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昵称535749 2016-08-15

2016-08-13 00:02 | 豆瓣:星星的插图

可惜,还是没有找到一根清晰的线。只是将能想起来的片段统统都记下来而已。

第一部分是我画插图时总结出来的文章的关键词;第二部分是一些画插图和读文章时记下的题外话。

插图涉及到《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里的这些文章:

《独此一声》

《收起你的兰花指》

《狗是土狗》

《房东与狗》

《关于她的片段》

《追赶》

《明天没有鸡蛋吃》

《如厕记》

《再去买一瓶来》,

《大姐》

《二姐》

《三姐》

《归去来兮》

《薄荷》

《快餐店的日与夜》

《张丽娜》。

另外,《霜花》不在这两本书里面。

如果你都读过邓安庆的这些文章,要好一点。如果没有,继续读下去我好怕浪费你的时间。

画这些插图,如果脑子里面有现成的图,我会直接画下来。就画在打印下来的文章上。如果没有,我就总结文章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寻找。下面就是这些文章的关键词。

《独此一声》,我得到的关键词是“自残”。我画了一个嘴里塞进去石头的青年。有时候,我不太敢说话,说话之前总要小心的斟酌,考虑到最可怕的后果。但结果仍然无济于事。总是出口伤了人或者引出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而自己设想的那个想要的结果呢,基本上都达不到。那时候总觉得嘴巴里有一块石头,永远吐不出去,也咽不下来。当然,渐渐发现,没有关系,不管说什么,一定要说心里说的话。说不出来的时候,慢慢想,慢慢想。或者,干脆就不说话。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另一张图片大概是厌恶自己的身体吧。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收起你的兰花指》,我画的是性。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老鼠印象深刻的不是其他,而是它的从毛茸茸的身躯上伸出来的尾巴。那里没有毛,只有肉,或者只有少许的毛。我伸手抓住过老鼠的尾巴,它的体温在尾巴上隔着一层老鼠的皮肤依然是清楚可感知,同时能清楚触碰到的还有鼠皮下面一节一节尾巴内部硬硬的骨头(也可能不是骨头)。表皮下面是硬硬的东西,我联想到了人体的器官。少年时候对性是困惑的,关于性的一切都是朦胧的,像没有拨开云雾的地图,但是,能用身体触碰到。我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堂哥为什么会忽然靠过来,(堂哥自己的或许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为什么堂哥的鸟为什么会变大变硬,挺翘地戳到自己的肚脐眼处,之后却会缩成一团。我只是靠在墙边,和老鼠一起。。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狗是土狗》我得到的关键词则是“无力”。对日出日落的无力,对山河沉降的无力,对花开花谢的无力,对叶枯叶荣的无力。跟着我的老狗要死了,如果有医生,如果我能照顾着它,如果再喂它一顿,或许它应该能活一些日子。但,又能怎样呢?它已经老了。我能看到它前面食盆里盛着满满的一碗死亡。我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看着它把这死亡吃了下去。这种无力感实在是令人沉痛的。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而《归去来兮》里的姑姑,只是另外一条老狗。

画《归去来兮》时,我实在无法面对姑姑的面目,我只能选择她的背影,轻飘飘的飘上墙端,随时可能被风带走。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如厕记》要轻松一些。就是“黑夜”和“月白”,当然,还有走夜路的恐惧。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夏天月亮圆的时候,月光可以照得四周像白天一样明亮,几乎可以看见白天能看见的东西。但上厕所还是会带一把手电筒。点开,向上,能射出一道又长又远的光柱来,像《星球大战》里面的光剑,直抵星空。对夜里光的欢喜是因为对黑暗的恐惧。那些漆黑的东西填满了所有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我担心那些黑暗的幕布里会蹦出什么鬼怪和妖魔来。虽然从未看见过它们蹦出来时的真面目,但是依然害怕。万一真的就有呢?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黑和白,就是这幅画的全部了。

《追赶》是我很没办法面对的一幅画。最弱的画就是这种吧,白素素的描绘一个场景。但是我很想给作者一个安慰。或者说,其实我也很想给自己一个安慰。我曾经试着问过自己什么时候能给我的妈妈和爸爸画一张画。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脑子竟然一片空白。我记得《拯救大兵瑞恩》里瑞恩跟米勒上尉在最后一战前聊天时说,他没办法记起哥哥们的脸来。米勒上尉说,你应该想想过去发生的事,想想那些细节,你就能记起来。我试着去回想我的童年。但是我发现进行不下去,因为无论如何回想最后总会回到“亏欠”。我没办法画亏欠,我也不想画亏欠。我选择了这张最直接的装车和卸载——我是目睹过他们的辛劳的。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明天没有鸡蛋吃》说的应该是一个我和一只母鸡的爱情故事。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看不见的小孩》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关于她的片段》

我很怕给人画画。尤其是对于朋友有情感在里面的人。画出来我喜欢她也喜欢最好了,她喜欢我不喜欢也没有关系,但万一我觉得很好可是她不喜欢呢,双方都不喜欢就更糟糕了。有朋友看到我在画画,就叫我,让我给她画一张,给朋友画一张,给她的小孩也画一张。我只能都拒绝了。我就轻轻松松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画就好了。所以,提笔画《关于她的片段》,实在是胆子太大了。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某个人。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房东与狗》我选的是“牢笼”。我应该是在牢笼里面的,但我是自愿进去的。我是讨厌甚至憎恶房东的。我要冲她叫。但事实上我们谁也伤害不了谁。她还要我的房租,我还得住她的房子。我们就这样畸形地支撑的彼此。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大姐》《二姐》《三姐》,大姐有些模糊,我喜欢二姐,三姐最清高,最悠远,可以谈心,但是近不得。最终我没有画大姐,也没有画三姐,我画了二姐,而且画了好多张。完全是按我自己来画的。她笨笨的,我也是笨笨的,二姐有自己的世界,我也总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命都有很多很多的幻想,没有一条实际的,但是愿意沉浸在里面不出来。因为出来总是被欺负,被别人欺负,被这个世界欺负。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我以为二姐真的要带我去坐班车,然后带我离开那个已经有些厌烦的地方。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快餐店的日与夜》

这里我倒是想说说,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受,那两家洋快餐店总是让人觉得很自由,没有人会管你点不点餐,是等人、是休息还是干嘛,多晚走也都没关系。但是其他的店总是让人紧张。因为总有人过来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里需要消费才能占位子”,“请不要这样”,“请不要那样”。我也听说有上班的白领中午会跑到宜家的床上用品区去午睡,不会有人来管。在一些其他的店这也是不太可能的。我自己也蛮喜欢那种氛围。只有那时候会有一点点觉得自己真的像“上帝”。画快餐店,直接画各色的人就好了。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张丽娜》应该是距离吧。她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薄荷》和《霜花》让我看到那个不太敢表露自己感情的自己。好像邓安庆也是这样的。所以只是在远处默默地看,远远地想。这样的结果就是她永远不会成为我的女朋友。但是又能怎样呢?我好像就是这个样子的。离我远去就离我远去吧,心里面还是可以偷偷保存一个的。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霜花》让我回想起校园里的广播声,那时候的歌真难听,有个女孩的声音真好听。好想回去再听听。


《山中的糖果》和《柔软的距离》之插图

总的来说,画《柔软的距离》要比《山中的糖果》轻松一些。原因是《糖果》是个任务,要交稿的。而《距离》不是,书已经出版了,我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画,不喜欢的就不画。回头去看一年前的《糖果》,有些触目惊心。当我看到安庆在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和母亲”时,我的心咯噔一下,然后开始想找一个地缝转进去。《距离》多少要好一些。嗯,要好一些。

画插图用的材料是:水彩纸,黑墨水,毛笔,水笔。都是A4纸大小。

题外的话:

豆瓣

我看自己注册豆瓣的日期,自己也吓了一跳,竟然是在2008年的12月!12月,嗯,这个时间已经开学了,但是又还没有到期末考试,应该是最无聊的时候吧。

豆瓣有一个这样的好处,就是吃过了鸡蛋觉得好吃,还可以上来看看母鸡的照片,跟母鸡聊聊天,说说下蛋时的心情。母鸡们也会互相分享下蛋心得。下了新的蛋也会“咯咯哒!”呼唤朋友们来自己的窝里头看,并互相祝贺:“咯咯哒!”“咯咯哒!”而且很多新的小母鸡也在各种鼓励下开始下自己的蛋了。

真好!

(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好处。)

为什么是黑白的

因为那个时候(2015年)还没有开始画彩色的。

才华横溢和聪明的人

什么是才华?什么是聪明?能别人所不能就是才华。知道自己的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是聪明。安庆就是才华横溢的人,聪明的人。

插图和文章是什么关系?

我觉得应该是能独立但又相通的关系。很多插图独立出来就死了。忽然想起来木心说《红楼梦》里的诗像水草,放在水里,好看,取出来就不好了。要是这些东西取出来也能活,是不是更好呢?至少,对于画插图的人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吧。

散文还是小说

安庆的散文有些在看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感觉。平凡的事情和物件,被他组合起来,总能散发出令人着迷的气息。也有人说是像侯孝贤。我觉得还是像小津安二郎多一点。哈哈!其实,最重要的,像自己,写自己心安的东西,就好了,管他像谁呢。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