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学校如何与企业对接

 张班级管理 2016-08-13

今年的职教特别热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想办法创新。各学校千方百计把自己和企业年上关系,一定要搞出某个创新模式来,成为职教行业的榜样。不管有没有实质内容,能把注意力转向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对接,这是无法回避的职教必经之路,我们不能象普教一样,一考论英雄,学生以后怎样就业、怎样工作、如何生存不在他们的定单里面。而我们职教,注定是要送人进入企业、送入社会。不管进来的原材料如何,我们都要想办法出成品。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重视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教育目标,不能脱离企业需求,想当然地搞艺术创作,培养对企业没有实际用处的职业人。


一、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

有很多学校因为招生困难,直接否定与就业为导向的正确方向,改为以招生为导向的评价和管理模式,这是严重的办学导向错误。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方向,还是从职业学校发展趋势,我们办学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者,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产品。如果这个产品的质量得不到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或者说,学生读了三年还没一技之长,和读高中一样还是就业困难。学生毕业后就会埋怨学校和老师,骂学校骗了他们,骂学校误人子弟。恶名传开后,谁还会信任学校。我们到任何一个招生好、管理好、就业好的三“好”学校,之所以能美名远扬,都是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生觉得学到的知识适用,对就业有帮助。所以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人。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教什么技术。技术来源于生产一线,学校如果脱离企业需求,凭自己想象培养学生,就有可能脱离行业技术发展的轨道,我们就有可能教育出对行业无用的学生。


二、教育政策和管理思想要和目标衔接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也必须改变思路,放弃传统的集权主义思想,让学校能把有限的两三年教学时间,充分地应用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上,不但是为企业培训人才,也是为国家产业战略发展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技术工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师管理,不能以学历和职称来评价。我们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中专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有技术的师傅都来自于企业一线,很多人没有学历,没有人给他们凭职称。在国家的职称体系中,这类高技术人才长期被政策歧视,被职称边缘化。但是,我们有学历、有职称老师,绝大部没有企业实际工作阅历和能力,有的根本不干与他们学历不匹配的纯技术工作、甚至是歧视技术工人。这样的老师又如何能为国家培养技术工人呢!国家投资了职业学校很多专业设备,如果不转变思想,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手把手教我们的学生,再先进的设备也只能是一堆废铁。所以校企对接,还必须是政策和理念的对接。


三、学生素质养成与职业道德素养衔接

在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方面,我们是凭我们的喜好来确定教育内容?还是从古籍里面来发掘素质教育的题材?在整个学生个体素质提升方面来讲,以上两点都无可厚非。但是,从职业教育来讲,我们更应该侧重于职业道德教育这个分目标。我们很多职业教师,没有企业从业经历,我们认为的,不一定是企业认可的。我们教师圈子的职业道德标准,不一定是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工业革命以来100多年有现代企业价值观,可难无法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任何的甲骨文片段。我们也完全无法从新中国以来的企业大锅饭中,找到多少现在还可以被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很多企业都比较重视对员工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社会上也有很多培训机构,我们能不能把企业的这方面的理念学习学习,换位思考一下,从企业的角度去理解职业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很多职业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如果你做与企业生产活动无关的素质培养,学生毕业后看不见效果,企业看不到差异,无论我们把自己教育成果夸成一朵花,都和企业扯不上关系,如果我们的素质养成能上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管理,学生得到企业的好评,学校就会赢得好的口碑。


四、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岗位要求衔接

有老师反映说自己的课没人听,学生反映上课学的东西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这说明老师上课没和学生对将来岗位需求没有很好地关联起来。如果我们的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到企业去,企业对我们学生的专业能力忽略不计,这说明我们课程的专业建设没有和企业的需求接轨。很多职业学校老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对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流程一知半解,凭自己的想像来设计课程体系,把技术当成理论来教,讲些和企业工作流程无关的理论。对于企业来说,也许他只需要一个不需要过硬的理论,只需要熟练的操作,这样一个简单的技术人员。而由于我们只重教、不重训,学生们学过,没训过,没用过,对企业来说,还是一个生手,也许好的技术岗位就会和我们的学生擦肩而过。所以,我们的专业建设必须要认真调研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把企业师傅请进来,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来,把企业的技术请进来。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专业技能特色

有老师问过我,为什么你要反对职业学校学生穿学生校服?我说,职业学校是把学生转化成准职业人的培训机构,如果穿的还是和中学一样的学生校服,他还以为是在读一个中学,还把自己当中学生,对培养他准职业人的意识是个思想障碍。如果他穿的是工装,他会联想到自己是一个岗前培训生,如果不学习,将来没工作,没钱养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应该是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到是什么专业类型的学校,什么是这个学校的特长,这个学生是将来可能是从事什么行业的。这种学校一定是能得到企业的认可的专业学校。现在我们很多职业学校把企业5S管理引进校园,不但改造了校园环境,提升了管理水平,还用利于塑造类似企业的管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向准职业的人过渡。如果我们把更多类似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职业学校,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列入我们的专业教学标准,将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纳入我们素质养成的内容,这样的技术和方法就是校企文化的衔接。


六、人才培养手段要遵循技能传承特点

老师教什么?怎样教才有效果?我们有许多人在搞创新,今天一个模式,明天一个典型,很多老师无所适从。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多难的问题,首先我们去看看企业的师傅是怎样教徒弟的,企业是怎样培训员工的。我们有些老师认为,培训教育是学校的专长,其实不然,在企业也有很多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师、培训课和培训教材。师傅带徒弟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故事,很多流传至今的技术都有一套传承方法,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学习,不需要我们去琢磨如何创新,毕竟这种技术能传承到现在是有他的生命力的,所以说我们要尊重传统。我们职业学校是随着大工业生产而产生的新型教育形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手段进步了,教育的内容进步了,而技术传承的方法没有变,要学一门技术还是得一手一手地练,不管专业理论多么高级,技术还是得通过训练才能获得。有很多人反对职业技能大赛,说大赛是搞精英教育。但是,我们从大赛学生取得成绩的方法来看,技术就是训练出来的,没有其它捷径。 所以说,如果我们还要教学改革的话,就去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思考怎么训练出有技术的学生。


有人否定教育活动是一种生产行为,把自己和社会生产活动区别开来,想脱离“教育是生产活动”这一基本属性去思考教育方法,想创造出一套区别于企业生产活动的管理和方法,企业现有的管理学方法摒弃不用,企业广泛应用的技术不学,心里想着如何培养人才,而我们的特优生到企业去不会上班,不懂技术,甚至是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请问我们就算有最好的教育理念有什么用?学生文凭再高企业也是不发高薪的。职业教育要遵循国家的产业战略的总体规划,完成好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了解企业用户的需求,向企业学习技术,拜企业为师,把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引进来,为企业服务,换取企业的支持。这样才能形成社会生产活动中合理的上下游供应关系,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产品畅销,我们才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来提升我们的生产能力,才会有更多的原材料进入我们的生产线。


趣味测试

你能否用3根筷子搭起一个比3大比4小的数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