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宝贵教授:如何正确正视自己的心悸现象?

 秋荷雅韵 2016-08-16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曾介绍说,很多心脏病会引起心悸、心慌、胸闷等现象,但是发生心悸却未必能证明患上心脏病。心悸即为心慌,一般人们在紧张、兴奋或者剧烈运动后会感到心跳过快,甚至感到'气不够用',都属于心悸症状。然而大多数人的心悸并不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不属于心脏病范畴,也不必接受治疗。

很多人在出现心悸后首先会想到心脏病,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只是偶尔感到心慌不已,而且还常伴随突发性事件。这种心悸的症状常伴有心前区突然跳动,或心跳突然停顿感,常见的原因是出现了早搏。早搏时,自测脉搏有漏搏和心跳不规则。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及喝浓茶等都可能引起早搏,这种早搏症状不必接受治疗。

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因感到心悸、心慌前来就诊,她们常感到胸口不适,有胸闷、心慌的现象,需要经常性的深呼吸才能缓解。有时也会出现心前区隐痛或刺痛,焦虑紧张、四肢麻木、失眠、耳鸣等症状,医学界认为,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不是心脏问题,而是多属焦虑症所赐。人们总容易过度的紧张,从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另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重度贫血等,或一些治疗哮喘、腹痛的药物,也可引起心悸。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心悸的发生呢?调节情绪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保持心情稳定,配合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及增强体质等是预防的关键。特别是保持稳定的情绪,面对繁琐事务拥有乐观精神,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操之过急,只会令自身感到'雪上加霜'。而对于自身存在疾病的人来说,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相关问题,可添加加微信公众号【xlsc-2014】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