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群营销,这位“社群女王”说了哪些知识点呢? 如果我们站在风口上创业,是不是风吹到哪里,我们就要追到哪里? 而我们如何能够追上一股风呢? 其实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解读的是,在风口变换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怎么去运营自己的社群?或者说怎么通过社群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得更好? 认知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许多的认知方式,思维惯性难以改变。 当我们看到一只蛋,脑海中会自然浮现出已知的食物,相信许多人会回答鸡蛋,因为这是我们最熟悉甚至早上还吃过的食物。 一只蛋,除了成为已知的食物,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变成鸡?孵出小动物?——这又是一类,叫做未知的生命。由于一只蛋,你无法确定他会孵出什么动物,因此这里存在一个“可能性”。 在这里“已知的食物”就是我们认知的惯性,我们看到蛋就想到鸡蛋。今天我们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看到一个创新的模式,会问“你怎么挣钱?”“你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是经销商?”,我们总会用已知的逻辑来试图理解和定义,却很少去思考你也许是一个“未知的生命”。 而这个未知的生命往往却是被抹杀的创新 我想问一个问题,在自然界当中,一个鸡蛋成为已知的食物的几率大,还是成为未知的生命的几率大? 在自然界中,在非人类文明的世界里,有许多卵都在自由自在地成为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今天却认为食物更多。这是我们思维的局限。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突破自己的认知。突破认知之后,再来看互联网创业,再来看社群,再来看很多的创新商业逻辑,我们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收获。 大家有关注过网红的一些直播平台吗?曾经我有一个朋友说,这个世界我已经看不懂了,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网络平台上有这么多人跟人家聊天就能获得许多的关注。 网红这么红是有原因的。 在这里借3本书跟大家分享这个原因 《人类简史》:人类从动物到上帝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想象力,我们有虚构的能力。从动物到上帝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产生两个习惯:一是随手乱丢垃圾;二是收藏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有一个平台,叫分答。分答这个平台很好地体现了人的这两个习惯特质。我在分答这个平台上回答过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大概有80%是这样的——“老师你谈过几个男朋友?”,“你觉得什么样的男人最能吸引你?”,这就属于乱丢垃圾这一类,你答不答他都无所谓;另外20%的问题就比较有针对性,例如“我现在有一个垂直的社群,3000人左右,我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增加他们的黏性?”,这就属于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类。 未来网红平台也会出现这样的极端分化,80%的流量是没有价值的,20%会是有价值的。人们为什么会去分享这些有价值或没有价值的内容呢?这就说到了第二本书。 《认知盈余》:分答的前身叫在行,在行就是要把认知盈余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的一个平台,网红平台也是如此。网红们在无聊的时候,把他们的爱好通过这种方式分享出来,或有或无地得到一些价值的可能性。 这些认知盈余分享出来给谁看呢——无聊的人。 《有闲阶级论》: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越来越发达,每一个人会出现“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这些闲暇时间的分配会创造大量的消费,从而产生一种经济形态——闲暇经济。 其实今天我们文创类的商业体应该都属于闲暇经济。比如电影业,旅游业,包括社群。 这本书中提到“在闲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人群会率先崛起——面容姣好的女性。”这本书已经预测到网红的崛起是基于我们的闲暇时间。 今天我们所有的行动,创业都基于我们的常识;要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积极行动。 谁会积极行动? 为什么屌丝会崛起?为什么屌丝会逆袭?因为他们排在靠后的处境,他们的试错成本低;排在第二的人原则上是最有机会弯道超车的,但通常情况下,他不会轻举妄动,因为他的试错成本高。 非合作博弈局面 弱势一方可以把强势一方拖如困境,边际成本低,边际收益大 强势一方的策略必须考虑弱势一方的决策 强势一方更需要主动合作,避免竞争局面的出现 在不确定环境下不存在绝对的强弱 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大家机会均等,你永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与行业无关 一切被互联,合作结构需要持续被优化,动态纳什均衡 非合作博弈局面体现在社群当中就是一个共识,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和用户的同频行为。每一个人在这个共识下,都在干自己的事。
2014年我们发起了一个青年茶人计划,现在大家看到的所有的小字都是各地创业者的个人品牌,但是“青年茶人计划”是所有人的共识,在这个共识之下,大家在同频地运营自己的用户,这些用户彼此联通,彼此共享,这就是社群隐藏的逻辑。 2015年我们进入了社群元年 社会学定义的社群:领域中一切关系的总和 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中的社群:发生链接、实现短路、达成共识、自组织状态的社群 社群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们来模拟一个年轻人在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和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创业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毕业生想要创业,可以进入到社群当中,它可以是App,也可以就是一个圈子;它可以是一个以线上为载体的平台,可以是微信、QQ和其他的社交软件,创业者可以在这里找到他需要的一切资源,例如活动的场地,媒体的曝光等等等等。 社群通常采用的展现方式叫“线下活动”,在线上零成本地整合了多方资源之后,生成了一张邀请函,可以在线下持续地进行活动。 1. 我们可以零成本整合创业所需的资源 2. 过去,营销就是“卖东西”,但社群本身已经把“卖东西”变成了“买东西”。 社群通过活动运营机制,不断的创造各种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人、产品、服务在一起,链接方式不断优化,连接效率不断提升,一个场景,形成的是“我要买”的推力,而不是“我卖给你”的拉力。 社群就是在随时随地的产生这样的碎片化场景。社群把空间,变成了创业者的场景。在这当中,你所销售的产品是解决方案。 社群要以用户思维来做。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社群的经历。惠量小院是我在北京的一个茶馆,在这张群关系图中,只有“青年茶人计划大本营”这个群是我建立的,其他的群自然发展出来的。 “青年茶人计划大本营”这个群在2014年我们发起青年茶人计划之前是惠量小院的工作群,累积了我们单个空间的核心运营资源,包括粉丝、活动发起人、联动场地、嘉宾等等。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惠量小院这个空间只有300平米,它能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 因为我们一直用社群的机制在运营这个茶馆,这里汇聚的资源越来越多——怎么办? 于是我们就将这些资源共享出来。我们告诉大家,所有的社群运营资源,只要你想要,都可以在我们的群里链接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这个社群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对接器。我们通过输出规则,鼓励大家对接资源,于是它就生长成了这个样子。 这里每一个社群,在线上大概有100-1000不等的用户群,在线下是某一个持续稳定落地的主题活动。也就是说100-1000个人当中有一部分人会定期,稳定地见面。 在这当中,社群如何挣钱呢? 流行美:社群+美业 汉服体验活动 通过活动的方式来推广产品 为什么能实现:(产品+服务)体系强大,用户认知成本低,个体初心极其强大&在一起 流行美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一家做发饰的公司。他们组织了这样一场汉服活动,请所有姑娘根据老师的指导穿上汉服。 流行美在这里做了什么呢? 当你穿上汉服之后,头发如果不扎好就会非常不和谐,流行美就帮参与活动的姑娘做发型,再用自己的饰品做装饰。 在场的伙伴们可以思考一下,当你美美的拍了一组照片要离开活动现场的时候,你会不会就不愿意把头发上的夹子摘下来了? 事实证明大家真的不愿意摘下来。流行美的这场活动16人参加,销售发夹累计5000元。 1、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无法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 2、本身还不够值钱——绝对价值 3、用户认知成本高——相对价值 4、没有完善服务运营体系——投入少 5、不懂社群,挣不该挣得钱 有一本经:初心,创业故事,产品核心 有个地方:线上线下空间 来不来人都要念:你是否能坚持,是否有持续的机制 社群核心的运营原则就是——有频次的落地运营机制。 社群运营的核心是运营用户的行为,哪些行为是高频行为,可以和我的产品、我的项目、我的空间发生关系? 等风来,就是等用户 谁手里有用户谁就是风 集结社群运营团队- 同频运营-变现用户价值 任何一个创业项目都有成功的机会,也都有失败的可能。我们要从可能成功走向成功,需要长时间的试错、积累、迭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是有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人人都有机会的背后 一定有一个大机会 且只有一个 嘉宾简介 谢晶 惠量文化联合创始人 青年茶人计划发起人 青年茶人计划O2O文化社区联合创始人 社群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社群经济研修班特邀专家
七年金融行业背景,财税第一股华财集团前任VP,因倡导中国式生活而创业,成为一年一万场文化活动的文化活动运营商。现任中国社群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实战电商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社群经济研修班特邀专家。编著有:《社群经济》。 海峡青年创客坊 海峡青年创客坊是洪山文创园联手极地国际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众创空间,以产品、交易和服务创新为核心,围绕产业升级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文创、科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创新创业聚集地。 项目空间分设苗圃区、孵化区和服务配套空间,苗圃区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开放式办公桌位,孵化区为创业团队提供可拎包入住的办公空间,服务配套空间设有展览展示区、路演大厅、沙龙区、培训室、会议室、洽谈区、休息区、阅读区等。 项目地址 晋江洪山文创园洪山路尚之坊创意园一号楼 入孵咨询 ? 135 5959 6000 ? csy@thenode.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