和杂用。她有四个儿子,都是村上首富,这些 同治版《于都县志风俗志丧礼》第钱对他们来说容易支付,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却 153——154页。 是难以承受的。而另一村民的丧葬礼共用2400 于都礼生刘长发1995 年手抄本《旧时贴式 多元,其中付给道士296元,礼生64 元,丧葬 告文类》。 祭品等688元(包括棺材钱和一些工钱),做风 于都道士刘志文手抄本《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 水698.8元,剩余的为办酒席和杂用。他有两@于都道士刘志文手抄本《冥路科》。 个儿子,都是靠手艺吃饭,尤其是幺子有点残 @于都礼生刘长发1995 年手抄本《旧时贴式祭 疾,这笔钱对他们来说是种沉重的压力。除了经 文类》。 济上的负担外,在精神上也是种折磨。丧葬礼历 采访对象: 时多日,且都在一种压抑、悲痛的氛围中要完成 1、刘石城,男,45 岁,道士兼地理先生,于都梓 种种毫无实际意义的礼仪,这简直是种精神的催 山山峰坝村。 残。再强壮的男子一场丧葬礼下来都得瘦上几 岁.道士,于都梓山山峰坝村。圈,很多人说这是种花钱买罪受。“死了爷娘, 岁,道士,于都县城北门街。4、曾金宝,男,50 岁。道士兼地理先生,于都梓 失势三年”,说的就是这种双重的但无实际意义 的浪费造成的后果。5、刘长发,男,66 四、结语6、刘金凤,女,34 岁,村民,于都梓山固院村曾 丧葬礼仪是赣南客家人风俗习惯的一部份。 男,53岁,农民兼商贩,于都梓山固 而于都的散居正一道以其独特的教义和仪式,深 人民间,与丧葬礼仪这一习俗相结合,使得于都8、刘初发,男,32 岁,农民兼手艺人,于都梓山 丧葬礼仪颇具特色。它的长期存在有其深刻的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