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出这句话,唐僧究竟是胆小还是无耻?

 快乐老年435 2016-08-14

文/萌书生

说出这句话,唐僧究竟是胆小还是无耻?前面的篇章曾提到唐僧好色这一问题,相信朋友们对唐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要讲的这件事,相信朋友们读完之后,对唐僧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

讲唐僧好色的时候,相信很多朋友会认为我在“黑”唐僧,是不是“黑”,相信朋友们心知肚明。本文也会让朋友们感觉到“黑”唐僧。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是事实,不容分辨,吴承恩先生笔下的唐僧就是那样,我们不能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看了题目,朋友们清楚我要讲什么。本文讲一下唐僧究竟是胆小,还是无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唐僧被吓之后,讲出了他踏上取经路以来最无耻的一句话。孙悟空让众神转移1111名孩子之后,变做小蜜蜂与唐僧一起去觐见比丘国国王。唐僧走后,悟空得知,国丈打算用唐僧心肝煎汤做药引,送服他炼制的仙药,保国王万年之寿。孙悟空听后,着急回到宿地,告知唐僧、猪八戒、沙悟净这件事。唐僧听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原著道:

“三藏战兢兢的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悟空道:若要好,大做小。沙僧道:怎么叫做大做小?行者道: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方可保全。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行者道:既如此,不必迟疑。”

“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这话,像是一个大德高僧口中说出来的吗?这要从一个地痞无赖嘴里说出来,朋友们都觉得正常,可这是唐僧说的。想一下他之前的表现,骂孙悟空懒、骂孙悟空是泼猴、骂孙悟空种种不善等等,甚至赶孙悟空走。可现在却怂了,主动要做孙猴子的徒子徒孙。这是胆小怕死?还是无耻下作?相信朋友们都会认同唐僧“无耻下作”。当然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伪君子。

每次想到唐僧的“无耻下作”,我都要念几声“阿弥陀佛”,因为有朋友要批评我辱佛。我辱佛了吗?没有,我说的是事实,并且那会唐僧还不是佛。

好吧,既然看见说唐僧“无耻下作”不高兴,那咱们帮唐僧找几点说这句话的理由,比如:怕自己死了没办法取经;怕辜负了唐王的重托;怕对不起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徒弟;怕辜负了仙佛们的一片苦心……等等。

可这些理由都不足以抵消唐僧此处的无耻下作,这些理由也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相信吴承恩先生的本意也不是让朋友们帮唐僧找做出“无耻下作”之事的理由。

说出这句话,唐僧究竟是胆小还是无耻?当然,唐僧说这话还是有一个理由可找,因为孙悟空说的是“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方可保全”,正因这句话,唐僧才说出了那“无耻下作”的话。这个理由成立吗?显然不成立。为何?因为唐僧说的是:“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而不是说:“你若救得我命,一切依你”。

吴承恩先生为何要写唐僧的“无耻下作”呢?因为他要写佛教的伟大。

众所周知,唐僧身上具备了几乎所有人的缺点。取经之前的唐僧虽是凡间的大德高僧,可他毕竟是凡人,毕竟没有足够的阅历。严格意义上讲,唐僧称不上高僧,能去取经,只是天命使然罢了。真实的唐僧就是朋友们看到的懦弱、不堪等,甚至是“无耻下作”。而《西游记》主题就是取经之后修成正果。假如唐僧是完美的,小说情节怎么写?没办法写。一个完美的高僧去取经,修成正果只是身份变了,这样的小说,大家喜欢看吗?不喜欢。所以,吴承恩先生要把唐僧最阴暗的一面写出来,让朋友们去批判。当唐僧师徒达到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经后,唐僧成佛,他在取经路上阴暗的一面也就不存在了。这一点也是我解读《西游记》的主题“心空局变”。唯有心空,才能局变,唐僧师徒的人生格局发生变化,天庭和灵山的大局发生变化。

最后呢,我们来看孙悟空怎样做的。孙悟空没有接唐僧的话,他不想接,他也没办法接,他没有那么高的情商,他压根也不想搭理这个怕死的师父。以前的唐僧哭鼻子,孙悟空说他怂包。久而久之,孙悟空也习惯了唐僧的做派。相信朋友们也都习惯了。

有了承诺就要兑现,孙悟空救了唐僧,唐僧兑现诺言了?当然没有,他本就是无耻下作之徒,怎会兑现随口说说的、所谓的“承诺”呢。

说出这句话,唐僧究竟是胆小还是无耻?这样的唐僧,朋友们一定看不起他、鄙视他。可唐僧必须要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修成正果之后的变化,才能彰显佛教的伟大。(文/萌书生)

想从第一篇看起?请关注我,“心空局变《西游记》”等你来辩。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