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① ○玉台新咏十。《诗纪》八十七。 《汉语大词典》:美人 拼音:měi rén (1).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六韬·文伐》:“厚赂珠玉,娱以美人。” 唐 顾况《悲歌》:“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女宠虽为患,过终在男子。 范同叔 云:‘ 吴国 若教丞相在, 越王 空送美人来!’”(2).喻君上。《楚辞·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王逸 注:“举与 怀王 ,使览照也。” (3).品德美好的人。《诗·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郑玄 笺:“思 周 室之贤者。”《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 汉 赵岐 注:“充实善信,使之不虚,是为美人。” 唐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美人隔 湘 浦,一夕生秋风。” 潘纬 注:“谓 吴武陵 。” 宋 王安石《答韩求仁书》:“ 颜子 具圣人之体而微,所谓美人也。” (4).妃嫔的称号。《汉书·外戚传序》:“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后汉书·皇后纪序》:“﹝ 光武 中兴﹞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美人》:“ 光武 又置美人,历代多有之,国初亦置之,正四品也。”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五回:“还有一半晦气的美人,简直是一生一世,盼不到御驾来临。” 《汉语大词典》:南北朝 拼音:nán běi cháo 时代名。五世纪初至六世纪末。 东晋 亡后, 宋 、 齐 ( 南齐 )、 梁 、 陈 先后在我国南部建立政权,称南朝(公元420-589)。 北魏 (后分裂为 东魏 和 西魏 )、 北齐 、 北周 先后在我国北部建立政权,称 北朝 (公元439-581)。合称 南北朝 。《汉语大词典》:不辞(不辞) 拼音:bù cí (1).不辞让;不推辞。《庄子·天下》:“ 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说万物,说而不休,多而无已。” 成玄英 疏:“不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2).谓不向人告别。《楚辞·九歌·少司命》:“人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王逸 注:“言神往来奄忽,入不言语,出不诀辞。”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3).文词不顺,不成文。《公羊传·襄公五年》:“ 吴 何以称人? 吴 鄫 人云则不辞。” 陈立 义疏:“方欲抑 鄫 在 吴 下,若 吴 仍常例称国,则必书‘ 吴 鄫 人’,是辞不顺也。”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周易·履》六三象传‘不足以与行也。’按‘以’字衍文……学者不知‘与’字之即‘以’字,后更加‘以’字于‘与’字之上,转为不辞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故由语法而言以‘子明保’释为‘掌邦治’实甚不辞,而 罗君 所据《多方》、《洛诰》二语亦同不足据。” 《汉语大词典》:红袖(红袖) 拼音:hóng xiù (1).女子的红色衣袖。 南朝 齐 王俭《白纻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唐 杜牧《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后蜀 欧阳炯《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2).指美女。 唐 元稹《遭风》诗:“唤上驿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华省芳筵不待终,忙携红袖去匆匆。” 清 孙枝蔚《记梦》诗:“头上黄金双得胜,眼前红袖百慇勤。”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 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