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升学率最高的华伦中学校长:懂了这两点,才能懂孩子!

 0709思齐 2016-08-15

 


插图/林捷冬校长

  本文为2016年8月11日,福州华伦中学校长林捷冬受邀参加【自然的恩典】青少年成长夏令营天津场精彩演讲整理。



  我是林捷冬,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保险公司、人民银行、保监会工作, 2002年从保监会辞职专门从事教育。我们机构现在有三种教育形态,一是学历制学校,二是培训学校,三是家庭教育。学历制学校就是福州华伦中学。


  我个人的经历在教育界是很少有的,做教育的同时涵盖三种教育形态的也是非常少的,正因为这样的背景使得我有机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教育进行思考和实践。

插图/千人户外课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我在教育上能有今天这样的成长,两个孩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在帮助我成长。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有一个使命,就是来完善父母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提供机会让我们成为更有智慧的家长。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两个孩子。


  我们每一天活得忙忙碌碌,无非就是两件事,一件是想,另一件就是做。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经常想归想,做归做,这个就比较麻烦,很多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要带着思考去实践,这是我们每个人要修炼的。

插图/美丽的义工老师

  比如今天我们来这里学习,我们会吸收到很好的观念,就要思考回去怎么做,要带着思考去实践,如果想归想做归做就白学了。今天,我把自己教育成长路上的一些感受心得跟大家作个交流。


  说不出来做不到,说不清楚做不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明白某些事情,但是叫我们说,有的说不出来,有的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如何做得好?说不出来如何做的到?


  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对于事物的理解,要努力说的出来,说的清楚。有个建议:当问问题时,要努力用15个字以内表述出来,当努力去把问题变成15个字以内可以表述出来的时候,往往答案就已经有了。说不出来做不到,说不清楚做不好,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准则。

插图/能量早操

◆  ◆  ◆  ◆  ◆  

懂孩子和了解孩子的区别

  人有最原始的两大情感需求,也是一辈子都在追求的东西:安全和成长。大家有没有看到,人生下来为什么哭?因为感到不安全,人从受精卵开始到老去的那一天,一辈子都在成长,当然,是在安全情况下的成长。


  这两个东西是在不断打破平衡的情况下进行的,就像一个人的行走,是在不断打破平衡但又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往前走的,成长是在相对安全情况下的成长,如果安全但没有成长,或有很快的成长但不安全,都不行


  一个人最主要的安全感来自于爱,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一个是成长

插图/义工老师打扫垃圾

  毫无疑问,大家都很爱孩子。请问大家,我们如何爱好孩子?爱好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大家所说的信任、尊重、理解、包容,等等,都没有错。跟人有关的东西,往往不存在绝对的对错,所以我们只是分享,不要纠结于对错。


  我认为爱好孩子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懂孩子


  你们会比我更了解你们的孩子,但是未必比我更懂你们的孩子,了解孩子更多是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他的性格特点,而懂孩子则是认识到最本质的部分,人性的层面,也就是只要是孩子就都有的东西。

插图/天真可爱的孩子

  比如,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懒,其实只是孩子不喜欢做某些事,但不代表孩子是个懒惰的人。所以说,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不喜欢做的事情。大人也一样,不喜欢做的事,表现出来就是懒惰的,但不代表就是个懒惰的人。


  中国的孩子绝大部分不喜欢学习,请问大家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我们天天说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但不知道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就像一部汽车要跑,却不知道它该加什么油,需要什么样的动力,怎么能行呢?

插图/放飞希望

  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怎样才会喜欢学习?有的说努力学习才能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才会有房子住,才会有好生活。在我们小的时候,这些物质的需求确实是很大的动力,但是对于今天的孩子,他们很难去感受这些的。


  他们觉得不工作也挺好,可以整天在家玩游戏,他们根本不担心未来会没有地方住,或活不下去。孩子说我现在不学习、不工作,我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所以,物质层面的需求,很难有持久的动力,那么,孩子学习的动力在哪里呢?一个人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持久的动力一定是来自做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快乐认不认可?

 插图/你好!

◆  ◆  ◆  ◆  ◆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否快乐

   我们现在的孩子快乐吗?学习快乐吗?我们说妈妈的笑是孩子的春天,如果妈妈不快乐,那么孩子是很难有快乐的。所以,我们只要了解妈妈快不快乐就知道孩子快不快乐。做个调查,孩子考40分你会快乐吗?考70分会快乐吗?考98分快乐吗?考100分快乐吗?


  孩子考了100分家长是会快乐的。但快乐多久?是一个晚上还是一个礼拜?还是下次考试之前?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考了80分很快乐,有的孩子考了98分都不一定敢回家,原因在哪里?


  不在于成绩高低,而在于我们对成绩的看法。今天整个社会普遍对于成绩的看法,导致孩子很少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快乐,所以今天绝大部分孩子不喜欢学习。只要改变对成绩的看法,情况就会有不同。

插图/共同唱响国歌

  大家怕不怕考试?假如保证大家都能考100分,大家还怕不怕?所以大家怕的不是考试,怕的是考不好。而同样考不好,有人痛苦,有人却不会,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考不好之后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孩子们怕的不是考试,怕的是考不好之后家长和老师对于成绩的看法。


  所以,要想让孩子不怕考试,只要家长和老师改变对孩子成绩的看法,就能改变孩子对考试恐惧的状态。这里,还要进一步探讨下考试的本质,考试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通常会认为通过考试看看孩子吸收了多少,有哪些没有掌握好。如果只是这样,成绩低,自然就痛苦。


  考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确定下一阶段学习和工作的目标。我曾经辅导过一个高一的孩子,有一天他妈妈来找我,说她孩子英语语文都很好,数学老是考不好,然后我问最近一次考多少,她说52分。孩子下课了我就把他叫过来,我说你很怕数学?他说是。

插图/我可爱吗?

  我问他你觉得数学考到多少分就够了,他说80分,我说你能不能考到,大家猜他怎么回答?他根本就不回答。我问你下次考试是什么时候,他说两周后,我问他你觉得两周后你能考多少?他也不回答。


  我问他53分能不能考到?他马上点头,这会儿心就安了。我接着问,你觉得能考多少啊?他说考57分应该没有问题,然后我说你看两周之后考57分,进步多少分?5分,一个月后呢?两个月之后呢?能进步多少?算一算就明白了。就算每周进步一分,一年就可以进步50分。


  所以,最关键的是不管他现在脚踩什么地方,一定要给他希望和信心,有了信心他才会去做感觉自己完全有可能考到80分,他就去做。过了两周,有天傍晚,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我儿子这次考试考了62分,太感谢你了,他回来非常高兴。

插图/大声喊出心中的梦想


  其实孩子考多少分不重要,最重要是感觉有了。然后我给孩子打电话,鼓励了一下,提醒他可能会有反复,是正常的。三个月后,这个孩子的数学就没有低过80分。


  所以考试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下一阶段学习和工作的目标,目标怎么定呢?要跳一跳够得着。如果他现在只能考52分,但是你叫他考72分怎么能考到?


  所以我们真的懂孩子吗?当我们懂了,不管考多少都会接受,当我们懂了才会接纳孩子不愿意学习这件事,当我们懂了就会接纳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活这件事。如果我们不懂、不明,又如何接纳,那样就很伪,就会有很多痛苦。所以我认为爱好孩子的前提是懂孩子

插图/老师!我要回答这个问题!

◆  ◆  ◆  ◆  ◆  

爱的1234

  我们爱孩子,可有时候为什么没有产生效果?爱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爱。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否让孩子感觉到了爱?如何让孩子感觉到爱?就是要懂孩子,懂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够爱好孩子,懂孩子实际上就是懂人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爱需要智慧,最智慧的爱就是接纳,那么如何接纳呢?我们总结了个“爱的1234”,就是1个字、2个字、3个字、4个字。

插图/我的梦想已经高高飞扬

  1个字:爱。爱很重要,能够帮助孩子有安全感,当然前面有说过,让孩子感觉感觉到爱才重要。如何让孩子感觉到爱?爱需要怎样的智慧?


  2个字:接纳。接纳是一种智慧。什么叫接纳?接纳就是“我接受事情已经发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接纳不等于赞同和认可,只是我接受这个事情已经发生的事实。任何东西,只有接过来,才更好放下。那如何更好接纳呢?


  3个字:太好了。


  4个字:都不容易 

插图/爸爸的爱让我觉得安心

  我们生活中,无非面对人或事。任何事情发生,都有它正面的价值和意义,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去看到这个意义。所以,当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尤其是不太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先告诉自己“太好了!”,为什么太好了?因为成长的机会到了。


  对于人,在座的各位爸爸妈妈容易吗?孩子容易吗?站在街上的警察叔叔容易吗?扫地的阿姨容易吗?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的。


  当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是“太好了”,当我们理解任何人“都不容易”,就不会去抱怨,而是更为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就是“接纳”,这就是“”的智慧。

插图/这位同学,你的回答简直让我忍俊不禁!

  曾经,我女儿数学考班上倒数第二名,我听到后第一句话就在心里说“太好了!”,为什么?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他不摔跤你怎么教他走路?他学不来的。所以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这时候他需要我们的帮助。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意识到“太好了”,就会去帮助他、接纳他,当意识到不容易的时候就少一些抱怨。就是这么简单,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练习。明确了,不断练习,就会越来越好。


  中国的妈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她要工作,还要操持家务,孩子教育还要靠她,如果孩子有一些问题,先生往往还会责怪,真的很不容易。

插图/我像不像小公主?

  孩子在读四年级以下时,更多发展感性,妈妈多花一点时间是可以的。孩子四年级以上就更多发展理性思维,这个时候爸爸要多参与。当然,爸爸有时候确实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妈妈也要多理解。


  所以先生要理解太太“都不容易”,当然,太太也要理解先生“都不容易”,在外面打拼真的很不容易。互相理解对方“都不容易”,不抱怨,同时,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从自己做起,事情就会越来越好。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