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帘幽梦思君来 ——读张潮《幽梦影》有感

 泉镜 2016-08-15
                                  一帘幽梦思君来
                         ——读张潮《幽梦影》有感

       清代张潮,字山来,号心斋。
       著有《幽梦影》一书,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
       幽也,乃曲径通幽识得禅房花木之幽情,是为闲逸之语也。
       梦也,乃庄生迷蝶苦寻人生世相之幻梦,是为千古之思也。
       影也,乃月下独酌自娱自乐自恼之孤影,是为自怜之词也。
时而清愁萦怀,“邀月言愁,良夜孤眠”,一夜蛩音却道也道不尽幽人暗恨;时而闲散安恬,“松下听琴,月下听箫”,任那一缕茶香温润了一日的时光;时而凝神细思,“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禅机不可参透便又胡思乱语,说甚么“闲人园亭,不妨与住宅相远”,说甚么“言妻子难言之情,乃为密友”,又说甚么“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尽是些痴人说梦,自呓自语,却惹来好友旧识诸多应和,你一言我一句,顿生无穷乐趣。试想清代若早有微信朋友圈,也不知这些话唠子要聊上几个不眠不休之夜,又留下多少文人佳话。
       一人做梦,众人赏梦,朋友们点赞评论,各显神通。
       或为应和之词,文人相慕而不相轻,相惜而不相妒。张潮曰:“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密友不必定是刎颈之交,大率虽千百里之遥,皆可相信,而不为浮言所动……”石天外当即应和:“如此密友,人生能得几人?仆愿心斋先生当之。”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亦有如此心扉袒露之际,三五寻常字便也胜过千言万语,温暖慰藉。又如,张潮醉心前代诗文,却陷入无法与过世诗人结交的遗憾,纪伯紫安慰道:“君之前生,或竟是渊明、东坡诸人,亦未可知。”顾天石曰:“具此襟情,百年后当有恨不与心斋周旋者,能吾幸矣。”庞天池曰:“我独恨古人不见心斋。”论前生或为诗词翘楚,论后世或流芳千古,论今生则庆幸与君相识,人生能有多少真正欣赏自己的知音,伯牙得一子期足矣,而张潮真是幸之又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朋友的只言片语,不禁让人想象心斋先生是怎样一个让人掏心置腹的谦谦君子。
      亦或为承接之言,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由一字一语而道尽世间百态。张潮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面对这般万籁有声的仙乐之境,友人黄仙裳一语中的:“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纵有悠游之心,然身居闹市亦为不可,朱菊山不由叹惋:“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钢筋水泥之中,公寓高楼之上,只隐约听得电梯开阖之声,车流鸣笛之音,安得莺啼蝉鸣、风吟雨颂?於我心有戚戚焉。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读至此处,想一白头老翁独倚窗边,旁观他人儿孙之福,自己却欲归不得。心中悯然,脑海浮现纳兰容若的句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显示全文
                                  一帘幽梦思君来
                         ——读张潮《幽梦影》有感

       清代张潮,字山来,号心斋。
       著有《幽梦影》一书,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
       幽也,乃曲径通幽识得禅房花木之幽情,是为闲逸之语也。
       梦也,乃庄生迷蝶苦寻人生世相之幻梦,是为千古之思也。
       影也,乃月下独酌自娱自乐自恼之孤影,是为自怜之词也。
时而清愁萦怀,“邀月言愁,良夜孤眠”,一夜蛩音却道也道不尽幽人暗恨;时而闲散安恬,“松下听琴,月下听箫”,任那一缕茶香温润了一日的时光;时而凝神细思,“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禅机不可参透便又胡思乱语,说甚么“闲人园亭,不妨与住宅相远”,说甚么“言妻子难言之情,乃为密友”,又说甚么“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尽是些痴人说梦,自呓自语,却惹来好友旧识诸多应和,你一言我一句,顿生无穷乐趣。试想清代若早有微信朋友圈,也不知这些话唠子要聊上几个不眠不休之夜,又留下多少文人佳话。
       一人做梦,众人赏梦,朋友们点赞评论,各显神通。
       或为应和之词,文人相慕而不相轻,相惜而不相妒。张潮曰:“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密友不必定是刎颈之交,大率虽千百里之遥,皆可相信,而不为浮言所动……”石天外当即应和:“如此密友,人生能得几人?仆愿心斋先生当之。”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亦有如此心扉袒露之际,三五寻常字便也胜过千言万语,温暖慰藉。又如,张潮醉心前代诗文,却陷入无法与过世诗人结交的遗憾,纪伯紫安慰道:“君之前生,或竟是渊明、东坡诸人,亦未可知。”顾天石曰:“具此襟情,百年后当有恨不与心斋周旋者,能吾幸矣。”庞天池曰:“我独恨古人不见心斋。”论前生或为诗词翘楚,论后世或流芳千古,论今生则庆幸与君相识,人生能有多少真正欣赏自己的知音,伯牙得一子期足矣,而张潮真是幸之又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朋友的只言片语,不禁让人想象心斋先生是怎样一个让人掏心置腹的谦谦君子。
      亦或为承接之言,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由一字一语而道尽世间百态。张潮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面对这般万籁有声的仙乐之境,友人黄仙裳一语中的:“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纵有悠游之心,然身居闹市亦为不可,朱菊山不由叹惋:“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钢筋水泥之中,公寓高楼之上,只隐约听得电梯开阖之声,车流鸣笛之音,安得莺啼蝉鸣、风吟雨颂?於我心有戚戚焉。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读至此处,想一白头老翁独倚窗边,旁观他人儿孙之福,自己却欲归不得。心中悯然,脑海浮现纳兰容若的句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有些声响最易撩拨起人生的伤怀感触,幽愁暗恨如何诉,此时无声胜有声。想至此处,留下几行旁批,忍不住加入张潮朋友圈热热闹闹的讨论,试想若张潮、朱菊山、张竹坡等人能从书卷中走来,我亦愿砌一壶百年老茶,与他们围炉夜聊,而这也只能托付予无边无际无时空无界限的一场“幽梦”了!
       又有反驳之论,逗趣之语,戏谑不经,神出鬼没的清代段子手们频频现身。张潮突发奇想发了一条说说:“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没想到朋友圈炸开了锅,弟木山曰:“岂不闻‘心不在焉,听而不闻’乎?兄欺诳我哉!”所谓“诳”,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如此惊异之态、轻狂之语,让人忍俊不禁。张竹坡曰:“心能自信。”心明方能耳净,此四字境界又高一层。又如,张潮感叹美人的英年早逝让人伤怀,不料被朱其恭讥讽“美人必见其发白齿豁而后快耶?”真是快人快语,心下窃笑。再如,张潮认为“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朱其恭曰:“以不戒酒之方外,遇不通文之红裙,必有可观。”想必这又得衍生出一段红尘往事。释浮村曰:“得居士此论,我辈可放心豪饮矣。”大碗喝酒自与居士所论并无关系,却平添了几分任性,几分洒脱。
       书中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介于少年的猎奇与中年的沉稳之间,我所读到的更多是文人身上未曾被现实磨损的浪漫情怀。人世悲欢沉浮,如梦;知交聚散离合,如梦;与古人意会神交,亦如梦。这是一场穿越到清代初年的幽梦,手已释卷,心却不愿醒来。而今通讯自不可与当年同语,想来却无多少知交,能如张竹坡等人般偶入这一帘幽梦,不禁兴尽悲来。
       幽梦小斋,既已在此,汝知否?来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