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元通宝的来历以及特征

 老刘tdrhg 2016-08-16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展,货币方面也有意义重大的改革。不仅唐代货币的名称与重量完全分离,且钱币不再以重量称之,而改称为“宝”,即通行的宝货。钱文由篆书改为隶书为主。另规定十枚重二铢四絫的开元通宝钱为一两,即十钱为一两。“钱”从此成了两以下的衡量单位,这也是中国衡法十进制的基础。初唐“开元”大型精美,会昌“开元”铸工较为粗糙,背“永”字者最少,“永”字有穿上,穿下及大小之分,但文字多臃肿而平夷。伪造者有取背文模糊的会昌“开元”改刻成永字“开元”,故鉴别时要留心观察“永”字周围有无刀刻痕迹,若系翻造者又当别论。会昌“开元”的背文系开铸前用小戳子打印在模上,上下左右位置并不严格固定,有时凸出钱面甚多。此外,尚有背文打印不清的会昌“开元”,但确是真品,非改刻伪铸者。唐代的“大历”“建中”钱存世也较少,亦有伪造,但摹仿逼真的尚不多见。“大历”“建中”钱的制作不及初唐“开元”。“大历”钱尚有大型精美者,“建中”钱多数薄肉小样,大型厚肉的极少。唐.鎏金开元通宝 尺寸 2.5厘米

开元通宝的钱文由欧阳询所书,钱重二铢四絫。每十文重一两,因此,唐朝的衡制也做了改革,两以下的的衡法单位不再是“铢”,而是“钱”,一两等于十钱,十钱即十个开元的重量。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非年号钱,开元通宝的含义是开辟新纪元的通行宝货,是通唐之世的主要通货,一直行用到唐末,甚至更晚的五代十国时期。 更多钱币咨询微信:13088632167

一:早期开元通宝钱

唐高祖武德四年至玄宗开元元年(621—713),主要特征:字体偏小,笔画纤细。“元”字第一笔短,“通”字“走”部三点不相连,“宝”字“贝”部中间两画较短。多为素背,或背有很细的不规则的弧线。直径2.4—2.5厘米,重4克多。

开元通宝的来历以及特征

二:中期开元通宝钱

唐玄宗开元元年至武宗会昌四年(713—844),其主要特征:钱体厚实,字体偏大,“元”字第一笔较长,“通”字“走”部三点相连,“宝”字“贝”部中间两画稍长,但与两竖不相连。钱背或有星,月纹。大小重量如前期。

开元通宝的来历以及特征

三:晚期开元通宝钱

唐武宗会昌五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45—907)主要特征:钱体偏小,制作比较漫漶,钱背多铸文字,或纪年“会”(会昌),或记地名,或记州名,背文位置无定式,且多模糊不清。直径在2.3—2.4厘米,重一般在2.9克左右。

开元通宝的来历以及特征

会昌开元,唐会昌五年以后,允许地方铸钱,世称“会昌开元”。会昌开元通宝钱背文有23种:昌,丹,平,襄,兴,润,越,福,宣,洪,鄂,广,桂,兗,潭,益,梓,梁,京,洛,荆,蓝,永。其中“昌”字是纪年会昌,铸于扬州,“京”字是指京兆府,“洛”字是指河南府,“荆”字是指江陵府,“蓝”字是指兰田县,“永字”是指永平监,其余均记州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