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历史 |ID:kanlishi8 历史·有品有趣有态度·澄清误解·还原真相!转载注明来源
【史記 卷十一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 【白話】貨冺本身,是萬物所生產出來的,是天地所孕育出來的,如果有人要想獨佔,會導致很多禍害。 利,是百物生息,天地周行的载体,如果有人想垄断,那么害处必多。天地百物都要分得的东西,一个人怎么可能独占呢?独占必会让很多人愤怒,要疏导利使他们布施于上下的。即使让神、人、百物无不各和其所,还会整天不安担心埋怨到来。 所以《颂》说:我们追思后稷,德行确实配得上拥有天下,他让我们生民立命,无不各得其所。 《大雅》说:布施赐予,成就了周邦。就是布施利还害怕埋怨啊,这种心态,才成就了周到现存的兴盛。 普通百姓如果一味追求利,我们都称之为盗。 从抽象概念上讲,这里的“利”是万物生息运转的一种媒介和载体的说法与西方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合理性的论述是一致的。即资本有流动的自然属性,资本本身就可以带动社会资源流动起来,不需要人的干预,就可以使社会更加高效、更加公平。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在于“利”如果流动失效了怎么办? 我们认为,政府就是一个负责确保公平的机构,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政府就是要在人性的弱点处做正确的循天道的事,损有余而补不足,确保社会公平。而西方则觉得政府是一个必要的“恶”,权力大了要做恶,没有又不行,所以,与其信政府不如信资本,即使资本失效了,还是能够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再次起效。 政府是公器,器,就是工具。不存在本质属性上的善恶,在于谁在用。善良的人用了,对民有利,是善政,要支持。坏的人用了,对民有害,是劣政,要推翻。这也是西方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所谓的西方形式的民主,民众支持率却非常高,因为政府在做正确的事就行。本质比形式更重要。
利,从禾从刂,銛也。从刀从和,和然後利。《易》曰:“利者,义之和也。”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要得到利益,就要讲求与道义的统一。 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要恰到好处的相和,最适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没有利,乃至损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会损害到他,这种有损另外一人的利,并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义;这里的利,是两利,彼此间都有利,才够得上利。 利,利益,有利。逐利是人的自然本性,《管子》曰:“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意思是说,争取民心的方法,莫如给民众带来利益,给民众带来利益的方法,莫如做出实际政绩。处理政务时,时刻都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为他们谋福祉,如此,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做,也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利”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聚人,社会稳定。如果没有处理好,也可以散人,失去人心,社会动荡。由此可见,我们古代的圣人对“利”的认识是非常精确的!
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利者义之和也。这就告诫我们,在取利时各有各的道,但不能因自己的利去妨害他人的正常利益。取利要讲义气,要取之有道,聚之合义。有义则可和,有和则得利,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否则,无义之利,不可久也! 总之,要生活自在其实也不难,用周易智慧而言,即: 一要正位,首先自己要了解自己,常问自己: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二要应时,凡事都要与时偕行,该止则止,该行则行,行止有时! 三要善变,变则通,因时而变,因势而通; 四要适中,凡事都要恰到好处,要适时适度,做到中心不乱,至诚至信。 五要养正,要保持清宁,要走正道; 六要以劳获利,以义取利,取之合道,用之合理! 凡与人打交道,贵在位,贵在利,凡与事打交道,贵在变,贵在中;凡与自己打交道,贵在时、贵在正。 版权声明:本文系微信公号 读史阅世 特约作家穿越君作品。不得匿名及隐匿来源转载,欢迎大家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