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会掀起经济狂欢

 火鸟课堂 2016-08-16

原标题:奥运会掀起经济狂欢

8月6日,万众瞩目的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终于开幕了,在巴西经济衰退、国际经济环境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巴西奥运会克服众多阻碍,顺利开幕。即使在开幕前,巴西已经宣布进入紧急公共状态,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但是里约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依然会让巴西赚个盆满钵满。

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奥运经济的起点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盈利的奥运会,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而言,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洛杉矶奥运会是1896年奥运会创办以来首次由民间承办的奥运会,既无政府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加之美国法律还禁止发行彩票,一切资金就都得自行筹措。商人尤伯罗思领导奥组委,对奥运会运作模式作出重大改革,引入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开发经济价值。此届奥运会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左右,最终不仅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反而净赚2.5亿美元。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之后,将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进入该区域。由于奥运会属于国际化体育盛事,对于城市的设施建设要求非常高,从场馆到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全新的建设和升级,对该国家的建设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举例而言,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政府扩建了机场、整修了公路、治理了汉江,韩国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成功跨入了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的投资总额相当于整个西班牙国家GDP总量的5%;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对全国440公顷的关键性污染土壤进行了治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政府重点建设了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等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北京的城市管理和生态水平。

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的22届奥运会,几乎全部都是“荣誉”举办,举办方都是没有收入的。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后,人们发现了奥运会全新的经济模式,也发现了体育经济的巨大潜力,由此各国开始纷纷争夺奥运会的举办权,希望借助奥运经济为自己的国家、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奥运会提升主办国国民经济

奥运会的投资项目可以分为可见的直接投资和无直观可见性的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如比赛场馆、奥运村等基础设施;间接投资指的是利用奥运会的契机,对城市乃至整个国家进行的建设和升级。虽然间接性投资短期内来看是专门为了迎接奥运会所进行的,长远来看这些投资除了保障奥运会的圆满举办之外,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实力。以目前的奥运间接投资项目来看,其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市政建设、环保投入、高新技术应用、服务行业等50多个相关产业链条。这些行业彼此交叉形成的“奥运资本”网络促使举办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

这些产业不仅提供了经济增长,也为主办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大量失业人群的工作问题。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提供了2.5万个就业机会,在奥运会期间,这个数字达到了3.75;1988年汉城奥运会解决了3.4万人的就业问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当地增加了8万就业岗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佐治亚州的就业人数增加8.5万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当地增加了15万个就业机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仅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就新增了1.5万个就业岗位。

奥运经济不仅带动了就业,也对主办国的消费起到了刺激作用,不仅让主办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时带动了交通、购物、饮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澳大利亚旅游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的数量增加了50万人次,给澳大利亚直接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赞助和转播权占五成奥运收入

奥运会对主办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投资和对外来游客的吸引上,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聚宝盆。奥运会举办期间,其收入主要来源于比赛的转播权、商业赞助款、门票收入、衍生品收入这几个方面。以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为例,伦敦奥运会靠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占其整个奥运收入的33%,商业赞助占30%,门票占25%,衍生品占2%,其他综合性收入占10%

以历届奥运会的收入占比来看,奥运会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出售转播权和赞助。最早奥运会的转播权收入60%要交于国际奥委会,为了提升主办国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奥运会的发展,奥组委决定2004希腊奥运会之后,转播费只需要收取50%。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奥运会的转播权的售价不断提升,成为主办国的一大收入之一。

除此之外,奥运会的赞助商也都属于财大气粗的类型。1985年国际奥委会和瑞士国际体育娱乐休闲集团签订了赞助商计划,当时的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该赞助计划的国际企业多达35家。每届奥运会,奥组委都可以征集新的赞助商和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运会标识,并制造相关衍生品。

以可口可乐公司举例,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可口可乐都提供了赞助。不仅自己的产品使用奥运相关标识,成为官方合作伙伴,可口可乐的植入充斥在奥运会赛场的各个角落。同时可口可乐的企业理念和奥运会体育精神越来越贴近,成功借助奥运会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价值。

奥运会期间第三大收入就是门票收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出售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截至2016年7月10日,里约奥运会门票已经售出430万张,约19.6亿元人民币。

总体来说,奥运会对主办国的经济提升效果十分明显,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当地带来了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佐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收益;2000年悉尼奥运给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除了经济效益之外,奥运会全球体育产业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的10年间,韩国每年体育产业的增长幅度由原来的不足30亿美元增加到90.4亿美元,年复合增速12%。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办后,澳大利亚体育产业的产值占GDP比重上升至3%,在世界各国中居于榜首。

奥运会除了是奥利匹克运动的全球性体育盛会,更是一场经济体的狂欢。文/马思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