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关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的调研及修订

 乐山136 2016-08-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修订期间,开展了针对尺寸偏差的工程实测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并参照以往工程经验,对《规范》中的各类偏差项目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简要介绍工程实测及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尺寸允许偏差的修订情况。


0

引 言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不仅影响结构的观感效果,而且影响结构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是施工质量验收不可忽视的项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GB 50204-2002)依据传统经验,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做出了规定,对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十几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新技术与新材料长足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大模板技术、定型模板技术、工具式模板技术等新型模板材料与技术、成型钢筋加工与配送等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预拌混凝土的全面推广应用及泵送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塌落度较以往显著增加,给模板工程安装质量的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合理制定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允许值,《规范》修订组在修订期间,组织部分参编单位,就现浇结构尺寸偏差进行了实际测量,并在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实际控制水平,对部分偏差项目允许值进行了调整。

详情 ↓


01
class
尺寸偏差调查方案

1.1 调查目的

通过实测实量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将实际尺寸偏差与2002版《规范》验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2002版《规范》规定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尺寸偏差指标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并对《规范》验收指标进行合理调整。

1.2 调查方案

1)《规范》修订过程中,由《规范》修订组统一组织从事工程施工、检测的部分参编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实地量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

2)对北京、广州、海口、廊坊等共计24项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实测实量。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每个工程量测三个楼层,每个楼层取墙、柱、梁、剪力墙、楼板数量的5%~10%,且不少于5个。具体量测项目和要求如表1所示,检验方法按2002版《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3)对量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判定2002版《规范》有关尺寸偏差规定的合理性;对不合理指标进行必要的修订。


02
class
柱、墙、梁轴线位置偏差分析及《规范》的调整

2.1 检测结果

将实测数据与设计值比较,求得其尺寸偏差值。柱、墙(含剪力墙)、梁的轴线位置偏差的平均值X 、标准差σ及合格点率如表2所示。


2.2 统计分析

1)根据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大体呈正态分布的规律[1],其密度函数见式(1)。


2)对于柱、梁的轴线偏差,允许尺寸偏差为8 mm时,其实测合格点率很高(梁最低,为89.5%),置信度分别为83%和90%。

3)单独对剪力墙的轴线偏差分析,按2002版《规范》的要求,其允许尺寸偏差调整为5mm,则其实测合格率为74.6%,但置信度仅为75%,且出现了11个超过1.5倍允许偏差检查点。当允许尺寸偏差调整为8 mm,检查合格点率为86%,置信度上升为88%,且未见超过1.5倍允许偏差检查点。

4)对于墙(含剪力墙)的轴线偏差,允许尺寸偏差为8 mm时,其实测合格点率也很高,且置信度为89%。

2.3 《规范》条文的修订

1)对柱、墙、梁的轴线位置偏差,根据实测数据统计分析,2002版《规范》的规定总体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大部分施工单位只要认真施工都能做到符合规范规定,同时不会给结构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或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2015版《规范》对结构构件允许偏差指标的规定仍维持2002版《规范》的要求,不做修改。

2)对剪力墙的轴线偏差,2002版《规范》的规定则略为苛刻。2015版《规范》根据现有施工水平做了适当调整,并与柱、墙、梁的轴线位置允许偏差进行协调,统一允许偏差要求为8mm。


03
class
层高垂直度偏差分析及《规范》的调整

3.1 检测结果

基于所选工程实际情况,本次调查仅对6m及以下的层高垂直度偏差进行了实测实量。层高垂直度的平均、标准差σ及合格点率如表3所示。


3.2 统计分析

根据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大体呈正态分布的规律,对于层高垂直度,按2002版《规范》的要求,允许偏差调整为8mm时,检查合格点率为76.8%,置信度为79.7%;当允许偏差调整为10mm,检查合格点率为86.1%,置信度为88%。

3.3 《规范》条文的修订

2015版《规范》根据目前建筑层高(特别是公共建筑)的实际情况,首先将层高的划分由原标准的5 m调整为6 m,同时对垂直度允许偏差做了适当调整,即等比例放大,由原来的层高划分标准为5 m,对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调整为8 mm,调整为层高划分标准为6 m,对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调整为10 mm。


04
class
全高垂直度偏差分析及《规范》的调整

4.1 检测结果

将实测数据与设计值比较,求得其尺寸偏差值。全高垂直度的平均值X 和标准差σ,以及合格点率如表4所示。


4.2 《规范》规定的修订及验证分析

根据表4的分析,同时结合2002版《规范》的修订情况,由于当时我国10 m以下的房屋建筑基本上以砖混结构为主,且超高层建筑较少,相关数据缺失,导致2002版《规范》的全高垂直度要求对10 m及以下和超高层建筑来说,偏于保守。2015版《规范》考虑国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将原标准要求的“H/1000,且≤30”修改为按300 m高度分界,分别给出全高垂直度允许偏差值计算公式,并适当放宽了超高层建筑的总偏差要求:

1)H≤300m时,全高垂直度允许偏差为H/30 000 20,单位为mm;

2)H>300 m时,全高垂直度允许偏差为H/10 000且≤80,单位为mm。此时,不同建筑高度下,新老《规范》允许偏差值对比情况如表5所示。同时,对于全高为10 m的全高垂直度,其实测平均值为12.34 mm,标准差为3.70 mm,对2002版《规范》而言,合格点率为45.8%;对2015版《规范》的要求而言,可判定其全高垂直度符合要求,且置信度为98%;实际上2015版规范对300 m以下的混凝土结构总体加严了其全高垂直度的合格要求;对于300 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考虑测量方法误差和温度、风环境的影响,新《规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放松合格指标。



05
class

柱、梁、板、墙截面尺寸偏差分析及《规范》

5.1 《规范》条文的修订

近十几年来,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有了很大变化:支模形式改变;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变化;预拌混凝土及泵送、振捣等,致使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且偏向正值(截面偏大)。同时,考虑到2015版《规范》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增加了结构实体构件尺寸偏差检验(包含柱截面尺寸、墙厚、梁高、板厚等),其尺寸偏差指标要求和检查方法与分项工程相同,对柱、梁、板、墙尺寸进行了复核性检查,因此2015版《规范》对柱、梁、板、墙的截面尺寸偏差做适当调整,偏差定为[-5 mm, 10 mm],比原《规范》略有放松。

5.2 检测验证

以[-5 mm, 10 mm]为梁、板、墙的截面尺寸偏差进行调查验证。将实测数据与设计值比较,求得其尺寸偏差值。柱、梁、板、墙的截面尺寸偏差的平均值X和标准差σ、合格点率如表6所示。可见,2015版《规范》对柱、梁、板、墙的截面尺寸偏差的规定,在基本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能保证施工质量且符合现有施工水平,其规定虽比原《规范》略有放松,但由于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增加了结构实体构件尺寸偏差检验加以复核检验,其规定合理可行。



06
class
《规范》对其他尺寸偏差的修订

6.1 电梯井洞尺寸偏差要求

考虑电梯安装工程的要求,2015版《规范》不再提出垂直度要求,同时将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的尺寸偏差,改为电梯井筒的中心位置要求,且规定中心位置尺寸偏差为[0,10 mm],电梯井筒的长、宽尺寸偏差为[0,25 mm]。

6.2 补充其他尺寸偏差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等国家标准相协调,增加了混凝土基础的截面尺寸偏差,楼梯相邻踏步高差等部分尺寸偏差要求,具体要求如表7所示。




07
class
结 论

1)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与模板形式、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及浇筑、振捣等施工控制有关。

2)2015版《规范》在工程实测实量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施工、监理、质检等有关各方意见后,对现浇结构的尺寸允许偏差作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施工单位只要认真落实相关工序,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均可达到《规范》要求。

3)现浇结构的位置和尺寸偏差的检查方法为:对结构构件的尺寸、形状参数进行实测实量,并与设计规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实测的尺寸偏差值,再将实测的偏差值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进行比较,如小于允许偏差值则为合格点,如超出则为不合格点。然后统计总的检查点数计算合格点率,即可进行验收判断。

4)现浇结构的尺寸允许偏差检验项目属于工程验收的一般项目,尚应符合《规范》第3.0.4条的规定,“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合格;一般项目当采用计数抽样检验时,除本规范各章有专门规定外,其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同时《规范》第8.3.1条也规定了“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但《规范》未对严重尺寸超差的量做出规定,如采用设置超过允许偏差值的某个倍数作为拒绝验收的界限,可能造成一些非本质的较大偏差而造成误判,增加施工方面的负担。因此实际验收时,应根据现浇结构尺寸偏差的具体情况,由施工、监理各方共同确定尺寸偏差对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

5)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验收时,抽样检验还应满足《规范》第3.0.5条的规定,即检验批抽样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的规定,明显不合格的个体可不纳入检验批,但应进行处理并使其满足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处理的情况应予以记录并重新验收。

6)本次调研工作虽然覆盖了北京、广州、海口等区不同形式的现浇结构,但仍然存在范围不全、代表性不够、口径单一等问题,且实测数据并不丰富,不能全面反映施工队伍的实际水平。但众所周知,尺寸偏差大小与施工队伍的技术实力及管理水平有关,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过程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柯,王有宗,刘刚,等.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的调查统计分

析[J].施工技术,2008,37(1):98-100.

供稿:《工程质量》杂志

编辑整理: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转载请注明!


输入“50204”查看最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系列解读文章!

输入“50300”查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完整解读视频!

输入“50784”查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完整解读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