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释放企业营销的洪荒之力?你需要这3招

 houliao 2016-08-16

1


前两天走在路上,听到几位五六十岁的人在聊奥运。
 
这边说:“唉,我儿子连开幕式都不看,奥运第一天中国没有夺金也不知道。”
 
那边讲:“是啊,是啊,晚上看电视时我孩子都不看奥运新闻,净玩手机。”
 

截止8月9日11:25,奥运奖牌榜


反正,大致的意思我翻译一下,就是:这届人民不行啊,竟然不关注奥运,不关心国家荣辱。
 
的确,我们都感觉这届巴西奥运会关注度明显下降了,尤其是年轻人,你问他这届奥运火炬、奥运吉祥物长啥样、现在中国有多少奖牌、排第几位,准一脸懵圈。
 
难道是他们对体育不感兴趣?或者他们不爱国?当然不是。
 
其实啊,在我看来,他们不是不关注,只是关注的渠道以及关注点不一样了而已。
 
2


首先,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来源于移动端,而且更加碎片化。


跟60后、70后不同,年轻人可不会乖乖呆在电视机前看直播或转播。他们活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有各种各样的视频网站中。


就说开幕式吧,别指望年轻人在周六的早上7点钟爬起来看直播,但他们会选择瘫在床上,然后通过微博微信看各种gif动图。

 

其次,年轻人喜欢有趣的、富有人格化的信息,更关注人本身。


现在出现了不少奥运明星,而且都有着自己的社群基础,比如人气王孙杨、小鲜肉宁泽涛,以及有着“泳界段子手”之称的傅园慧。

 

就说说傅园慧这个90后的小菇凉吧,年轻人并不关心她有没有得金牌,而是被她的逗逼风格所圈粉。


她的采访视频一经发出,就炸出了一大堆“沉睡中”的、看似不关心奥运的年轻人,这也让她的微博粉丝在一天内从十几万暴涨到了124万。


 傅园慧,洪荒少女丨有保留吗?没有,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啦


最后,年轻人说“不关注体育”这个锅我不背。说到底,是他们的需求越来越细分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体育单纯视为兴趣时,所谓的奖牌输赢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相对应的,他们更关注一些特定的、细分的体育项目。

 
这里呢,我想重点讲下最后这一点。
 
3

    

奥运相当于个大杂烩,不是体育迷的往往就好这口,但如果真的是体育迷,反而会只去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比如大众印象中很冷门的一些项目,正在渐渐被关注。
 
就说这次奥运会开幕式吧,中国代表团的旗手可是花剑运动员雷声。如果你没听过也很正常,在此之前,中国代表团的奥运会开幕式旗手来自中国男篮的比较多。
 
其实早在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担任旗手的也是冷门项目的运动员——即帆板项目的徐莉佳,还有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旗手则是赛艇运动员金紫薇。
 
诚然,最热门、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有大量关注者,但相对冷门的项目也有很多消费者,也同样值得被关注和投资。商家的机会,恰恰就在这里。
 
在这点上,耐克公司就相当聪明。
 
4


2008年奥运那会,耐克的对手阿迪达斯获得了奥运会赞助权,为10万名奥运工作人员和中国代表团提供服装和鞋。
 
那耐克是咋应对的呢?它采取了“分类进攻”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重新按照运动类别划分,然后进行精准营销。
 

比如只抓住两个王牌明星资源——也就是刘翔和姚明,围绕他们进行个性化、全方位地营销,去吸引相应的粉丝。



 2008年刘翔因伤退赛,耐克更改广告词 


再比如赞助中国单项运动的运动队和运动员,主要是田径项目,以及“小轮车”这种冷门到不行的项目。

 
你猜这细分需求和精准营销的做法,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数据显示,那一年,耐克中国的销售额竟然增长了70%,第一次突破10亿美元,耐克也因此成为那届奥运会上最大的赢家。
 
5


总之,普通人看奥运可能看的是赛事的精彩程度和奥运精神;但作为企业家看奥运,也可以去关注背后的消费商机和用户特征,你说素不素?
 
在前面,我简单总结了现在年轻人面对奥运会时,有3大特点,其实这些特点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而且不仅表现在热点事件的关注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商品消费上。
 

所以,我经常说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3点:


一是要重视移动端营销;

二是可以尝试品牌人格化和社群营销;

三是要懂得细分需求。

 

我相信,当营销的方向正确了,我们就能真正使出我们的洪荒之力,一起去应对时代的变迁、用户的变化。


--------END--------


有小伙伴问:能不能投稿吖?

我告诉你:这个可以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