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水果生意:线上线下的博弈

 思考力_行动力 2016-08-16
与资本寒冬影响下前景堪忧的水果电商相比,线下水果连锁正处于极速扩张期。


文│本刊记者 孔维琛


如今,装修精致,水果码放整齐的水果连锁店,几乎成了城市小区周边商圈的标配,这是近年来兴起的水果连锁店风潮。从2014年开始,水果等生鲜电商的线下推广人员,也几乎成为小区的标配,一张桌子上简单码放着自家货品,扫码注册不仅可以获得新人红包,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实物货品奖励。但是在经历了去年开始的资本寒冬之后,水果电商的线下推广人员已经难觅踪影,但是线下水果连锁店,却依旧在扩张,“果多美”、“百果园”等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周围。


水果连锁风潮


去年11月,百果园将北京规模最大的连锁水果超市品牌果多美收入囊中,百果园和果多美宣布双方将会以注资、换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但是重组后企业将采取双品牌运营。值得一提的是,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表示,收购只是刚刚开始,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时间回到2015年9月,在百果园收购果多美之前的两个月,成立13年的百果园刚刚完成4亿元A轮融资,由天图资本领投3.5亿元,广发信德、前海母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跟投。


这是水果零售业的首个融资案例,也是行业内最大的一笔融资。


今年6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百果园排名第97位,成为这份榜单中入围的所有行业中唯一一家专业的水果连锁企业,也是中国连锁百强名单自1998年发布以来首次入围的生鲜水果企业。


2002年,百果园开出中国第一家水果连锁专卖店,截至2016年7月,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500家门店的连锁企业,去年销售额达到32亿元,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海口、武汉、金华、厦门等一、二、三线城市。


然而北京并不是百果园的天下。


果多美2009年创立,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水果连锁超市,拥有将近50家门店,覆盖近百个社区和商圈。去年8月,已经在全国达到千家连锁规模的百果园进军北京,当时其北京门店也不过十多家。


按照余惠勇的计划,百果园与果多美合并之后,将会掀起开店潮,2016年将在北京、武汉、成都市场完成600家门店建设,从2017年开始,每年增加门店不少于1000家,其中北京市场最终要扩充到1000家,全国总门店数不少于10000家。


百果园与果多美的的扩张只是水果连锁扩张的一个缩影。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目前在北京市场上有大小规模的水果超市近千家,其中规模最大的连锁品牌还是果多美和泰纳,此外,各大社区还有诸如农夫果园、将军红、鲜果源等大大小小的众多水果超市品牌,几乎在以每年上百家的速度在扩张。


线下水果店扩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较容易盈利。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线下水果门店一般都开在社区里,拥有稳定的客流量,获客非常容易。”而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计算,水果超市的利润率可达30%,如果能经营的比较好,控制好损耗,利润率甚至可达40%。百果园去年一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30亿元,按30%的利润率计算,利润可能超过9亿元。


纠结的水果电商


线下水果连锁虽火,但是也有来自水果电商的压力。2010年之前,生鲜电商已经开始试水,易果生鲜、天天果园、沱沱工社、优菜网等等相继上线,但是当时生鲜电商并没有形成规模。2012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扩张以及O2O的兴起,生鲜电商开始崛起,一大批生鲜电商开始出现,包括一米鲜、爱鲜蜂、本来生活网、每日优鲜等等。在O2O概念火热之时,爱鲜蜂曾经在一年内获得超过一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业内的一段佳话。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内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542亿元,预计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913.9亿元,2017年将会接近1500亿元。


生鲜电商确实给线下水果连锁带来了竞争压力。余惠勇表示,促成百果园和果多美“联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电商的竞争:“百果园与果多美并购重组,不仅避免了电商和O2O企业常见的烧钱大战,而且并购重组后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和线下门店布局,将成为水果O2O企业绕不开的基础设施。”


然而在资本寒冬面前,生鲜电商步履维艰。


7月初,有媒体披露爱鲜蜂正在大面积“劝退”员工,将全国1100人左右规模缩减至700人左右,7月底,天天果园也传出各地门店即将全部关闭的消息,涉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与此同时本来生活也关闭了“本来便利店”。


李成东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线上水果电商之所以很多难以为继,主要是因为现在线上水果电商仍然需要大量的补贴来获客,否则就难以为继。然而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用于补贴的资金将会大幅减少。根据李成东之前的微博透露,某生鲜电商由于资本寒冬的原因调整补贴策略,大幅减少补贴之后订单量锐减70%,这种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意味着之前为了获客而补贴的大量资金,几乎等同于打了水漂。


与线下连锁店相比,李成东认为,线下连锁店由于有固定的客流量,所以省去了大笔以获客为目的的补贴费用,很容易实现盈利,这是线下连锁店的优势所在。


生鲜电商的另一个命门就是供应链。余惠勇认为,生鲜电商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供应链。李成东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生鲜电商的供应链既不标准也不成熟,尤其是冷链的配送。而要夯实供应链,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企业的资金是否足够充裕,否则将很难打造完善的供应链。


据第三方数据披露,如今冷链物流成本占电商成本高达40%-60%。生鲜电商企业如果过重依赖冷链物流以提高所谓品质,其扭亏为盈的道路又要蒙上厚厚阴影。有业内人士认为,冷链物流的高昂成本是表面低成本的爱鲜蜂会出现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虽然爱鲜蜂虽然在终端配送采取的众包模式,但由于其一直在强调“自营品牌”和“自营商品”权重,中期之后开始频频自建仓储和冷链系统,由自营团队从一级仓库直接配送成为常态,这无疑加重了爱鲜蜂的运负担。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线下水果连锁店快速扩张过程中,正在凭借供应链的核心优势蚕食生鲜电商的客源,处于资本寒冬的生鲜电商更是雪上加霜。


加速融合


线下门店的扩张和生鲜电商遇到的生存困境,将会加速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李成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线下门店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可以通过生鲜电商来拓展辐射范围。实际上许多线下门店都在进行O2O的尝试。


据余惠勇介绍,百果园从2008年开始探索电商运营模式,到现在还没有在线上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未来仍将在线下扩张,线上布局主要采用为平台化电商做供应链服务的模式。“未来与电商的融合一定是趋势,线上也将成为百果园未来重要的发展渠道之一,随着互联网成熟和O2O模式催生,整个商业环境越来越成熟,生鲜电商有非常大的机会,百果园将转身为供应链提供者与平台化的生鲜电商加深合作。”


不少企业确实开始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模式。6月中旬,生鲜O2O品牌一米鲜在京宣布,将在30个城市推出59分钟必达的业务。而为了让这个业务更好的推进,让用户体验更好,其方式是与百果园,果多美等水果连锁店达成战略合作,利用这些连锁店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让59分钟业务更好的贯彻,当然配送依然是与达达和趣活美食送这些物流公司合作。


李成东接受《中国经济信息》采访时表示,现在生鲜电商的渗透率还非常低,虽然遭遇了资本寒冬,但是依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线下实体店仍将是主流,线上将会是很好的补充,O2O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也将会持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