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阳导游词

 mrb8 2016-08-1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阜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省第四大城市,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省直辖县级界首市。户籍人口1014.8万,常住人口为7599918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阜阳交通优越,是安徽3大枢纽之一,市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发达,为安徽前列。
  阜阳经济与商业发达。商品零售金额仅次于省会合肥,为安徽第二。GDP为安徽第五,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正式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为“三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然资源】
  阜阳市地处我国东部的中纬度地带、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光照充足,近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在安徽,一提到煤炭,一般人立刻会想到淮北与淮南,然而处于淮北与淮南“金三角”板块地带的阜阳,地下不但有煤而且储量丰富,勘探数据显示,阜阳市的煤炭蕴藏量达100亿吨,可采储量80多亿吨,而且皆为5700大卡左右的优质煤炭。目前由新集集团投资的刘庄煤矿、谢桥煤矿已建成投产,年产均超过800万吨,其中刘庄煤矿有两个第一:被誉为国内第一对数字化的矿井;高度为90.8米的“亚洲第一井塔”。此外,年产500万吨的口孜煤矿和年产300万吨的罗园煤矿正在建设当中。
  除了煤炭资源,据卫星遥感勘测,界首、太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阜阳近60平方公里的地下,还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太和县、阜南县已经开采利用的地热井,单井出水量每天在500吨以上,水温可达40~50℃,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阜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决定了这里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畜牧业。阜阳全市现有846.2万亩耕地,是国家农业利用外资治理区,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猪,肉牛,山羊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各类瓜菜;猪、牛、羊、禽等。
  【行政区划】
  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4个县(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1个县级市(界首市)、10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区(省级开发区待遇)。
  颍州区全区国土面积529平方公里,人口68万,辖1乡、7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颍州经济开发区、颍州工贸园。
  颍东区2009年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河东街道、新华街道、向阳街道、口孜镇、插花镇、袁寨镇、枣庄镇、老庙镇、正午镇、杨楼孜镇、新乌江镇、冉庙乡。
  颍泉区地处颍河之滨、泉河之畔,是皖西北名城——阜阳的市辖区之一,现辖4镇2办,区域面积64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
  临泉县辖21个镇、10个乡、1个工业园区:城关镇、杨桥镇、同城镇、谭棚镇、老集镇、滑集镇、吕寨镇、单桥镇、长官镇、宋集镇、张新镇、艾亭镇、陈集镇、韦寨镇、迎仙镇、瓦店镇、姜寨镇、庙岔镇、黄岭镇、白庙镇、关庙镇、牛庄乡、高塘乡、范兴集乡、土陂乡、谢集乡、杨小街乡、陶老乡、田桥乡、张营乡、庞营乡、临泉工业园区。县政府驻城关镇。
  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3万公顷,人口167万,辖30个乡镇、346个村(居)委会,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总人口171.2万。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桔梗生产加工基地。
  阜南县位于淮河中游北岸,素有“皖西北南大门”之称。辖29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345个村(居)委会,164.3万人口,国土面积1768平方公里,耕地146万亩。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城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77.2万,辖18个乡、镇、街道,是皖西北重要商埠和门户。
  【历史沿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69)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阜阳市气候概况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2.4℃,年降水量900毫米,无霜期214天。地处东径114°52′-116°37′,北纬32°24′-34°5′,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
  阜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无霜期220天,年均降水910毫米左右。由于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降水、温度等的年际、年内变化受季风影响较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