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备】混凝土结构表面损伤的问题分析处理

 liuxinyv100 2016-08-15

  一、混凝土麻面问题

  1) 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 原因分析 :

  a.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b.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c. 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d.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e.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

  3) 预防措施:

  a. 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b.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 防止漏浆;

  c. 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d.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4) 治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二、混凝土蜂窝问题

  1) 现象:

  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

  2) 原因分析:

  a.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b.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c. 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d.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e.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休烂根,形成蜂窝。

  3) 预防措施:

  a.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b. 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一般应按表2-2规定采用,混凝土振捣应密实;

  c.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

  d.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 治理方法: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