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会认为《至善论集》根本就没有办法去阅读,可能源于以下原因: 一、字义宽泛,不能用一两句简明的话概括出字义。 二、字义重复,很多重要的字词都有重复的含义,不好区分。 三、缺少明显的逻辑、缺少实例。 四、找不到中心思想。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字义宽泛的问题。字是用来指代、描述事物的,尤其中国的象形文字,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理解一个字,离不开它所指代、描述的事物,离开了这个事物,由字组成的词句就偏离了实际,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在在现实中行不通,所谓的字义,也就失去了实际的价值。 水在常温下是水,在高温下是汽,在低温下是冰,在天上是云,在地上是河,可以让人喝,可以载舟,可以灭火,可以洗衣服……它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体量下有不同的形态,面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作用。 人们只能从它的形态和作用来认知它、描述它,所以对它的描述也应该是一个集合,否则就是不完整的。比如我们认为水就是一个水滴,那么当它汇聚成河、成海可以载舟的时候,当它因高温变成水蒸气的时候,当云在天上飘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那不是水,水也没有那样的形态和作用。所以,当别人说,水可以喝,水可以载舟,水可以洗衣服,水可以灭火时,我们就会认为这是错误的、可笑的,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水就是一个小水滴。 也许有人说,你这样说是没意义的,但是我要说,秦汉尤其是宋明以来,我们对国学实际上是一直在注解、在细化经典,就像把水描述成一个越来越精致的水滴一样,然后又不得不面对经典中水可以洗衣服的困境,于是大量的牵强附会就来了,我们建立了一个精致而缺乏实用的大厦,然后沉迷在这个大厦之中不能自拔,于是我们两次亡国继而受尽欺凌。我们痛定思痛,结果却是抛弃国学,于是我们毫无所谓地尽情放纵,毫无畏惧地相互坑害,我们尝尽了苦头却依然不知悔改。
下来我们看看字义重复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工人、有农民、有好人、有坏人、有河南人、有河北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终归都是有人性的,也都要吃喝拉撒,也都有生老病死,所以,不管多么不同的两个人,都有大量的共同之处。甚至是人与泥土,组成成分里也有许多共同的元素,如果我们再深入到基本粒子甚至是超弦的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共同之处。 万物有共同特点,文字也应当有共同的含义。人与泥土总归是有区别之处的,所以文字也不应该完全地相互替代。 接下来我们说说缺少明显的逻辑、缺少实例,跨度太大问题。如果一个人说,你吃饭吧,那么我们用嘴来吃饭,用手来拿筷子也都在隐含之中;如果我说,舟漂流在水上,那么那个水肯定不会只是一个水滴,也不会是水蒸气或者是冰的形态;如果我说,你踢了我一下,那你肯定用的是脚,不是整个身体,也不是身体上其他的部位。 《至善论集》延续了体悟的思想方法,很多能省的描述、推理都省略了,同时体悟必须要求真,否则就是妄想,所以本书在成书的过程中,力求符合逻辑,没有事实可以证伪,当然,如果读者能以科学的方法证明其中的谬误,本人将立即改正。至于缺少实例问题,本人将陆续推出解读文章,还请关注。 最后说说中心思想问题,《至善论集》重在描述真实和经典,所以没有过多地进行具体地延伸,但因为本书谈论的是哲学问题,所以,本书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还请读者自行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