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in,1606-1669)荷兰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也是17世纪荷兰最具传奇性的画家,他曾风光一时、订单无数、生活富足,也曾饱受非议、贫困潦倒,但也正是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才能让他的作品直指人心,震撼心灵。17世纪的荷兰刚刚独立,它的前身是一个叫做尼德兰的地方,这是欧洲古地名,其国土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法国的一部分。荷兰也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中产阶级没有能力去订制大型宗教题材绘画。因此,荷兰人更兴趣的是现实生活题材,尤其是流行团体肖像。
伦勃朗的成功也来自于这种团体肖像画的绘制,画家在1631年移居阿姆斯特丹之后,就经常接受这种定件,并且凭借《杜普教授的解剖课》而一举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画家。
这一时期的伦勃朗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他娶了出身名门的女子莎士基亚,而妻子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嫁妆。 伦勃朗《画家和妻子莎士基亚》,画布,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 这是伦勃朗与妻子莎士基亚的肖像,妻子坐在伦勃朗的腿上,而伦勃朗则举杯看向镜子中的自己,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然而,如果生活一直按照这样的轨迹进行下去,那么伦勃朗也便失去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是一张画改变了伦勃朗的人生。 伦勃朗《夜巡》,1642年,画布,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这张画叫《夜巡》,是伦勃朗接受了当地射手工会委托而画的。他构思了一个即将出发巡逻的场景来完成这幅群体肖像。但是,正是这个构思引起了定件人的不满,这幅画的定件人是一群人而不是某个人。为了得到一幅群体肖像,每个人付出了一样的价钱,但是画家在完成绘画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个问题,有的人被安排在最前面,画的最大,有的人却被消融在背景中,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前景中突然冒出的女孩,是画家自作主张加上去的,一个没有交钱的小姑娘居然成为画面中最抢眼的人物!因此,画家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定件人的集体不满,他们拒绝接受画家的作品,并且为此打官司。当然,这幅画本来也不叫《夜巡》,画家描绘的并不是夜间的场景,只是因为保管不当,画面变暗淡了而已。 伦勃朗《达那埃》,画布油彩,1636年 伴随着官司而来的是妻子的去世和名声的落败,没有人再肯画大价钱找伦勃朗画画了。在今天,人们很容易理解伦勃朗的作法,画家有权利决定自己画什么,不画什么,但是在17世纪,画家只有一部分的创作自由,另一部分属于定件人,人们习惯称呼后者为“赞助人”,严格的说来,是画家和赞助人共同完成了一幅画。看起来是这幅《夜巡》改变了伦勃朗的人生,其实是画家走得太远,他考虑的是“艺术家”该怎么做,而不是像个摄影师一样把模特拍清楚了,由此伦勃朗也脱离了同时代得审美趣味,而他的价值要等待后世的发掘。 伦勃朗《自画像》,1660年,画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669年,伦勃朗去世,除了一些破衣服和画具之外,困顿的画家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伦勃朗晚年创作了多幅自画像,虽然这些自画像中没有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生活的场景,但是画家精心描绘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也经历了同样的转变,宁静而平淡的画面取代了戏剧性的瞬间。繁华褪去,静下心来的画家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