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肢发达的联想

 永远回归大自然 2016-08-14

       有一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当然这句话并没有绝对的科学依据,但是说我们人是“四肢发达”却是对的。

        我们看一下自己,哪儿的肉长得最多呢?就是四肢。所以我们身上真是四肢最发达,换句话说,我们身上最多的是肌肉。我们已经知道,肺主皮毛,肝主筋。那么人体的肉是由谁主管的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

       《素问.宣明五气》则直接说:“脾主肉。”

        脾脏五行属土,脾又主肉,肉自然也属土。我们全身哪里不是肉长的呢?所以中医理论把人的五行属性归属于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从小长到大,爸妈就盼着我们多长点肉。根据肉五行属土的特性,我们生长的过程,其实就是生产和积累土的过程,就是储存能量的过程,也是在为地球做贡献。这和上面提到的我们每天都排泄大土的意义是类似的。成年之前,我们以生长积累土为主,生命的生物意义就多一些;长大之后,以排泄大土为主,人生的社会意义就更重要。

         脾主肉,四肢的肉又最多,那不就是脾主四肢了吗?确实不错。

       《素问.玉机真藏论》讲:“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

       脾如果生病了,那么四肢也不能正常地活动,《黄帝内经》对此还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

    《素问.太阴阳明论》讲:“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脾病而四肢不用的原因,是因为脾不能为四肢正常地输送营养,所以治疗时就要去改善和恢复脾脏的功能。现代医学中的重症肌无力病就属于这种情况,西医目前好像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中医从脾的角度来治疗,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脾主四肢”与前面我们提到的“脾不主时,四季各十八日以寄之”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脾胃本来位于人体的中央,却主管人体最外面的四肢,又一次体现出了土居中间而又无处不在的特性。

       《素问.阳明脉解》讲:“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支实。”

         四肢为什么是诸阳之本呢?就因为脾属土而主四肢。

      《素问.气交变大论》讲:“土不及,……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这里的四维就是四季或者四方的意思,都可以讲得通。土如果生病了,在时间上就表现为四季之末的十八天,而我们在换季时确实容易患脾胃病;在空间上就表现为不同的地方,而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许多人确实因为水土不服而闹肚子。脾胃患病的同时,我们也大都会感到四肢的不适。

        所以,人的四肢和自然界的四时、四方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土气的同气相应。

       《灵枢.邪客》就讲:“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种不同的能量,就是肝肺心肾四种不同的阳气,四肢因为属土而与这所有的阳气相通应,所以讲“四肢为诸阳之本”。

         中医的针灸能够在四肢上扎针来治疗内脏的疾病,也得益于“四肢为诸阳之本”这个理论。

        四肢的末端是我们的手足,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手脚心都在冒火,在晚上的时候尤其明显。中医把这个叫做五心烦热,手足四心加上我们自己心里都很烦。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也与“脾主四肢”密不可分。

        这种烦热产生的原因,唐云医生在《走近中医》中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

        这种中医称为“骨蒸潮热”的烦热,一般夜间加重。而夜间是人体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唐云认为把这解释为阴虚发热是讲不通的。他层层剖析,找到了这个烦热的源头在脾。认为是脾虚导致在体内产生了湿热,这个湿热也属土,五行当中土能克水,而人体内肾属水而主骨。所以脾产生的湿热就让肾受不了了,感觉就像热从骨头里往外蒸一样,一直蒸到手心和脚心。。

       《素问.厥论》讲:“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伤寒论》中张仲景也说过:“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谷气就是食物消化后脾胃吸收所产生的阳气,这说明足心热确实是阳气盛导致的。当然,引起五心烦热的这个阳气已经不是人体正常的阳气了,而成了一种致病因素,也就是唐云所说的湿热,李杲所讲的阴火。

         我们再想想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这种烦热的症状呢?过度熬夜的人,房劳过度的人,大都有过这种五心烦热的体会。

         熬夜伤害最厉害的就是眼睛,往往把眼睛都熬红了,而我们知道肝开窍于目;房劳就是纵欲,我们也知道肝主生发,决定着人的欲望。熬夜或房劳的后果就是肝气的过度生发,从而导致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地在夜间收藏,最终使这个失控的阳气流散四末,成为五心烦热。如果从五行相克来解释,也可以把这说成是木旺克土。所以治疗的时候,除了用苦寒的药物来清除湿热,加用一些潜阳的药物来引导阳气回归,也很必要。

         四肢为诸阳之本,在这里再次得到了验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