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风花雪月的书还是少看为好
2016-08-14 | 阅:  转:  |  分享 
  
《燕赵都市报》2016年8月9日第22版





风花雪月的书还是少看为好



容菲/文



23岁那年,我来到南京,第一份工作是江苏省广播电台的见习主持人。那时的我还保留着大学学生妹的一切特质,长长的直发,小碎花的棉布裙,手里捧着风花雪月的书。记得那时在同龄人中传阅比较火的书有《情人》、《烟花》、《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无怨的青春》等。

有一天傍晚,我下班打卡后步行去公交站台,边走边看一本席慕蓉的书,翻着泛黄的纸页,念叨着“把青春一卷而去,洒下满天的星斗,山依旧树依旧,我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忽然,耳边传来汽车“嘀嘀”的喇叭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台长的车停在了我的身后,“小姑娘,你家住在哪儿?我送你一程!”

这位台长不是我的直属领导,但以前做活动的时候曾有过几面之缘。虽然他人很儒雅,才华横溢,印象不错,但让领导给我当司机实在诚惶诚恐,我为难地推脱着,台长却坚持要送我,再拒绝下去尴尬,只能上车,告诉他地址,并感谢。

车在行进路上,台长一眼瞟到我手里的书,笑了:“你在看席慕蓉的作品啊。”

“是的。”

“除了这个,你平时还看什么书?”他笑着问我。

“林徽因的传记、顾城的诗,张爱玲的小说、安妮宝贝的作品也看了不少……”

“哦,顾城有一首诗很有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不过呢,我却喜欢另一首‘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两首诗格调不同,第一首有一种深深的迷茫与绝望,第二首却有了磅礴的规划与信心。你很难想象这怎么是一个人写的呢,可诗人的知识层面是多维的,所以,他的所思所想往往就会出现这样跳跃的奇妙。”台长一边开车,一边微笑着喃喃自语。

“请问您平时都读什么书?能帮我推荐几本吗?”见领导暗藏机锋,话中有话,我一边好奇一边请教着。

“我读的书很杂,什么都看,如果具体到哪几本,我不敢给你推荐,怕你不感兴趣或者读不下去,但如果是阅读方向倒可以给你提个建议——多读哲学与政治相关的书籍。一般女孩子都喜欢风花雪月的书,其实这些东西多看无益,情感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很容易把女人包进去,捆起来,出不来。”

见我低头不语,台长继续跟我解释:“这个世界很大,从人类是怎么来的,到宇宙方方面面的运行规则,到处都有未解的难题。哲学是人类学问的最高智慧,学了哲学后看问题会更通透,也可以说能摆脱自我设限的条框,获得心灵的自由。为什么学政治呢,政者,管理也,治者,统治也。每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活轨迹都离不开政治,你看历朝历代王朝的兴衰,国家的覆灭与崛起,全部都与政治有关。超脱现实寄情风月是文艺者的自我催眠,当你了解了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研究过国家权力的组织运作方式,你才能更清晰地明白自己作为这个社会一员的定位,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从电台到我家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这十几分钟颠覆了我的认知,本来你是走在通往盘丝洞的幽暗小径上呢,有人忽然从旁边给你打开了一扇门,你放眼望去,才发现西天取经的通天之路那么宽广而明亮,怎能不迷途知返呢?

后来,我在电台因为种种纠葛没待几年就辞职而去,但我始终记得再见时他最后一句叮嘱:“希望你以后多读大气的书,做一个大气的女孩。”

我揣着这句话重新审视我读过的书和书架上成堆的纸张,脸都红了,可不是么,一大半没什么营养。还记得买这些书的时候只是因为它们“吸引我”“我想看”,可是却没有评判这些书读了对我究竟好不好。记得读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读完确实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小资情怀”,但在这种有点悲观,有点迷茫,有点锐度,又有点无情的文字感染下,你感觉整个城市都灰暗了,仿佛四处飘着冰冷的雨滴,心中也是一片“茫茫的空白”。

也许,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可读性强”、“感兴趣”,只不过是放纵自己的一个借口罢了。一本《青春的证明》或《素年锦时》拿在手里,但凡年轻人,谁没有兴趣呢?可是让你读一本厚厚的《西方哲学史》呢,让你读《资治通鉴》和《史记》呢?你可能看到“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这样的名字,看到“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这样的句子,就已经想睡觉了。

你若看了一肚子风花雪月,你的心中就绕不开男男女女的情爱纠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若看了一肚子阴谋诡计,你的心中就绕不开权力争斗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你要看了一肚子玄幻穿越呢,你的心中就绕不开奇思异想不切实际,终是浮云虚幻,黄粱一梦……

不同的书塑造了不同的你,不同的你会打造出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母亲会深深影响着下一代的培养。

我家小男子汉出生后,我深知“其始不立,其卒不成”,便处理了很多藏书,尤其是那一部分“风花雪月”。又买了很多书,关于历史,关于政治、关于国学、关于哲学,关于科学,关于教子……我审视着我书架上的每一本书,但凡女性色彩浓重,没有营养又极具“引诱力”的书,我不允许它出现在我家里。儿子天天跟着我,与我朝夕相处,我的精神食粮会消化后转化成营养哺育他,他日日在我书房里玩耍,终有一天我书架上的书他都会一页页翻开。

妈妈和妈妈的书一定会成为孩子个性养成的根基。我若阴柔,他怎阳刚?我若脆弱,他怎坚强?













(姜太公源于网络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感悟。)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