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电子乐概念(3)- 电子乐大致分类

 emusicbook 2016-08-16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音乐通常被分为三大类:

·         艺术音乐(art music或严肃音乐serious music)被一些人认为是属于高级艺术(high arts),通常具备较高级的结构和理论思考,用正式或学术性的音乐符号比如曲谱表达,通常需要听众专注聆听。艺术音乐包括古典音乐以及现代继承和发展古典音乐传统的“阳春白雪”作品,还有学术界研究探索的先锋音乐(avant-garde music)和实验音乐(experimental music)。 “先锋”(或“前卫”)一词源于法文“vanguard”,即冲锋在前的士兵。人们对先锋音乐和实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是指对音乐传统的背离、挑战主流、有独特或原创的元素、或者不同风格之间的新奇融合。有些人进一步区分先锋音乐和实验音乐,比如一种说法是先锋音乐在音乐传统中采取极端的立场,而实验音乐则完全处在音乐传统之外。本书采纳这样的理解,而不是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更为狭义的“实验音乐”定义(即音乐的结果无法预见)。先锋音乐和实验音乐的听众群通常很小。而古典音乐中有一部分作品则具有更为广泛的听众群,比如一些世界名曲以及一些古典轻音乐作品。

·         民俗音乐(folk music)发源于区域性文化和传统,作者通常不详,靠口头流传,曲子内容可能随着岁月流逝而被改动,没有版权不以商业化为目的,主要面向当地听众。这种定义主要依据文化过程而不是音乐风格。20世纪民谣复兴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也被划分为这一类。

·         大众音乐(popular music或娱乐音乐entertainment music)伴随着工业社会而出现,面向最广泛的听众,以大众娱乐为目的,主要以商品形式通过音乐行业发行,近年来也出现一批免费共享的作品。大众音乐相对短小,使用的音高种类不多,通常采用机械重复的节奏,音响结构的层次少,容易被许多人包括听觉经历较少的人所接受,例如摇滚、爵士、蓝调、拉丁、说唱、节奏布鲁斯、雷吉、流行乐和流行歌曲、以及一些电视广告音乐等。

 

时至今日电子乐技术被应用到几乎所有音乐类型,而且各风格之间互相影响与融合,派生出许多类型(genre)和子类型(subgenre),到目前为止划分十分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整个电子乐来说,一种仅供参考的方法是根据音乐特征大体分为以下四大类(metagenre),每一大类再划分类型和子类型。

 

“学术电子乐”(academic electronic music electronic art music或者serious electronic music),更常见的英文用法是electroacoustic music,字面意思是“电声学音乐”。学术电子乐承袭艺术音乐中先锋和实验音乐的探索精神。由于在音符组织音乐传统的框架中已经难以标新立异,一些人想方设法另辟途径。最主要的是学术电子乐一般试图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哪怕只是未经严格实验验证的唯象假说,或者依据声音物理性质、自然规律、数学算法、某种音乐理论等。应用电子乐技术的微分音、算法作曲等虽然还是同音符组织打交道但与音乐传统作曲有较大不同,被一些人考虑为学术电子乐。学术电子乐更多的是强调音色/织体和声音空间分布,忽视或有意避免人们熟知的弦律、节奏、和声三要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突破音乐传统概念的一些边界。学术电子乐一般不以商业为目地,有些只为了实验探索,不是为学术界以外的听众而作的。学术电子乐实验的基本动机就是要与音符组织音乐传统有所不同。在电子乐发展早期因为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这类实验主要在学院和大型机构中进行。民间独立音乐学者也有贡献,如美籍法国裔音乐家埃德加·瓦雷兹(Edgar Varèse1883-1965)等人刚开始都不属于任何学院机构。

 

非学术的电子乐可统称为“大众电子乐”(popular electronic music),其下分为“大众实验电子乐” 、“电子舞曲”和“其它大众电子乐”。注意二战结束前这种细分不存在,比如电子舞曲是从2000年后期开始才作为一个专门的分类。而且二战结束前学术电子乐同大众电子乐的隔离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那时也没有普遍采用专门的“学术电子乐”称呼。

 

“大众实验电子乐”的一种英文用法是experimental electronica。大众实验电子乐出发点不是什么理论和学术价值,而是凭借听觉直觉尝试各种电子乐技术。这类实验有些处在大众文化的边缘,也可以是个人探索或者属于地下文化,不一定为了面向大众的,有些则是为了商业化。大众实验电子乐的风格范围广,从安静、放松、抽象、黑暗、反思、梦幻、遐想、浩淼、到奇特声音尝试等都有。有些与音符组织音乐有较大差别,有些则不排除部分采用音符组织音乐元素。大众实验电子乐可以包括氛围音乐(ambient music)、冥想音乐(meditation music)、空间音乐(space music)、迷幻音景(psychedelic soundscape)、故障音乐(glitch music)、噪音音乐(noise music)等。

 

学术电子乐与大众实验电子乐之间存在灰色地带,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区分。有些学术电子乐所依据的“理论”极为牵强附会,没什么学术价值。学术界圈子以外的人也可以靠直觉弄出类似学术电子乐风格的作品,但由于没有理论根据而可能得不到学术界的承认,只能被划分到大众实验电子乐。二战结束后学术电子乐要彻底摒弃音符组织音乐传统,因此总的来说在听觉上就会同大众电子乐有区别。大众实验电子乐是大众电子乐中最带实验性质的,但一般也具备一定的音乐传统元素,比如即使没有旋律与和声也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其作品有程度不同的“乐感”。反之二战后一些学术电子乐作品听起来像是无序的声音堆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乐感”。

 

“电子舞曲”,EDM,即electronic dance music。电子舞曲源于为夜店、锐舞派对、音乐会舞蹈伴奏的音乐,主要由俱乐部唱片骑师(DJ)采拼录音音轨并加一些实时效果(比如刮唱片,混音等)。在现场表演还需要保持不间断地从一首曲子过渡到另一首。电子舞曲有稳定的速度,大多在每分钟120-150拍。电子舞曲的基本特征是具备鲜明重复的贝斯鼓节奏模式,有时这种节奏突然消失,紧接着又重新出现,可以起到“吊胃口”的作用。曲子采用简洁乐句循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一定是枯燥的机械重复,而是可能涉及到音色和多层次(通常缓慢)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采用进入和离开混音的方式。次类型的节拍可分为4/4拍和碎拍两种。这类音乐的声音材料以电子合成声音为主,也可能使用一些采样声音包括说唱声或歌声。总的来说节奏和音色的重要性超过弦律与和声,有些则有更明显的弦律或歌声。电子舞曲类型包括浩室(house)、出神(trance)、技术舞曲(techno)、鼓打贝斯(drum n bass)等。

 

“其它大众电子乐”的一种英文用法是electronica。“Electronica”在90年代才开始被采用,在不同地区和时期有过不同含义。在美国曾经泛指大众电子乐,包括电子舞曲。随着舞曲的盛行从2000年后期开始音乐行业采用专门的“电子舞曲”的称呼,从electronica中分离出去。在英国electronica指电子舞曲和大众实验电子乐之外的其它大众电子乐。其它大众电子乐风格范围最广,从轻音乐到剧烈的摇滚风格都有,速度通常比电子舞曲更慢,大多不突出那么鲜明的节奏。这类音乐吸收了更多音符组织音乐的元素(包括音符组织音乐传统风格),适合随意聆听。

 

对以上划分可以大致理解为依据对旋律、和声、节奏音乐传统三要素的包含程度:二战后的学术电子乐要尽可能避免这三要素;大众实验电子乐不排除部分采用这三要素;电子舞曲突出节奏和音色;其它大众电子乐则乐于包含这三要素。

 

从审美和听觉感受的角度还可以对电子乐做其它的划分。通过这些年同一些欧美铁杆电子乐粉丝们的交流发现一个以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和一些大学生为主体的电子乐听众群,其中不乏科学家、工程师、电子乐发烧友、科幻迷、计算机迷、电子技术迷、艺术家等等。他们最喜欢的电子乐包括以下类型或次类型中的部分作品:

·         古典音乐的现代电子表述(electronic realiz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         交响乐风格的电子乐(symphonic electronic music

·         感受接近“致幻体验”的迷幻音景

·         具有科幻想象力遨游宇宙的空间音乐(学术界的用法是指注重声音空间分布的电子乐)

·         能容纳多层次的听觉注意力,从忽略到可能感到有趣的氛围音乐   

·         混合了迷幻音景和前进摇滚的空间摇滚(space rock)等。

这些作品来自大众实验电子乐和其它大众电子乐,有些在结构上较为复杂,有些采取自由形式,有很大程度上的探索创新又继承了音符组织音乐的一些优点,融合了电子乐实验和古典音乐风格。我们姑且把这些电子乐作品称作“高雅电子乐”,其余的大众电子乐包括电子舞曲可以被归并为“通俗电子乐”。

 

如果把电子乐同音符组织音乐分类做比较的话,二者大致的对应关系如下:

·         先锋和实验音乐←→学术电子乐

·         具有较广泛听众群的古典音乐←→高雅电子乐

·         大众音乐←→通俗电子乐

 

由此可见虽然有“学术电子乐是艺术音乐的继续”的说法,但实际上只继续了先锋和实验音乐的精神,不包括古典音乐传统的。以上各类都是电子乐,这是当今大多数人的理解。在此特别指出电子乐不仅仅是指学术电子乐。

 

此外把展览、艺术、声音同电子乐技术相结合还派生出一种新的艺术种类 声音艺术(Sound Arts)。对“声音艺术”的定义也有多种说法。简单说来音乐有开始、中间、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组织或曲子结构,可以同音乐会表演相联系。声音艺术不需要给听众一个完整的曲子结构,同展览相联系,比如用在博物馆、美术馆、或其它一些公共场合的声音装置(sound installations),往往配合其它艺术形式。声音艺术是否属于电子乐范畴尚有争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