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来是伴,就想找个说话的人”:那些被忽视的老年人感情需求

 北书房2014 2016-08-15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针落有声”的生活

  “我是孤寡老人,为自己找个伴,男女不限”,当长春市民张桂芳(化名)举着牌子的照片出现在各大网站时,一些网友热衷于对“男女不限”的过分解读。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是一位亡夫丧女,一个人独自生活11年,晚景凄凉、交际圈只剩一张麻将桌的老人。她对情感生活的渴求代表了很多孤寡老人的现状。

  今年69岁的张桂芳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长春客车厂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曾经援建过坦赞铁路。退休前,她也是客车厂生活公司的一名职工。女儿考入北京大学,取得奖学金到美国留学,毕业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

  生活无忧的她,梦想着颐养天年,2000年,29岁的女儿却罹患子宫癌过世,丈夫获知噩耗一度昏厥,之后患上了帕金森症,5年后也病故离世。

  张桂芳的妹妹和母亲多年前就移居美国,身边再无亲人。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她卖掉了房子,搬到一个新的社区。

  乔迁新居,与邻里老人却没有共同话题。“当他们都开心聊着儿孙的情况时,我就会非常尴尬,孤独感就更加强烈。”张桂芳说。为了增加社交,她甚至学会了打麻将,上午找一些老姐妹在家打牌,聊以打发时间,但剩下来的还是“针落有声”的独居生活。

  前段时间张桂芳做了白内障手术,眼睛看不清,擦玻璃时摔伤了手,只能下面条对付了20多天,那些日子她最害怕的是一个人孤独终老。“要是我不小心死在家里,过了很久才被发现怎么办?”犹豫很久,她才鼓起勇气,举起“男女不限”的牌子,站在长春市最喧嚣的街头。“老来是伴,就想找个说话的人。”她叹息。


幸福的与不幸的

  在独身老人大军中,福州老人郑建军(化名)无疑是个幸运儿。

  73岁的郑建军有一儿一女,女儿定居美国,儿子在福州一家国企工作。十多年前,郑建军老伴去世,因为身体健康,生活也能自理,老人并没有和儿子一起生活而是选择了独居。

  十多年的独居生活,老人早已习惯。“但是偶尔生病感冒没人照顾,就觉得特别孤独。”郑建军说,经朋友介绍,两年前在一次牌局中认识了一位60多岁的单身阿姨,一来二往有了好感。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加之朋友一再撮合,郑建军做了大胆的决定:组建新的家庭。

  “起初还有很多顾虑,没想到沟通时竟然得到了子女的支持。”郑建军笑着说,生活圈子就这么大,担心给孩子造成影响,很感谢他们能理解。

  不是每个老人都跟郑建军一样幸运。郑建军告诉记者,小区里也有一些独居老人“有想法没办法”,因涉及财产及养老问题,子女往往强烈反对,“有些彼此有好感的老人干脆就不扯证,直接搬一块住搭伙过日子。大家心照不宣。”


  四川射洪县一位68岁的老人因老伴过世多年,曾先后几次萌生“再婚”的念头,但在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不仅自己的儿女无法接受,还遭到了同村人的非议,“出门都有人戳脊梁骨!我现在也不再想这件事了,就这样过吧!”他说。

  67岁的高阿姨来自哈尔滨,退休前是一位中学教师。40多岁时和丈夫离婚,一直独居生活。

  “以前对感情非常失望,觉得一个人也挺好。但随着时间流逝,到晚年时还是想找个伴。”高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儿子在三亚一个社区给自己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看似幸福,生活却陷入了一种固定模式。每天下午她会准时出现在小区的活动室打牌,晚上则是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虽然希望孩子能多来看看我,但他有自己的生活,怎么可能总围着我转。”高阿姨说,一个人吃得少,一日三餐经常凑合,孩子经常提醒我不要把胃吃坏了,但是,就自己,哪来的动力天天正经做饭吃呢?

情感需求的“无计可施”

  吉林省著名“情感热线”节目《晓声长谈》的主持人钟晓表示,在他的听众粉丝中,很多人是孤寡老人,长期缺乏情感交流,他们将热线节目作为感情寄托。其中电话咨询最多的是两种问题,一是想找个老伴,担心儿女反对,社会舆论嘲笑,该怎么办?二是老人走到一起后,生活方式差异大,难以适应如何是好?

  钟晓表示,很多老年人的感情生活被年轻人忽视,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需要心理支持。


  记者采访发现,在物质生活方面,社区及志愿者提供了很多帮助,但在情感需求上往往“无计可施”。

  从一家大商场辞职的李洛萩,于2010年在海南率先成立了一家非营利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主要关注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会组织一些康体娱乐活动。

  在一些诸如包饺子、唱歌绘画活动中,李洛萩发现独居、离异老人对情感渴求明显,也表现得更为主动。她回忆,前年海口一小区广告栏上出现了一则征婚启事,一位独居老人愿意将房产交付给另一半,媒体报道后,子女觉得脸上无光强烈反对,老人心愿也未达成。“我们的社工介入劝说,但毕竟是人家的私事,最终我们也没办法。”李洛萩无奈地说。

  张桂芳也表示,社区平时给她生活上照顾很多,但义工到家都是干完活就走。不会上网也不知道微信为何物的她,也曾自己找过婚介公司,但开口就3000元的会员费让她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完善社工团队搭建公益互助平台

  业内人士张朝林认为,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和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老年人的各种情感空白也急需填补。然而,这些在以行政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社区却难以满足。

  他表示,西方发达国家,专业社工人数能达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三,他们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情感支持和援助。但我国专业的社工人数太少,而且情感支持方面也是短板,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另外,很多地方也缺少公益性的老年人联谊平台。钟晓说,老年大学太少了,这种高端的社会资源平台恰恰是很多老年人迫切需要的。

  张朝林介绍,在一些地区,不少下乡知青或者老同学建立了互助组,搬到一起生活,由于有着共同的经历和话题,生活都很幸福,在互相帮助和关怀中安度晚年。部分社区也倡导六十多岁的老年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给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做志愿者服务。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推动公益性老年联谊平台的建立,让“夕阳”更加美丽。

来源:半月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