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读书┃陈垣:两点经验

 孟溪ProbeT连山 2016-08-16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我读书,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得到老师的指导,有两点经验,对研究和教书或者有帮助:


  一、从目录学入手。这就可以知道各书的大概情况。这就是涉猎,有大批的书可以不求甚解。

  二、要专门读通一些书,这就是专精,也就是深入细致,要求甚解。经部如论、孟,史部如史、汉,子部如庄、荀,集部如韩、柳,清代史学家书如《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等,必须有几部是自己全部过目常翻常阅的书。一部《论语》才一万三千七百字,一部《孟子》才三万五千四百字,都不够一张《人民日报》字多,可见我们专门读通一些书也并不难。这就是有博,有约,有涉猎,有专精,在广泛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又对某些书下一些功夫,才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读书要有博有约,有广有专,这是因为如果样样都去深钻,势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反使得样样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专精,孤立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连一般的基础知识都不去注意,没有广泛丰富的知识,专业的钻研也将受到影响。学习历史也是如此,不了解世界历史,学中国史就必然受到限制。研究宋史,不知道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则宋史也学不通。研究任何朝的断代史,都不能没有通史的知识基础。

  中国历史资料丰富,浩如烟海,研究的人,不能把书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书的概况。有些书只知道书名和作者就可以了,有些书要知道简单的内容,有些书则要认真钻研,有些书甚至要背诵,这就是有的要涉猎,有的要专精。世界上的书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专业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书。

  懂得目录学,则对中国历史书籍,大体上能心中有数。目录学就是历史书籍的介绍,它使我们大概知道有什么书,是谁作的,大概内容是什么,也就是使我们知道究竟都有什么遗产,看看祖遗的仓库里有什么存货,要调查研究一下。如果心中连遗产都有什么全不知道,怎能批判?怎能继承呢?所以经常翻翻目录学的书,在历史书籍的领域中,眼界可以扩大,因为书目熟,用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方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