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给你的,一定是你能承受的》:青年作家廖宇靖的十年逆袭人生

 街心舞苑 2016-08-16

本书作者廖宇靖曾被文学大家贾平凹赞誉为“80后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得到著名作家阿来、当代戏曲家魏明伦、法医秦明、演员王迅的重磅推荐,助力图书热卖。

廖宇靖在80后作家圈中有较高知名度,拥有强大粉丝群,微博粉丝达到8万多。本书主题易引发共鸣。通过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告诉读者: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寂寞,孤独,拼命努力,偶尔消沉;即使生活是一副烂牌,即便梦想渐行渐远,只有经历最苦的坚持,才配得上拥有最长久的幸福。主题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书籍信息】

书 名:《生活给你的,一定是你能承受的》

书 号:978-7-201-10581-9

作 者:廖宇靖 著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7

定 价:35.00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激励千万心灵的年度暖心之作。作者用了十年光阴,从内陆到高原,再从高原返回内陆,遭受无数挫折,仍没有放弃努力。曾经的过往,写下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你,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你要好好对待自己,不要遗憾,不要后悔,不要寂寞,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寻属于你的归宿与生存价值。

一辈子不多,只此一次;一辈子不长,就几十年。等到的,是命运;自己走出来的,才是人生。

作者简介

廖宇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主党派人士,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曾为高原警察。著有长篇小说《边缘》《你的微笑》《疯子》《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川藏秘录》等。2012年9月,拜师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2015年荣获第七届新锐艺术人物文学奖。

自序

提笔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有些犹豫。因为我难以确定,人生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是否真的都是最好的安排?若不是这样,这本书的主题又如何延伸继续?

我们所有人都在经历从生下来便一路跌跌撞撞、孤独迷茫,在前进的路上遭遇坎坷波折的状况。

多年前,我带着一本刚写好的小说从绵阳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和出版商见面,与他喝了两个下午的咖啡,聊了很多。最后,我强装笑颜,起身,离开。的确,我又被拒绝了。

数数看,这已经是被我写废的第三本书了。打开邮箱,还有98封退稿信冰冷地躺在我灵魂的深处。

站在北京西站的天桥上,城市的夜,华灯闪烁,一人一影徘徊街头,行色匆匆的人群谁都没有多看我一眼。因为是春运,回去的火车没有座位。我像个乞丐一样坐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买了三瓶二锅头。先是哭,再是笑。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地码字,做梦都想出一本畅销书,为什么我一直失败,他们却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为什么他们一出生就可以不为生活所担忧,而我却为此奔波不辍?

我想不明白,索性就不想了。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生下来容易,活下去难。

后来,我去了川西高原,做了警察,曾经握笔的手拿起了枪。再后来,那些年被出版社拒绝的作品都获得了出版。我坐在光彩熠熠的卡洼洛日雪山下,耳旁是风鸣般的诵经声。在佛光闪闪的高原,我突然明白:生活给你的,一定是你能承受的。

这世界哪有毫无缘由的横空出世,所有所谓的轻而易举,都是多年苦心修炼沉默不语的自我救赎。

《川藏秘录》出版后,我去全国各地演讲,见到了无数读者,我尝试用最放松的方式为他们讲述发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的故事。在西南交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藏族女孩对我说,你再出一本书吧,不要写小说了,就讲你自己的故事。

我有什么故事呢?一个人,我用了十年光阴,从内陆到高原,再从高原到成都,当初那个青涩男生已经初为人父。瞬息万变的过往,留下这些你即将看到的文字。

我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我站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地凝视着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点滴。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三生有幸,让我遇见你们,并可以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你们身上发生的一切。

这本书的文字,都是发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一个遭受无数挫折仍没有放弃努力的人,那么,你应该会喜欢我的文字,喜欢我给你讲的故事,喜欢书里的这些人。若干年后,假如我们还能想起那段时光,也许它不属于难忘,也不属于永远,而仅仅是一段记录了成长经历的回路。

30岁了,青春真的要散场了,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在我们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在我们前面的故事里,就着星光,回忆这生命最美好的光阴。

我会化作夜空中那最明亮的星星,在黑暗中,照亮你们前进的路。若有缘,我还想和你们在一起。

愿有我的文字陪伴,让你不再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