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我眼中的摄影大师张永富

 wang效贵 2016-08-16

第十三届齐文化节

《大美黄山》张永富经典摄影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6年09月12日-10月23日
开幕式时间:

2016年09月12日15:00

展览地点:

云志艺术馆(中国·淄博)



笑迎东西南北客

黄山深处觅仙踪

  ——记我眼中的摄影大师张永富
文/云志


       三年前,云志艺术馆筹建之初,举办“当代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风光摄影精品展”的想法便开始在我脑海中酝酿。我希望把这次展览办成开馆仪式,也寄托了我对风光摄影多一分的热爱。在此动力下,我满怀热情地登门拜访国内知名风光摄影大家,尽己所能有偿求购大师经典。但是,在一度过热的摄影市场中,不凡个别摄影家的作品价值被高估,动辄一幅几万、十几万的要价让我颇为挠头。
       在一筹莫展之时,我有幸结识了张永富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是在2013年7月27日,经好友介绍我在安徽第一次见到了久闻大名的张老师。当我获悉张老师夫妇为了此次会面,特意中断在云南的拍摄工作时,我更是受宠若惊。军人出身的张老师谈笑间流露出的豪爽仗义和憨实好客,让我这个山东汉子感到无比投缘和熟悉。那天,张老师安排我在家中住下,嫂子的那碗热汤面至今仍让我感到暖胃暖心。我与张老师亦师亦友的摄影情谊从那个夏天开启了。


1.《朝辉史诗》


2.《黄山夕染》
       听闻云志艺术馆举办风光摄影展的事情,张老师在他的黄山系列中反复遴选,最后确定了63幅经典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喜出望外的同时,张老师的一番话更让我对他宽广的心胸和普济天下的情怀感到由衷敬佩。他说:“小刘啊,我这三十多年拍摄黄山,精选作品将近两万幅。这些作品放在我这里发挥不了作用,如果能把它们用于公益事业,能够宣传黄山,你随便用!”正是因为张老师的这句话,云志艺术馆才有机会并且成功地将“大美黄山——张永富经典摄影作品展”呈现于诸位的视野中,让公众在光影中领略黄山的万态千容。
       在这个浮躁的当下,我们总在提倡“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以体味“砺得梅花香”的喜悦和成就。对于踏上黄山,一拍就是36年的张永富大师而言,他从岁月中得到的恐怕不是一时的惊喜或浮华,而是在精进的拍摄锤炼之后达到的厚实积淀和艺术勃发。翻看张老师业已出版的14册黄山作品集,我学习到的不仅是大师的摄影技术,看到的也不单是大自然恩馈的无穷胜景,更在于一幅幅佳作中蕴涵着的“为黄山而生,为黄山而终”的誓言。


3.《开天之光》1995年


4.《梦里黄山》
        常情而言,年近花甲又荣誉加身的张老师可以光荣退休颐养天年了。但他却丝毫不显疲态,而更加专注于追寻黄山的沧桑变化,融体力和精神于山间悉数角落。如今,张老师常住山上随遇而安,坚持早晚拍摄,日间习练油画。为了实现自我超越和艺术突破,张老师还请来了帮手“老四”协助自己。“老四”也是一位与黄山打了40多年交道的奇人,常年行走在山里搭桥修路,不仅成就了黄山活地图,也练就了一身好体能。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胜境,“老四”用绳索协助做好固定和防护,助力张老师拍到了更多惊艳叫绝的作品。对张老师了解越多,越能体会到年龄从来不应成为个体自我突破的横亘,一个人若具备勇于挑战的心态和对事业的一份执着,他便常年轻、永不老!
       虽是名扬内外的风光摄影大家,张永富老师却从不倨傲自居,总是放低自己,与同事、挑夫、民工打成一片,也尽己所能给来自全国各地的黄山影友提供帮助。我想,一位摄影家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一定不在于有越来越精美的橱窗愿意陈列其作品,更不应沾沾自喜于某幅作品估价升值,而是将自己的摄影艺术稳稳落地,接受大众的掌声和批判,忠实于寻常百姓的审美需求。张老师恰是本着这样一种大公无私的艺术精神,在坚持创作的同时回馈社会,吸收广大群众的艺术智慧, 也由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能量。感谢永富老师!不仅感谢其摄影技艺的无私赐教,更感谢他在人生品格上给我们这些摄影后辈做出的榜样!

刘云志

2016年8月15日



5.《巧石生辉》


6.《始信云雾尽朝辉》


7.《烟云黄山》


8.《幽谷藏秀》2012. 12


9.《黄山秀色甲天下》


10.《窥》


11.《蓝梦》


12.《梦境黄山》


13.《奇峰尽染云增秀》


14.《霞染始信甲天下》


15.《云蒸霞蔚巧石增晖》


16.《春意黄山》


17.《残雪》


18.《幽谷朝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