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教程】怎样画竹(提高篇04)

 C音MM 2016-08-14


画竹述要


中国画墨竹是通过“写”的表现方法和形象表达画家所要表示的“意”的语言。 “写”,应该是用准确、肯定、凝炼、概括的笔触,在纸上传达心中所想之意境、意念、 意识和意志。 中国画讲究笔墨运用。笔:笔力,笔锋。笔力,无“一味霸悍”之气不可出之; 笔锋,无书法基础功底不能为之。墨,只能以墨色浓淡求其变化、层次和美意。用颜 色画竹易流于俗,应尽量避之。笔必以管状毛笔为之,羊毫、兼毫、石獾诸吕皆可使之。笔宜大,锋宜长,墨宜饱饭,用之则得心应手。

本组素材分分成七部分,摘录自《美术爱好者之友:怎样画竹(提高篇)》,尹石 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购买正版图书。

画竹的笔墨方法举要

新雨昨夜湿江南

画不能有浊气,要清,清才能醒,才能意气勃发,才能得画之精神。清不是单薄,厚不是浑浊。清是指用笔用墨的精到、纯粹、讲究,是指气韵的贯穿、清澈无杂念,是一种境界。学习中国画要知其真精神,不要为了追求笔墨上的华滋而玩弄笔墨,笔墨要为画面主题服务,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


春风又绿江南岸

此图竹竿为顶天立地法构成,竹叶为顺风态势法,竹枝的雀爪和钗股均有明显表现。每组竹叶的梢锋要留于画面内,以成态势。第一层面顶天立地的主竿、竹叶用浓墨表现,第二层为淡墨调合赭石色画出的江南石,第三层面为穿插于主竿、江南石之后的淡墨竹。画面层次丰富、清晰,竹子的各种形态尽显,主体突出,勃发向上的春意跃然纸上,令人赏心悦目。


起舞弄清影

这是幅典型的逆风态势法构成的画面,粗大的主竿右发上千左出对角式斜拉,且上下均出边有着顶天立地式的支撑,整个画面势足气满,成枝竿迎风状。前景以浓墨出枝撇叶顺风助势,叶掩盖枝梢,侧叶和结顶叶上扬表现风的力度。主竿的中墨成了中景。淡墨横笔顺风势扫出,将月残隐于后景,整个画面氛围凸显点题。


天地之悠悠

此图为皴纸积雪法。画雪竹较为复杂,需用一定技法做和写结合起来。故画竹者大都冷落它。做法较多,这里介绍其一,取净皮生宣(最好是陈纸)先以矾水均匀洒浆、待干、皱之、展平,以稍干之笔墨写之,竿、节、枝处须留一侧虚空,叶以侧锋,受雪面留有空白,待干,将画平置以胶白粉水喷洒画面,注意主次,待干,再以淡墨调以花青色渲染竹的外空间,注意竹竿、节、枝、叶的阳面的虚空处留白,以视积雪之意。当然如果不渲染已有雪意,也可省掉渲染程序,可视情况而定。


竹石图

此图运用露梢高远法构成,即全画下部落地,顶部空白。视觉中心落在竹梢、竹叶间。竹叶疏朗“疏出空穴”,不求密实,中墨为主,浓墨为辅,色阶不大,以侧锋、偏锋写出,实按虚起,劲利迅疾。画面视觉上因墨的反差不大,反而让人感到朴实平衡、纯粹。


天暮凉意浓

运用全景成林法构成的构图,立意当然应符合山水画之理。一般以画竹海、竹林为常取之法。取其意,可忽略平常画竹的细节。


天地之正气

此图采用顺风态势法撇叶,叶的团块组合横向上成高低起伏的势态,与顶天立地而出的主竿形成直与曲线的变化,同一方向牵拽的竹叶有了风助似的动感。整个画面笔墨层次变化不大,不去追求细节的描绘,把握大的整体的气韵,因而净气、正气在纯粹中凸现,映证出主题的立意。


千里共婵娟  

这也是一幅顶天立地的立竿方式,竹叶取垂梢雨露法迎合主题的表达。取梢叶下垂的垂梢雨露法,每组最下端的叶从叶梢起以浓、淡向上的湿墨写出,重心向下有雨重露滴之感。叶间可含糊其辞成团块状,不必笔笔有交待,与风月的结合相得益彰。

竹与梅的组合画法举要(一)

第一步:先画梅枝。



第二步:再画梅花。



第三步:画穿插竹。



第四步:最后完善梅竹画面。

竹与梅的组合画法举要(二)

第一步:先画右上角之梅。



第二步:再画竹枝。



第三步:完成竹与梅组合。



第四步:题款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