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欧风有多受欢迎,看瑞典王妃就知道

 砂锅馄饨 2016-08-13

北欧风已经是时尚和摩登的代名词之一。以线条流畅,设计简约著名家电伊莱克斯则是不可忽略的北欧风引领者之一。在伊莱克斯的故乡——北欧国家瑞典,王室成员们也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各种重大场合以端庄优雅的姿态出席的瑞典王妃索菲娅更是时尚的引领者,举手投足皆展现了瑞典女性的自信与品位。不过你能看出她的过去是这样的吗?


好啦,其实也没那么糟糕


王室成员交往的平民总是八卦小报热议的话题,索菲娅和王子卡尔菲利普的恋情甫一曝光,就得到了世人的关注,更是挖出了她曾经的黑历史:以《Slitz》上的蟒蛇艳照走红,纹身、抽烟,外加十八禁真人秀明星,听上去实在不那么体面。外界质疑声自然不少,从民众到王室成员,反对两人交往的舆论犹如坚冰。


2015年6月14日,这对恋人最终走进了婚礼殿堂,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王室教堂里,堪称欧洲王室“最硬朗帅气”的王子迎娶了他的平民新娘。索菲亚也再现了灰姑娘的传奇故事。



作为曾被各方质疑的平民与王室的结合,在婚礼上索菲娅的笑容,和普通人家的婚礼上的新娘相比倒也没什么差别,同样笑的灿烂和幸福感满满。


在与王子交往后,索菲娅努力走高雅路线,戒除不良爱好、穿着也变得优雅庄重。慢慢的,她凭借对色彩的了解、对场合的把控及独具自信的笑容,迅速成为欧洲最会穿衣的王室成员之一。而在王室方面,他们也慢慢接受了这位灰姑娘。索菲娅奋力挣脱了之前民众对她的刻板印象,这与她成为王妃后端庄得体,深具瑞典式优雅审美的打扮密不可分。看看她在各种重大场合从未出错过的礼服就知道了:



与王子订婚。这条橘红色裙装与拍摄背景相得益彰, 同时王妃的模特身材也在这条裙装的衬托下显露无疑。




索菲亚王妃在婚前晚宴亮相,微微开叉的裙摆设计让这件礼服精美而又不夸张。即使面对众多的媒体与闪光灯也可以沉着冷静以最美的姿态在晚宴上获得众人的瞩目。




在索菲亚王妃最重要的婚礼当日,她身着瑞典设计师Ida Sjostedt的婚纱。设计师运用蕾丝来点缀,让这件看似普通的婚纱在庄重典雅的皇室婚礼中脱颖而出,性感而不失优雅。




第一次参加国会开幕。经典而又俏皮的黑色套装配上盘发,让人不禁想起19世纪初期的奥黛丽赫本。




索菲亚王妃在接受杂志采访时穿着印花连衣裙,显得青春洋溢。




索菲亚王妃穿着瑞典设计师Ida Sjostedt的晚礼服现身2014年诺贝尔奖典礼。设计师运用蕾丝和网纱将品牌的浪漫主义世界通过王妃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暗紫红色又与现场的肃穆的气氛相辅相成,让人可以沉浸在奢华而又梦幻的感觉中。




2015年的诺贝尔奖典礼。这件晚礼服的奢华风格显得王妃的珠宝配饰更加璀璨,极为华丽。




即使是孕期也不忘把握时尚的风向标,索菲亚王妃将时尚进行到底。蓝色的绸缎腰带拉高了腰线,让孕妇也可以有时尚的选择。



不仅如此,在日常打扮里,索菲娅也维持了瑞典式优雅的姿态,她的穿着也并非高不可攀,大部分时候她也穿成衣,来看看让我们能不能get王妃同款吧:


深玫红色套装搭配同色系网状头饰和高跟鞋,设计感十足的手包与胸针相呼应。王妃将两种极致的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Hunky Dory作为最受瑞典皇室喜爱的品牌出镜率极高,索菲亚王妃也不例外。即使是简单的白色上衣,也可以通过领口的独特设计展现别样魅力。




腰间的粉色缎带和裙摆独特的设计让王妃看起来温柔大方。



浅灰色裙装搭配瑞典设计师品牌Viktoria Chan的白色外套,无一不显露了王妃高贵而又典雅的气质。王妃明朗的笑容也是此套服饰的点睛之笔。



黑白纹上衣简单而又干练,搭配黑色西装裤和尖头皮靴。王妃活脱脱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职场精英。即使是如此精练的中性风格,王妃也可以把握的很好。


单论颜值,索菲娅大概不代表王妃的理想形象。她不是素颜美人,没有精致和无懈可击的脸庞。然而美貌是会随着年岁增长慢慢折损的资产,优雅的气质和内心才是永恒的。




王妃的着装风格说来也并不复杂,简洁大方,是她衣着的关键词。这也与北欧的设计理念息息相关:追求简约自然宁静的风格。王妃的北欧气质也来源于此:没有虚浮的装饰,然而材质精挑细选、工艺至纯至真。


北欧人的设计理念在各个领域传承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美学也是全球品味人士效仿的对象。在家电方面也令人瞩目,伊莱克斯传承了这种北欧美学,简约外观里不失优雅,兼具设计与效用。我们不是王室成员,然而生活也不应该只是柴米油盐,也需要美学的点缀。


本文图片来自Pinterest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