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个孩子,一个也没落下

 老刘tdrhg 2016-08-13
  这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的舞台上,身穿演出服的79个孩子,有的低着头、闭着眼,目光全程与观众没有交流;有的在合唱队伍中摇头晃脑,唱歌走调;有的忍不住抠鼻子……这是由55名特殊儿童与24名普通孩子组成的演出。为了这场音乐会,总策划关小蕾已经期待了两年。
  2013年,在广州少年宫工作的关小蕾偶然结识了从事融合教育的台湾教授吴淑美。当她在吴淑美展示的视频里,看见普通生和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等各类特殊生在同一课堂学习时,脑海中不由得浮起一个画面:在少年宫外,一个自闭症男孩听着教室传来的歌声痴痴入迷,眼神里变幻着渴望和忧伤。那眼神让关小蕾印象深刻,现在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让特殊孩子和普通生共同学习呢?幸运的是,关小蕾的想法很快获得少年宫的支持。2014年,关小蕾期盼已久的融合艺术团落地广州。
  然而,艺术团刚开始招生就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家长听说要和特殊孩子一起上课,当着她的面领走自己的孩子。关小蕾就一遍遍把吴教授在台湾二十多年的实践讲给家长听:“融合班毕业的特殊孩子,大都找到了工作,自食其力。普通生也几乎全部考上大学,重要的是他们还学会了去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最后,有24个普通孩子留了下来。
  关小蕾想象中的融合相处画面并没有那么快到来。刚开课时,孩子们就是强扭的瓜。一下课就像有个机关瞬间弹开,55个特殊生与24个普通生立刻分成两大阵营:视障孩子只能原地坐下,如果摸不到水壶,就忍着不喝水;自闭症孩子大声尖叫,甚至做出的夸张动作让其他孩子躲着走;脑瘫孩子静静坐在轮椅上,呆呆地盯着普通孩子扎堆一起玩;也有普通生一看到特殊生的轮椅就绕着走……
  有人劝她把孩子们分开上课,但关小蕾不甘心。她尝试在融合班不区分“特殊”和“普通”,只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就像有人长发有人短发一样,让孩子们寻常看待他们之间的身体差异。舞蹈课上,关小蕾鼓励孩子跟随音乐起舞,让普通生和特殊生两人一组搭档,要求他们合作完成动作。当孩子们尝试用身体语言去表达、交流、拥抱,那条横亘在特殊生与普通生之间的明显界限,逐渐模糊了。
  她还悄悄和普通生们做了个约定,请他们做老师的小秘书。每当特殊生需要帮助时,她就会喊一声暗号“小秘书”。慢慢地,普通生一听到暗号,就知道发挥光亮的时候到了。盲童王子安深受小姑娘王子璐的喜爱,只要他出现在教室门口,王子璐就会蹦蹦跳跳牵起他的手,扶他站上那个模拟舞台的小凳。她会把中提琴送到王子安手里,省得他摸索着去取琴。排练到口渴时,她顺手把水杯递给他。
  智障孩子东东和普通孩子小雅合唱《小星星》,排练时,东东常用亲吻表达开心。他喜欢小雅,就会轻抚小雅的手,或者突然把嘴凑近小雅。这个7岁的小姑娘没有被吓跑,只是轻轻避开,拉起东东的手继续一起玩。
  自闭症男孩浚棋和普通孩子小羽扮演两只鸟,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浚棋时常出现面部抽搐。一开始,小羽觉得害怕。关小蕾鼓励她:“小哥哥可能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你就做他的观众。”现在,小羽总会静静等他抽搐结束,再继续排练,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经过一年多的排练,孩子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有默契。演出的最后一刻也终于来临,舞台上追光灯亮起时,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手牵着手,缓缓走上舞台。孩子们身穿统一的白色演出服,男生梳着“三七分”,女生把头发高高绾起。在动听的歌声里,分辨不出哪些属于普通孩子,哪些属于特殊孩子。关小蕾紧张地站在台口,心却绽开了花:“79个孩子,一个也没落下!”
  两百多年前,音乐神童莫扎特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美好的声音。两年前,一群特殊孩子遇见了这空谷回音,生命变得更加丰富起来。演出结束后,关小蕾继续为融合艺术团忙碌着,期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听到这回音,让莫扎特走进他们的生命里。
  (编辑/张金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