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必先调五脏健康方能健康长寿少生病

 戴振兴 2016-08-13


五脏强,则百病不侵。人体五脏各行其道,各司其职。

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五脏六腑译为5个仓库6个宫殿;

学学五脏的单词吧:

五脏(Five internal organs)(因此我们取名为FIO,不是FUO哦)

heart: [ hɑ:t] 心脏

liver: ['livэ ] 肝脏

lung: [ l^?]

nephridium:[ ne'fridiэm ] 肾脏

spleen: [spli:n ] 脾脏



对于如今的人来说,养生保健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平常也就十分的注意保养,当然要想身体健康长寿少生病,那么对于五脏的调理是最重要的,中医认为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而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想要人健康长寿,那么首先就要注重五脏的调理。


1、心主血脉,藏神。                               

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即心气的作用。脉环接于心,在心主宰、控制下,以心气为动力,以血液为物质基础,以脉管为通道。从心--血的循环大系统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果心主血、心主脉的功能失调,就会造成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症候)、脉道不通,就可能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

心气的强弱可以从脉象、面色上反应出来。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即其华在面;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脉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如果心血淤阻,则可出现心胸闷痛,颜面、唇甲青紫等现象。

心主申明。

《黄帝内经》中说:血者,神气也。所以,心主神明的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气衰弱,则往往可见言语错乱、记忆力不佳等症状。正如《医方类聚》所指出的:凡丈夫至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也。如果心血不足,常导致心神的病变,出现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状。

心主喜,心气虚就会悲,但如果心气保养得好,人就会笑常乐。中医认为喜则气散,因而喜乐不可过度。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喜事团圆时,等儿女都回来了,特别高兴,哈哈一笑就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他的心气就耗散勒。所以高兴也不要过度了。


2、肺主气,司呼吸。                              

肺司呼吸。

通过肺的呼吸,我们从自然界吸入清气(氧气),又把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从而保证勒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所以现在很多人会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这对身体非常有好处。若没有了呼吸,新陈代谢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了。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方面。宗气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结合,积于胸中而成。宗气助呼吸和血脉的运行、滋养元气。因此,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体温与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而宗气通过心脉布散到全身需要靠肺气的推动,因此肺通过宗气的生成与布散,能起到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若肺有了病变,不但影响到呼吸运动,而且也会影响到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例如,肺气不足,则呼吸微弱,气短不能接续,语音低微。若肺气壅塞,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此外,如果影响到宗气的生成和布散,就会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出现疲倦乏力、气短自汗,脉弱无力等症状。

许多危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喘促,此时使用氧气或去掉氧气,患者的呼吸频率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高原反应除外)所出现的呼吸困难不是缺少氧气,而是缺少元气。


3、肝主疏泄而藏血。                          

肝主疏泄,疏,是疏通,畅达;泄,是排泄,宣泄。肝主疏泄可以从两方面来谈。

其一是,肝疏通的是什么?是人体的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没有了,生命就此终结。中医认为:凡脏腑十二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肝气升发,气机调畅了,人的是十二经脉气血才会充盛,表现为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可谓气顺、心顺、身体顺。

其二是泄,肝宣泄的是什么?是人的邪气。因为肝易抑,任何情志的刺激都可造成肝气的郁而不畅,疏泄失常,进而导致气郁或气逆。血中有气,气行则血行,气的运行障碍,人体血液就不流畅,血管易堵塞,引起血淤、血溢等多种病变。所以,爱生气的人容易发生脑卒中(中风)、乳房胀痛、头涨头痛、失眠等疾病。

所以中医认为肝郁为百病之始,六郁之首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由此可见,心情不好,就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保肝的关键要疏肝。我们平时可以多拍打肝经和胆经,以达到流通气血的目的。

其三是肝主藏血而为血海

《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肝脏一动一静,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当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所储藏的血液通过肝气升发向外运输,以供机体的需要。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或情绪稳定时,身体对血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以濡养肝自身,一方面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因为阳气升腾太过,血不归位就会溢出来;另一方面,肝不藏血,肝血易不足,导致出现血虚失羊的病理变化,如两目干涉昏花、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因此,运动和睡眠对养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脾主运化,主统血。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

 饮食入胃后,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但是,人的身体不是什么都吸收的,而是要吸取食物精微——精纯微小、最有营养的部分。水谷必须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同样,也必须靠脾的传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通过静脉散布至全身。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滋养五脏六腑。如脾运化水谷精微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廋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

大家每天要喝几杯水或者饮料,水喝下去后,人体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后多余的水液与脾的运化相关,脾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所以,《黄帝内经》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并使血液运行的功能。脾的这种功能有赖于脾气,脾主运化,传输水谷精微,是气血化生之源。所以,脾气虚时,一方面不能化生血液而出现血虚;另一方面,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减弱,血可能就会到处留溢,不按照正常的路线走,致使血液溢出脉管之外发生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病症。

 

5、肾主藏精、主水                          

肾主藏精,《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即是精所存在的地方。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它有促进生长和繁殖的后代能力。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即是靠脾胃化生的营养物质所得,具有滋养濡润脏腑的作用。先天之精必须有后天之精的滋养,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后天之精必须有先天之精气的蒸化才能产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肾精能化生肾阴和肾阳,肾阴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濡润和滋养的作用,胃人体阴气之根;肾阳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和生化的作用,为人体阳气之本。肾阳蒸化肾精而产生肾气。肾气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与衰减。

因此,小儿发育迟缓和某些不育症,都是肾的精气不足的表现。进入老年,由于肾气开始衰减,人的形体逐渐衰老,弯腰驼背,步履不稳,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肾主水。在正常情况下,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气化作用促进全身的水液代谢,肾阳蒸化水液,使水能气化,并将含有营养成分的清者重新输布周身,含有代谢废物的浊者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以利于水液在体内布散和排泄。

肾司膀胱开合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储尿要靠肾气的固摄能力,排尿也要靠肾气的控制能力,所以说肾司膀胱开合。若肾阳不足,失去温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量明显增多等。肾亏是老年病的特点。因此,老年人发生疾病也同事伴随肾精的虚衰。如老年性痴呆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骨性关节炎、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等疾病的主要病因都是肾虚。在治疗上,补肾护精法是治疗老年病的根本大法。


本文由三品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