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赞美: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也有人吐槽:前面还有点武侠味,到后来就变成奇幻了。 评价如此两极化的小说,是《英雄志》。 在武侠没落已成定局的时代,作家孙晓带着《英雄志》和他的英雄梦闯入了这片泥淖。 他一梦就是十五年,有人赞他多年磨一剑,有人贬他时间太长把情怀都磨去了。 他一写就是二十二卷,风格一变再变,有人觉得这世界竟能如此宏大而心生豪情,有人以为这剧情撑不起世界而险些崩坏。 无论世人怎般纷说,究其原因,大抵是爱之深,责之切吧。 回顾武侠小说的近现代史,不难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的《蜀山剑侠传》突破传统武侠束缚加入大量丰富瑰丽的想象到50年代金庸提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概念,让侠客的地位不断提高,再到70年代古龙让侠客的命运更加跌宕起伏,于是武侠小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就像西方的骑士小说随着中世纪一起远去一样,武侠小说几乎是注定了它留不住钢筋水泥间微末位置的命运。很多人都觉得金庸古龙时代是武侠小说的最后一些荣光,因为自此之后,武侠界难得有精品。 然后《英雄志》来了,带着一往无前的英勇而来。 让大家觉得,武侠也不是全无希望的。
|
|
来自: 玉稻筱麦坊米 > 《武侠 金庸 古龙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