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县传统砌灶习俗

 仙人叠石 2016-08-14

沙县传统砌灶习俗


三明风俗:沙县传统砌灶习俗

横体灶示意图

三明风俗:沙县传统砌灶习俗

三角灶示意图

●王柳儿

“民以食为天,食以灶为先。”灶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是由上古时期的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之首燧人氏发明。灶,从火从土,古人在土里挖个坑架上陶瓦陶瓮,生火烤熟食物,这就是灶的雏形。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以群落聚居,在居住地垒起几块石头架上陶锅烹煮食物,称为火塘。是远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走向文明聚居的历史产物。

传统习俗

灶台,沙县方言称“鼎灶”。在儿时的记忆中,曾经看见父亲帮人夯土灶的情景,先用木板将土灶外形固定,然后在黄土中掺入一些沙石,倒入模板内夯实,留出灶膛空洞,内糊上灰土,再用砖头砌出灶眼、铺砌好灶面后架上铁锅,这样,一个简易实用的土灶就形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每家每户几乎都建新房或改建厨房,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投师学了建筑(泥瓦工),渐渐对灶台砌筑及民间习俗有所了解。新房建好以后,房主一般会择吉日请人砌新灶,砌灶的头一天晚上,工匠师傅用砖头将锅灶平面的底层摆好,命人将泥浆拌好备用,午夜子时即晚上11点过后,房主在新灶体底部四周分别放入一个铜钱,点烛烧香,燃放爆竹后,便开始动工。民间砌灶有子时动工、凌晨卯时进火的习俗,因此工匠师傅必须在晚上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熟练完成各项工作(灶台初坯制作),卯时一到,架上锅举行进火仪式,房主将媳妇从娘家取来的“火种”(用红纸包好的火柴)在房屋前大坪上生起火把(俗称“当天爝火”),伸入新灶膛内,火势开始熊熊燃起,媳妇首先在锅里炒芝麻、黑豆,预祝“大发”,再煮鸡蛋、粉干、豆腐等,宴请工匠师傅及亲戚朋友。如果是兄弟分家,长辈必须将家中所有房屋、财物、田产等均分,每人添置一套炊具、餐具等,择吉日砌新灶分家,分家当天黎明前母亲要为每个儿子炊好一甑米饭,一只熟鸡,然后奉饭甑到各人新屋。各媳妇立刻在属于自己的新灶起火煮饭,娘家则送来各种食物和礼物,有米冻、豆腐、豆芽、笋四大盆;腌蛋、豆豉仔、冰糖、龙眼四大瓫,成套的碗、箸、羹匙、杯子、碟子、盆子等,还有粉干、小猪崽、一对雏鸡(俗称“鸡种”)、布料、鞋子及贺联等。

灶台砌筑

民间灶台种类繁多,多种多样,由最初的火塘,演变成土夯的、石垒的、砖砌的、大理石的到用高科技材料组合成的集成灶等等。其中,砖砌(青砖)灶台历史最悠久,也最具代表性。

鉴于厨房场地限制等因素,灶台可设计为横体灶、直体灶、斜体灶、三角灶和多边形灶;灶眼有单眼、双眼和多眼,具体可细分为单锅独灶(单眼单锅)、双锅灶(单眼双锅)、多锅灶(单眼多锅、两眼多锅)等等。其大小形制则是根据每家每户各方面的条件来进行设计。灶台铺面大多选用石灰、水泥、红砖、瓷砖、花岗岩等材料。

不管是那种形状的灶,一要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因地垒砌,二要达到节柴旺火的目的,三要考虑到美观实用的效果,有一定的学问和规制。当然,垒砖砌灶也讲究个风水,以免走失财气,灶门不能朝东,东方属木,火烧木肯定不行,灶门也不能朝北,因为北方属水,水浇火也不行,所以灶门只能朝南和朝西。灶台高度一般控制在70-80厘米之间(约十一或十二层砖),灶体外形采用整砖砌筑,不使用断砖,勾缝后才能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以传统横体灶砌筑为例:灶台底部长为六块半砖(约1.6米),宽为四块砖(约1米),灶眼一侧转至烟囱底座位置时,再凸出一块砖,烟囱底座边缘的垂直线必须对着屋顶檁条的边缘,也就是说烟囱绝对不能碰到屋顶上的檩条,所有这些在砌灶前应该规划好,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才可以有条不紊的操作。施工时,灶台底面平砌一层砖后开始立着砌,煮饭一侧留出约18×18(厘米)的取暖口(烤鞋用)一个,立砌两层砖后内空填入沙土夯实,平铺一层砖后开始砌灶膛、灶眼(俗称“灶窟”,宽约20厘米、高四层砖),四围大出原墙体两厘米左右,最后到灶眼压顶即灶台面铺砌时再大出原墙体2-4厘米左右,灶台雏形基本形成。紧接着进行灶神台和烟囱方面的施工,直至灶台粗坯完工。下一步,将进行灶膛和外部勾缝的施工。

灶好不好,在于砌灶师傅手艺精不精,整个灶台的关键技术在于灶膛(俗称“灶腹”)的砌筑,无法在施工前设计,全靠工匠师傅临场发挥应对,凭借记忆用手工一步步完成,灶膛的高度、厚度、角度、弧度泥浆的抹涂以及灶台上面铁锅摆放的位置必须恰到好处。灶膛砌得太大,达不到省柴的效果,浪费资源,灶膛砌得太小太低,烧火时会往外面冒烟,烧不着火。垒砌前锅至后锅的烟道(俗称“过江龙”)时,顶部要比灶眼顶部稍高一些;后锅至烟囱的烟道也要比前面的烟道稍高一些,这样才不会往外跑烟。否则就会留下后遗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祭灶神

灶台边上的灶神台(俗称“灶神公盘”),供奉着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传说是古代汉族祭俗中所祭的五种神祇(灶神、门神、井神、厕神、中溜神)之一,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是因除了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他的神圣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农历腊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廿三日晚举行“祭灶神”仪式(方言称“送灶神公上天”)。将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刷洗烟囱、灶台等,贴上新的灶神年画,横批为“奏善堂”,左右联是“上天奏善事,回家降吉祥”。摆上三牲(鸡、猪、鱼肉)、灶糖(麦芽糖)、灶饼,倒上老酒、清茶等,然后点蜡烛、敬清香、放爆竹、谓之送灶神上天。用又黏又甜的麦芽糖等做供品,目的主要是要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把坏话丢一边。

除夕夜,合家团聚,以送灶神的形式将灶神请回,焚香、放爆竹迎接灶神,随之生起灶火,烹煮乡土美味,宴前将灶膛内余火覆盖,暖暖地聚在灶膛内,称为“储火种”,以示来年红红火火。一家人围坐在灶台旁的饭桌上品尝着家乡的美味佳肴,年夜饭宴毕,长辈给未成年的子女分发红包(压岁钱),并弃旧灯笼挂新灯笼,取除旧迎新之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灶台就渐渐减少了。这块与寻常百姓之家密不可分的一席方寸之地,见证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发展历程,融汇了自然万物之精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