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老刘tdrhg 2016-08-14
喜洲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云南省的重点侨乡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出过不少举人进士经纶学子,也出过不少走南闯北的海外商帮数百家商号,因此民间有“二甲进士七八十个,举人贡生数不清”的俗语,和以号称“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代表的商号遍及我国和东南亚各大城市的“喜洲商帮”。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喜洲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这不仅因为它地杰人灵,名家辈出,商贸发达,还因为它古迹荟萃,有着独树一帜丰厚内蕴的白族民居古建筑群。那雕梁画栋、斗拱飞檐,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近百院白族民居以其古朴典雅的气势和高超的建筑艺术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令人徜徉其间,叹为观止。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喜洲人有着悠久的经商历史,小镇只有一条横贯南北的主街,整条街上紧挨着的一家家临街作坊铺子鳞次栉比,数不清的摊点和卖铺经营着百货、土杂、农具、古董银饰,扎染、玉器、制鞋、缝纫、民间工艺、木器、食品,大理石制品等等,一切应有尽有。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据考证,喜洲是大理白族民居保存最好、最多的地方,现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国年间建造的白族民居就有99院之多,占地717亩,其建筑形式均为两层楼结构的“一房两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种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重院。建筑风格统一和谐,布局合理有序,且用苍山石垒墙,房屋构架具有较强的防震抗震功能。普通农户的住房多为“一房两耳”,即是一幢三开间的瓦房加两头两个耳房。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三坊一照壁”是白族民居建筑最典型的形式,中等人家一般都住在这样的院子里。这类院子一般以靠山面海的一幢为主房,三面房屋加主房对面的照壁,组成封闭式院落。主房两头有漂亮的漏阁,自成一个小天井,院心均用大青石板铺地。大户人家一般居住的是装饰华丽的“四合五天井”大院或一进数院的“六合同春”。一个小小的喜洲镇何以会出现这么多一幢幢华丽的民居建筑群?这与喜洲人的家学渊源不无极大关系。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喜洲人自古尚学,崇尚礼节,重视读书,家风谨严,讲究诗礼传家,追求科第,因此他们非常讲究住宅大门的装饰。仅从大门的造型装饰和悬挂的匾额上,你就能看出房屋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喜洲人有较强的经商意识和商业传统,早自汉唐始,喜洲就以商业繁荣著称于滇西,而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出现了“喜洲商帮”后进入鼎盛。[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当时的民族资本家引用了先进的资本管理制度,使民族经济得到蓬勃发展,赚钱后的喜洲人沿袭白族人的传统,纷纷回乡大兴土木,起房造屋,同时为发展家乡创办学堂、电站等公益事业。一方面,一幢比一幢漂亮的白族民居炫耀了主人门第、文化审美意识和富甲一方的气派;另一方面,一幢比一幢漂亮的白族民居也映证了当时欣欣向荣的民族经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由此,繁荣的经济和灿烂文化的兼收并蓄在一幢幢白族民居的建筑艺术上得到了最为集中和充分的展现。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在喜洲,一进数院的“六合同春”式建筑就有十多院之多,其中又以镇上四方街旁被辟为民俗文化景观的严家大院为代表。早先这里曾是镇政府的办公所在地。严氏大院是一座有多院套连起来的深宅大院,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是“三坊一照壁”的院落,有照壁字画,花木摇曳,令人满目生辉。进了过厅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仿若迷宫。曲径通幽之后是别有洞天的又一个“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最深的后院则悄然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环境幽雅别致。虽经岁月的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董家院现在是“喜洲田庄”宾馆,一扇沉重的黑漆大门,启开阳光明媚一进两院的宽敞院落,一方照壁下的花台开满红色的山茶,照壁外面石脚墙上,镶嵌有被誉为“国宝”级的三幅天然大理石精品“双猫图”、“鸳鸯戏水图”。后院是一幢造型别致的法式建筑,人称“将军楼”,因著名抗日将领宋希廉将军及蒋经国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常住此楼而得名。该楼墙体外观为灰沙装饰,外伸护延阳肖,为当时滇西第一幢水泥砖混结构。一楼进门是大厅,西侧是一个有着壁炉和占了三分之二房间面积的一圈外伸半圆型橱柜式的宽敞书房。可以想见在逝去的暖暖冬日,主人拥炉而坐,阅览书籍的温馨情景;二楼、三楼均设计了卧室、客厅,精巧的储藏室、卫生间,每层的外伸阳台均在不同方位,显得整体错落有致;各厅室之间有门可直接通行,也可通过阳台出入,室内均设有夹墙取暖设备,房间采光比较好,整个小楼的造型布局在今天看来仍很先进洋派。房屋还装了当时颇为少见的钢窗,站在高层四楼突出一角的阳台上望风,还可看到喜洲镇的全貌。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在喜洲还有一座仅存的一进四院五重堂(寓意“进士”)建于明代的赵府,只可惜年久失修,现在成了许多人家居住的大杂院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转载]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