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常对吕布说:凡是国破家亡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能臣,而是君主不能用人。 一 作为汉末乱世中过早退场的豪杰,高顺的存在,可说是微乎其微,在《三国志》众多列传里甚至没有一席之地,只有零落于各篇中的只字片语。感谢裴松之老人家,在注释《三国志》时,引用了大量今已散佚的史料,使我们看到了更丰满完整的三国英豪——高顺。 二 裴注《吕布传》引(英雄记)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贿。汉末乱世,兵戈四起,朝不保夕,因此后汉三国人物多嗜酒无度。曹操《短歌行》唱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 而作为乱世中的军人,高顺放弃了血战之后无节制的放纵,仔细想来,让人佩服的不仅是他的自律,更是为主君随时保持清醒状态的那一份忠义之心。在骄悍暴,杀掠无度的吕布军团中,独善其身的高顺,使人感到分外的可敬。 四 事实上高顺是吕布手下唯一曾独当一面的大将。高顺的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有“陷阵营”之美誉。“陷阵营”是一支装备精良,善打硬仗的步兵部队。建安三年,吕布与刘备反目,即使是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军,也没有能够挡住高顺“陷阵营”。高顺占领小沛,随即击破夏侯惇所率的曹军。这是高顺军人生涯的颠峰,同时也是他最后的演出。 五 高顺的能力行事,可以说无愧完美的军人称号。可他令人钦佩的是忠义的品格。建安元年六月夜半,吕布部将郝萌谋反,吕布和老婆一起翻墙出逃,吕布此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顺不会背叛,于是逃往高顺营中。高顺确实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询问叛乱的细节后,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叛乱,而且亲手斩了叛乱主谋郝萌。 六 然而吕布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回报的只是猜忌。郝萌兵变后,吕布剥夺了高顺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对这个以怨报德的主人,高顺仍然无悔的战到最后。他常对吕布说:凡是国破家亡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而是君主不能用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某次,吕布向臧霸索要财物,高顺劝他珍惜名声,吕布自然不会听从。 七 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吕布,围城三月,吕布众叛亲离,诸将开城投降,其中包括了吕布最信任的小舅子——魏续。吕布被俘,高顺也被俘。陈宫慷慨就义,张辽破口大骂,而真正潇洒的是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他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有些老子不屑与你说话的气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