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一微言:漫谈“虚灵顶劲”

 邯郸峰峰张继斌 2016-08-13

一、什么是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又称虚领顶劲、顶头悬等。

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道:“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这段话表明了几个要点:

1、顶劲的含义。顶劲是指“神贯于顶”。顶不是指向上顶,而是头部的意思。

2、顶劲的要求。虚灵:头容正直,不可用力、用力则项(注:颈部)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3、虚灵顶劲的作用。精神提起、神贯于顶。


二、拳论中关于“虚灵顶劲”的其他内容

1、王宗岳《太极拳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

2、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练架子,此时学者分内外上下注意。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由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

3、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头顶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

辨伪:有很多拳友因为这一句话,练习时将矿泉水瓶等顶在脑袋上,实则是错误的。若有物顶于头上,取其时刻留意之态也。如孙家拳所谓之“沙地立杆”。

4、《十三势歌》: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5、《十三势行功心解》: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6、掤劲歌诀:掤劲意何解,如水浮舟行,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它千斤力,漂浮也不难。

7、《太极拳体用解》---《乙*别*第4条---“中枢”》。虚领顶劲:头容正直,神贯于顶,谓之顶劲。须有虚灵自然之意,不可用力,又名头顶悬,谓头顶如悬空中。同时宜闭口,舌抵上腭,忌咬牙驽目。        尾闾中正:尾闾宜中正,否则脊柱受影响,精神也难于上达。

8、杨家老谱《太极平准腰顶解》:顶如准,故云顶头悬也。两手即平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立如平准,所谓轻重浮沉,分厘毫丝则偏,显然矣。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尾闾至囱门也,上下一条线,全凭两平转,变换去分毫,尺寸自己辨。(注:准,即建筑工人所用准绳之准头。平:即指天平

辨伪:通常认为百会、会阴上下一线,从杨家老谱看,这不是完全正确的。正确的是“尾闾至囱门也,上下一条线”。从下图可以清楚看到,囱门有前囱门和后囱门之分。随着拳势的变化,对应的上面的这个点在两囱门之间,前后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虚步时在后囱门,弓步时在前囱门。只有立身中正,身法完全垂直的时候,才会在百会这个点。不同的点,在劲力的变化上有细微的不同之处,还需自行体会!




三、如何理解虚灵顶劲?

(一)虚灵顶劲不能孤立地来看,他是身法系统中的一部分。从上面古典拳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虚灵顶劲在拳论中都是和气沉丹田、或尾闾中正一起出现的,取其上下对应之意。两者上下呼应形成了身法的“中枢”。

1、虚灵顶劲(囱门)与气沉丹田(丹田,延伸至会阴),两点形成上下一条虚拟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需“不偏不倚”,即中定。是劲力变化(轻重浮沉等)的枢纽或根基。

2、虚灵顶劲与尾闾中正(松腰落胯)。身体上通过脊柱的对拔拉长来贯通(腰即平之根株)。上文第7条:尾闾宜中正,否则脊柱受影响,精神也难于上达。精神提起,依赖于身形的正确。

上述两点,只有脊柱正直,外形正确,才能形成虚拟之中轴。一外一内,一实一虚。

3、虚灵顶劲与沉肩坠肘。两者形成颈椎的对拔拉长,相互助益。


(二)虚灵顶劲在身法中起到提纲契领式的作用。

1、精神提起,则反应灵敏,听劲准确,“无迟重之虞”。

2、顶劲领起后,进退顾盼,满身轻利。有下必有上,如不注意虚灵顶劲,一味追求松沉,则必然影响身法步法的灵活性。


四、如何练习虚灵顶劲?

 请按以下步骤操作练习:混元桩姿势站立。

1、尾闾中正。调整好腰胯,参见本公众号文章《道一微言:胯之规矩》。

2、竖起脊柱。  意念在尾闾上挂个秤锤或诸如此类的重物,往两脚涌泉连线的中间点松沉。然后顺着向下的拉力,脊椎会一节一节的竖立起来(督脉上行)。当进行到腰椎的时候,腰椎松开,出现“腰隙”。当进行到胸椎的时候,身体会有后仰的感觉。当进行到颈椎的时候,头也会有被拉着后仰的感觉。

3、顶头悬。当头部感觉后仰,意念有人提着你的辫子往上拉,提到头顶高处(即后脑勺往上提)某一点定住,仿佛将身体悬挂在那里。即上文杨家老谱中所说的“顶如准”。同时略收一下下巴,便能头容正直。

4、整体松沉。顶劲领起后,再顺着任脉下沉。顺势沉肩,含胸,气沉丹田。这是单一的练习,找到这种感觉后,就要注意整体的上领下沉。 顶头悬后,全身松沉(尤其是头顶,仍然是松沉,而不是百会上顶。需要注意如果着意百会上顶,可能会造成头晕等,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顶头定住,靠下沉来拉长。脊椎节节松开,松腰坐胯,腰椎拉开,命门处填平。

注意比较杨澄甫宗师前后身法的变化。


番外篇:提顶吊裆。

没有顶头悬,腰腿仍嫌滞重,所以拳架首先要做好顶头悬。这里说顶劲特意用了这个"提"字,提是方法。先"提",再"悬",而后"虚灵"。通过提顶,坐胯松腰与竖脊椎配合,才能使脊椎对拔拉长,节节松开,也才能真正松腰,即出现"腰隙"。而后百会(顶劲朝上)-会阴(裆部居中)-"秤锤"(下坠),一线贯穿,此时就会出现裆部吊在顶上的感觉,即"吊裆"。是顶劲将裆提吊起来的!顶劲要与秤锤的重量平衡起来,但顶劲略大点,使会阴略提,以全身的松沉来再次平衡顶劲。此时,腰腿的负担会大大减轻,胯坐下去就不会压死,脚底下也会出现轻灵的感觉.或者说,胯坐下去,但还提着点劲.就像坐凳子预防别人突然抽走.而且,到这时也才体会到"裆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