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陈寅恪先生是治隋唐史大家。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虽然他的学术著作由于战乱等原因大多流散,但就是现在留下的只言片语,依然是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之作,令人不敢望其项背。因此那些留言陈寅恪算个啥的孩子,以后不要这么说了。仰面唾天,唾沫只会掉到自己脸上。
图2,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为从普通繁杂的史料中拨云见日,初始犹如进入一片曲折小径,四处繁茂,无路可循,然而前面有一丝亮光若隐若现,到得后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令人欢欣雀跃,不胜欣喜。
图3,陈寅恪先生引诗举史,从《连昌宫词》到《琵琶行》《长恨歌》,信口道出无不准确,阐发精当令人叹服。盛名之下朴素厚实,谦和自信真诚不伪,人称学者本色。
图4,陈先生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多了复杂的问题在他抽丝剥茧的论述中迎刃而解,而每出新意。他从来不吃老本,说,如果总是讲述曾经的学术成果,那直接刊印成册即可,何用喋喋不休。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图5,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图6,梁启超:我梁某总共著作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图7,余世存:如果说孔夫子是大成至圣,那么陈寅恪先生就是大成至学。
图8,啥都不说了。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