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画画—64岁从未学过画的妈妈邵炳凤的艺术

 无心生大用 2016-08-15

  

    妈妈拿起画笔是一个偶然,而我们发现她有这样的艺术天分也是一个偶然。

    那一年是2006年,我和我先生石荣强都在南艺读研,租了一个院子在长江中心的一个叫江心洲的小岛上,爸妈带孩子来南京玩,住在这个宁静的江边小院。

    一天我们出门,妈和孩子在家,等晚上归来,竟发现桌上有一张画在卡纸上的画,上面的形象是妈和儿子的合影,是根据一张照片写生而来的,颇有几分肖似,但却显得稚拙并略带变形的意味,生动而又安静。我们俩面面相觑,惊讶的问道:“妈,这是你画的?”妈妈说:“我瞎画的”,我先生惊呼道:“这怎么是瞎画呢?画的太棒了,象极了英国绘画大师大卫·霍克尼。”

     此后在我们的鼓励下,妈妈便热火朝天的画起来,象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物语系列、喜事系列、生活系列、那个年代系列等纷纷出炉,几年下来,细细一数,竟有一百多张了。

     再后来,我们把她的作品介绍给我们绘画圈的朋友,朋友看了无不惊讶,并赞赏有加,又把她的作品发到网上,更是得到众多网友的激赏,妈妈有了这些鼓励,画的更来劲了。

     妈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她年轻时当过农民,出过很多力,也吃了不少的苦,后来又做过绣花工和小学教师,再后来又做了很多年的会计,也许妈妈的基本功是从她做绣花工时打下的吧!

     妈妈画画没有任何功利心,她画画时心态平静,内心塌实,会忘记烦恼,在一定程度上涤除掉家务活所带来的疲惫,甚至还成了治愈身体不适的良方。

     再回过头来看看妈妈的作品,其中的形象,多以自己的生活为创作原本,其描绘形象的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又全然不落入学院派写实手法的俗套和教条,更为神奇的是作品中呈现出的人物形象似象非象、亦庄亦谐,淡漠的表情中又透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执着和荒诞。猛的一看,象是民间绘画,仔细一瞧,却又非民间画工集体思维的模式。如果和专业画家比较,其中的变形手法和绘画语言显然有着陌生化的风格取向,最为重要的是,作品所呈现出的单纯执着、朴素自然、真诚率意,毫不做作的特点便足以使人感动。

     因此,妈妈的画是真正的绿色绘画,这些作品没有美院的“农药”和“化肥”,不添加世俗画院的“激素”和“增白剂”,更没有商品绘画中的“三聚氢胺”和“瘦肉精”,她本着自己骨子里的质朴和对绘画的热爱,用心去触摸这世间一颗颗活生生的灵魂,把他们一一展现出来,以一种新鲜的姿态。

     祝愿妈妈寿比南山,祝愿她的艺术之树枝繁叶茂,桃李芬芳。

                                                           

                                                                                   毕可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